新型城镇化战略解读.doc
《新型城镇化战略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战略解读.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新型城镇化战略解读 一、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
2、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四、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规划提出,未来我国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等具体目标。按照规划要求,将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构建“两横三纵”
3、城镇化战略格局,东部城市群将继续产业升级,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中西部城市群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要点1优化城镇化布局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具体规划东部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要以建设
4、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科学定位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周边和其他城镇疏散转移。 东部地区其他城市群,要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中西部城市群吸纳返乡者 中西部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
5、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优化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点2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建设和谐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具体规划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壮大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适应制造业转型升
6、级要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密集区域集聚;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进城市污染企业治理改造和环保搬迁。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引导高校向技术型转型推动高等学校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推进中高职衔接和职普沟通。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的学分转换,为学生多样化成才提
7、供选择。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将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设置,推动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基本实现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与暴雨外洪内涝防治体系,提高应对极端天气能力。建筑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创新规划理念,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城市规划要加强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合理划定城市“三区四线”,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加强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建设项目的定位控制。要严格建筑质量管理,坚决打击建筑工
8、程招投标、分包转包、材料采购、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惩治擅自改变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等违规行为。强化建筑质量责任追究和处罚,实行建筑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要点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具体规划落实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落实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
9、进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向县以下延伸,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由专业大户承包经营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投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提高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创新农业经营方式,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加快发展
10、农产品电子商务,降低流通费用。强化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健全留守者关爱服务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新型城镇化的新思路新主线新举措新思路 新型城镇化规划更加明确了城镇化建设的主体思路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新主线 新型城镇化的主线是农民市民化。
11、新型城镇化首先考虑的是“化人”,而不是“造城”。“化人”就是农民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虽然在“化人”过程中也需要“造城”,但相关规模是由“人的城镇化”的需要决定的。新举措 (一)人往哪里去: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新型城镇化明确以“两横三纵”的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此构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空间布局。 (二)钱从哪里来:发债+ PPP模式。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机制改革,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一是政府融资将由贷款为主转向发债为主;二是培育地方主体税种,未来房产税、资源税与环境保护税将成为地方主体税种;三是放宽准入,引入
12、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为了破解地方融资困境,财政部将力推PPP(公私合伙制)模式。PPP模式或将成为私人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 (三)城市怎么建:提高人口密度。规划将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强化城市就业产业支撑;二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三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四)土地怎么用:“三个一块”。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一是通过结构调控机制“调整一块”城市建设用地;二是通过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增加一块”城市建设用地;三是通过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节约一块”城市建设用地。 (五)新农村怎么建:统筹城乡发展。一是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二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3、三是加强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李克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综合载体,不仅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而且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投资、催生新兴产业,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顶住下行压力,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和持续发展增动能。国家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确定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共62个地方开展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为切入点。要公布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探索实行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
14、允许地方通过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把进城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能让他们“悬在半空”。要科学规划,创新保障房投融资机制和土地使用政策,更多吸引社会资金,加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约1亿人居住的各类棚户区和城中村加快改造,让困难群众早日“出棚进楼”、安居乐业。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鼓励东部产业园区在中西部开展共建、托管等连锁经营,以“业”兴“城”,做大做强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县城,提升人口承载能力,促
15、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七、全区经济暨城镇化工作会议彭清华陈武作重要讲话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会议讨论了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思路,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区新型城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要科学把握我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主要目标和战略路径。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战略举措。要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的新趋势新要求,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多元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要树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真
16、正融入城市,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有尊严,使城镇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安居之处、乐业之地。 三要优化城镇布局,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坚持两条腿走路,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重点做大北部湾城市群,着力构建四大城镇群格局。加快完善城镇功能,实现城镇化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四要实施大县城战略。突出做大县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加快县域城镇化步伐,努力构建由县级中等城市、小城市、特色县城和经济强镇为骨干的县域城镇体系,走出富有广西特色的就近就地城镇化新路子。 五要推进产城融合,增强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坚持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两手抓,着力推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
17、发展,加强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融合发展。 六要突出特色,打造魅力城镇。切实在城镇特色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个性城镇、特色城镇、魅力城镇。要突出三沿特色,打造个性名片;突出民族特色,彰显特有神韵;突出文化特色,塑造城镇灵魂;突出生态特色,打造绿色品牌。 七要努力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坚持富规划、穷建设、强管理,牢牢抓住规划这个龙头,着力破解城镇建设资金紧缺的难题,着力构建城镇治理体系,使我区城镇化转入质量与速度同步、以提高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轨道。 八、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抓手,是
18、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2014年3月,全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随后,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于7月颁布,提出了广西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了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的内容和方向,内涵丰富。理解和把握广西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重点,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现实意义。我想从规划的内容概括出十大关键词并谈些个人的认识,就教于大家。 关键词一:新型城镇化 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是指导广西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从规划的体系和内容看,涉及面广,触及改革发展深层次领域和问题众多,是
19、一个系统工程。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较于以往的城镇化思路或规划,新在哪里,我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人的城镇化。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围绕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水平和幸福指数,注重公平共享,着力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和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重视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更加重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加重视文化传承,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落实。另一方面,把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中之重,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并享有市民待遇,推进已在
20、城镇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拓宽住房保障渠道,努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个人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实现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 第二,注重城镇化质量。前一阶段的城镇化,我们总体上处于扩大规模、引导集聚、增强辐射带动的层面,力图通过中心城市带动实现城镇化快速发展。应该说,这种发展模式与城镇化所处的阶段和水平是较适宜的,但也在城镇化发展质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把城镇化快速增长与完善城镇体系、设施配套相结合,与提高城镇化质量相结合。 在具
21、体工作中,为引导各地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规划提出了城镇化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数量)、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和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等)、基础设施(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污水垃圾处理率等)、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资源环境(城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等)和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六大类26项指标,既用于规范发展,也便于考评绩效。 总体看,提高城镇化质量,可以从以下着手:一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着力推
22、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体居民共享新型城镇化成果。二是优化城镇布局。着力培育发展辐射作用大的城镇群,实施大县城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三是实行集约高效的发展模式。到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000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发展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紧凑型城镇。四是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到2020年,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率达到95%,围绕完善城镇功能配套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传承文化特色,推进城镇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五是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城镇
23、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六是健全城镇化体制机制。围绕人的城镇化,推进户籍、用地、就业社保、财税金融等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消除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第三,凸显广西特色。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新型城镇化的阐述是20个字,即“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对此的表述则是24个字,即“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多元特色”。比较而言,广西以城乡一体来凸显特点,以绿色发展来突出优势,以多元特色来彰显文化传承和差异化发展。 关键词二:城镇化率 广西新型城镇化规
24、划在充分考虑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到2020年的城镇化率。与以往相比,这次城镇化率从两个口径提出,一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3.53%,提高到2020年的54,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二是户籍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21.93%,提高到2020年的34.5%。这里所说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指的是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与全区常住人口总量的比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则是指城镇户籍人口占全区人口总量的比率。两者现状差距是21.6个百分点,目标期的差距是19.5个百分点。 从操作层面看,我区在20132020年8年间,要实现新增城镇人口700万,促进600万的农业转移人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城镇 战略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