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美文化题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审美文化题目.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1、谈谈你对“文明”与“文化”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文明: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文明的表现形式;生活方式;社会存在2、你对“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的观点有什么看法首先我赞成这种观点。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艺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具有了越来越多的历史地位 “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人类终极关怀主要有三种形式:1、哲学;2、宗教;3、审美;艺术。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宗教面临危机,艺术这种文化形式便需要自觉承担起终极关怀的历史使命。艺术将引领新的风尚和创造不朽的文明。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孤独、寂寞、烦恼,文明社会的疾患,追求物质满足
2、,也需要精神慰藉和审美的“终极关怀” 3、你认为彩陶中的鱼、蛙、鸟纹饰蕴含的审美意味是什么?蛙纹彩陶瓮、图案鲜明、色彩热烈,烘托着红火的饮食生活鱼纹彩陶盆,普遍流行的文化母题,有更多的图案化、符号化意味,寄托某种心愿或意念。蛋、卵与生殖崇拜。看似稚拙的鱼、蛙、鸟成为当时最具有魅力的审美意象4、母系氏族社会的偶像崇拜是什么?斧头氏族首领权利的象征,以鸟为图腾氏族合并以鱼为图腾氏族,鹰鼎出土于一老年妇女墓中,可能是母系氏族首领。5、显示父权和男性崇拜的审美文化遗物有那些?玉器,玉龙。6、谈谈我国进入父系时代之后,神话传说的题材和内容。父系时代,力量和勇敢成了讴歌的主要题材。顶天立地的英雄成了人们心
3、目中的心偶像。如夸父逐日彰显了男子伟岸的身躯,巨大的体魄,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更能体现其时代的精神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造就了一连串的战争 和杀戮有瓜葛的大神,皇帝,炎帝,蚩尤,刑天,以治水著称的大禹第二章7、传说中夏代最著名的器雕是什么?在它身上可见什么新的文化特征?鼎。“远方图物”与九州归一。说明王权的集中。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 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
4、度发达的青铜时代。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8、甲骨文表现了什么审美文化特征?“线的艺术”的萌芽。甲骨文直线、横线居多,间以斜曲之线,同时,刀刻线条大多纤细、劲俏,起笔落笔尖头尖尾,人称“尖头篆”。“瘦劲有力,清奇秀逸”的笔线风致。2,从字体结构来看。多随物赋形,大小参次差,长短不一,宽窄随意,疏密兼有。天然具有均衡、对称、协调等合乎美的规律的造型特点,给人以随意、错落而又
5、扑拙、平稳的视觉感受。3,章法 随兆刻画,章法布局也不规则,文字多下行,左转右转随兆而定,横不成行,竖已有列,却又因字体的有大有小和行列的有直有弯而显得自由自在。甲骨文稚拙、有力、随意、错落,仿佛把先人们草创文明时的那种拙而有力的精神融了进去,其中的探索意味、稚拙之美,不可替代。9、青铜饕餮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美,正是以这种以丑为美,以狰狞,贪婪,凶狠,丑陋为审美特征。怒目狰狞,令人恐怖的人面兽头像,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之感,呲牙咧嘴,头上长角的形状,既给人以凶残丑陋的感觉,同时也使人感受到这种刻镂在沉重厚实的青铜鼎上的饕餮,其纹饰狞厉而神秘,具有一种难言的深沉的力量,给人一种雄沉而又神秘之感,这
