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故事.doc





《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故事.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系列之三:故事篇一、复习范围:期行、乘船、卖油翁、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口技和与妻书。二、复习目标:1.归纳总结相关的文言字词。2.梳理文章的思想内容。三、复习重点:回顾重点字词(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一词多义的实词,包括形同音不同和形同意不同;4.词类活用的词;5.其他重要字词)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复习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整理归纳有关文言字词。五、回顾六、演练(一)(2008年湖北省江汉油田、仙桃市、潜江市)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3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2、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3.文段理解。(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二)(2009年宁德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7分)甲 陈康肃公尧(yo)咨善射,当
4、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n)。尝射于家圃(p),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n)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
5、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公亦以此自矜 康肃笑而遣之 夫没者岂苟然哉 见舟而畏之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三)(2009年云南昆明市)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3分)【甲】口技(原文略)【乙】 乔山人善琴清 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
6、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注释: 鹘(g):一种凶猛的鸟。 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媪(o):老妇人。 阕:止息,终了。 款扉:款,敲;扉,门。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中间力拉崩倒之声。11.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第一个场面:第二个场面:第三个场面:12
7、.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13.【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四)2010年山东济宁中考语文试题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
8、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镒:二十两。 馆:这里指家。 诗:这里指诗经。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宜尔子孙承承兮。9.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五)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
9、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1、文中对加粗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ng 逃亡 (2)y 语言 B、(1)w 不 (2)y 告诉 C、(1)w 不 (2)y 词语 D、(1)wng 死亡板 (2)y 语句 2、下面加粗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之:他 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 而:却 且父未尝语我也。 且:将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10、。 故:所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重诺责,敦风义。 译文: 。 (2)卒辇而至之。 译文: 。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5、请写出关于“诚信”的名言,不少于三句。 (六)乘 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9、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 )_ (2)歆辄难之( )_ (3)王欲舍所携人( )_ (4)宁可
11、以急相弃邪( )_ 10、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系列之四:言志篇一、复习范围:陋室铭、爱莲说、捕蛇者说和鱼我所欲也。二、复习目标:1.归纳总结相关的文言字词。2.梳理文章的思想内容。三、复习重点:回顾重点字词(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一词多义的实词,包括形同音不同和形同意不同;4.词类活用的词;5.其他重要字词)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四、复习难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整理归纳有关文言字词。五、回顾六、演练(一)(厦门市2008年)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甲 (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
12、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益:长进。损:减损。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说:谈论。视:看,比照。化:融和。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15.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
13、填序号)(2分)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 ”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二)(2009年厦门市)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甲
1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
15、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余以为妙绝(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A读xin,活鱼。 B读xin,新鲜。 C读xin,鲜艳。 D读xin,少。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5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_”,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_”。(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故事 初三 语文 复习 文言文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