6、正是一种雄浑之美10、为什么殷商崇尚饕餮的狞厉之美?这种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多的血与火的野蛮时代所积聚的巨大力量的象征符号,也只有把它放到殷商特有的神秘而崇力的文化中,我们才能发现它之美的根源所在。殷商时代已经进入奴隶社会,青铜器作为低位与权势的象征自然为奴隶主贵族所有,因此青铜纹饰只会表现他们的精神意志和情趣意味。各种饕餮纹样都在突出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他们重视给人的感受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之美,恰到 的表达了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狞厉之美中有一种深沉的历史力量纹样11、“羊人为美”所揭示的殷商审美文化现象是什么第三章1、周代青铜器纹饰较之商器有什么变化?由此折射出怎样
7、的审美文化?周代器物艺术崇文尚实1、铭文的增加.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铜簋。装饰繁缛、神秘,几乎看不出与商器区别,但内壁铭文显著增加。记录了武王伐纣等军事,还还有其他大事。食器器多于酒器,更重视铭文,预示迥然不同于殷商神秘主义的理性、典雅、崇文尚实的器物世界。2、素雅与繁富。纹饰抽象化为窃曲纹、波曲纹、重环纹,鳞纹、瓦棱纹等几何纹饰,圆曲柔和、规则优雅,体现周人礼乐精神。铭文渐趋繁富恢弘。几乎都有铭文,字数一再增加。3、金文的线条、字块和字幅。造字更加规范,大多省去甲骨文原始图画成分,字形较为统一:脱离“画”的桎梏,向线形艺术靠拢。书体格调:大盂鼎:尚有字呈两头尖柳叶形态,多数方圆并用,总体结
8、构严谨,体态厚重,注意到了文字布局排列,呈现出由古朴刚健向圆柔平和过渡形态。2、周易是一部什么书?谈谈其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周易讲述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和之美,变化之美,阳刚之美,阴柔之美。对中国古代的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易字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整个世界是阴阳两种力量的互相作用不断运动、变化、生成、更新,阴阳互动、对流。阴阳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阴阳
9、,也就是事物的两面性。包括阴阳互依、阴阳互立、阴阳互变、阴阳根、阴阳统一。12、诗经的审美文化特征是什么1,现实人生。祭祀诗体现周人尚德崇文精神,现实生活写照。“二雅”为典礼乐歌和公卿列士“献诗” 。“国风” 细腻人生感受,男女情爱诗篇:“爱而不见,搔首踯躅”等等。2,言志”和比兴手法主观感受、心情、心理占更大篇幅。手法俯拾即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有意义、情绪、气氛的关联,3和之美 。景、心物相互生发,含蕴醇和,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第四章13、儒家、道家审美理念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一)儒家:情理中和A、孔子:1、人生理想是一种审美境界。2、乐为
10、最高层次。3、强调“乐”的中和之美。4、第一次正面谈到了美与善的关系。5、文质关系B、孟子:孟子极大地发展了孔子“好之”“乐之”的审美境界,强调了儒家道德自觉的人格风范,从而建立了以高扬人格美为其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 1、强调道德自觉,期望人们就像喜欢美味、美色、美声那样“好理”“悦义”;2、“充实之谓美” C、荀子1、性本恶;2、“欲”与“礼”、情与理的互动关系。D、乐记:1、“声音之道与政通”; 2、音乐媒介同主体情感之间,存在着某种“以类相动”的情况;3、礼乐文化中“礼”和“乐”的互动关系、对礼乐之“乐”的特殊功用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总结 ;(二)道家美学:与道合一与儒家一样,道家也是基于
11、对乱世的忧虑,提出自己的济世之方的;不同的是,他们由对文明社会的失望,导向对连同周代礼乐在内的一切社会政治伦理的怀疑和否定,从而把视野投向自然无为、朴素恬淡的人生境界,形成了以崇尚自然、“与道合一”为其特征的哲学体系和美学理想。 A、老子:1、道:宇宙世界万事万物得以生成、运行、变化的终极原因、冥冥力量、铁的规律。有物混成,先天地生。2、社会政治的理想也是顺应“道”的法则,回归自然,抛弃刻意的追求和奢望,更远离争夺和战争。 3、道美同一。4、提出了许多艺术命题: B、庄子。鲜明的不与“昏上乱相”合作的姿态,以崇尚老子之“道”、 以非儒黜墨的道家身份,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立足于世的。
12、1、推崇道。(与老子同)2、哲学与美学的同一。(与老子不同)3、活得适意、逍遥、自由,是庄子生命哲学的终极目的追求:物我两忘、与道合一。4、审美理想:庄子崇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无为之美,更崇尚圣人“原天地之美”而达到的不刻意为之而“众美从之”的境界;5、贵精神、重内容的审美倾向:13、 进入战国,乐舞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可见审美文化有什么变化?音乐歌舞、工艺美术等趋向俗化和艺术化。1、 雅乐失落, 新乐崛起14,离骚审美风格是什么?诗人灵魂的压抑与飞升。离骚的审美内涵主要表现在 (1)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而呈现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进步在美政政治理想,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以
13、及悲壮的无悔的献身精神,充分显示了诗人无比崇高的人格美和光照日月的形象美。(2)由于诗人自觉承担悲剧命运而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悲创美;屈原对自己坚持斗争的悲剧后果有着清醒的估计和预知,但他仍然作了“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抉择。为此,他承受了超出想象的人生痛苦和悲剧,甚至最终以自沉结束生命。但洋溢在离骚的感情既不是绝望的悲观,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悲哀,而是“伏清白以死直”,“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悲怆美,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悲壮美。(3)由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建构的奇丽美:离骚中的三个艺术世界,即炫神夺目的神话世界、活跃这无数先贤圣哲的往古世界和芳馨四溢、绚丽多姿的
14、香草美人世界,它们各呈奇观,共同建构了离骚艺术世界的奇丽美,强烈的唤起读者一种超尘绝世,璀璨四射,目不暇接的审美体验。第五章15秦始皇陵兵马俑有那些审美特征?霍去病墓前石雕的壮美风格表现在那里?陶佣造型高大硕伟、勇武逼人。一般1.8米,将军佣1.96米,马约1.7米。“大美”气象是审美文化最突出特征 。昭示人们渴望向外开拓、探寻进取、占有万物、征服世界的伟大信念和高远情怀;显现为一种高大、宏大、博大、壮大的文化气魄和审美景象西汉纪念性雕塑为代表:霍去病墓石雕群像。体积巨大,环境宏阔;因势象形,朴拙粗犷;神态各异,富于动感和力量。“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16,怎样认识汉大赋的“夸
15、饰”和“藻饰”这两个基本特点?“夸饰”和“藻饰” :夸大、夸张、夸耀的手法,文采华丽的语辞,增加、强化事物形貌的特征和美散体大赋是文学代表,鲜明体现进取、拓展、认知、占有、征服、创造的主流文化精神,体现感性、外向、宏阔、繁复、豪迈、雄奇、巨丽的大美文化理想。对于赋来说主要是指描写物象和文辞的华美,表现为堆砌辞藻、铺陈夸饰、安排偶句、讲求声韵等。汉大赋具有形式华丽淫靡的特点。这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文章之士刻意为文的产物。司马相如认为:赋的形式要华美。讲辞藻,讲文采对偶齐整,铺采 文,无不用其极。司马相如乃是刻意追求华丽。扬雄写赋,追求辞藻的华美。因为辞赋刻意追求辞藻的华美, 17,淮南子所呼唤的
16、理想人格“大丈夫”具有什么时代精神以“大”为美的观念,呼唤 “大丈夫”型理想人格淮南子尊崇 “大道”,旨在树立以此“大道”为目标,奋力征服外部世界,全面拥有现实生活的“人”,时代性“大美”人格“大丈夫”第六章18中国古代的孝道观点与墓葬艺术的发展有什么联系?18,如何理解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审美特点?现存乐府歌辞多为东汉作品。其特点,班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体来说,有下面几个特点:1,的情节性、故事性。常第一人称自述,谢榛四溟诗话: 2.场景化 如十五从军征3,戏剧性 情节跌宕曲折,动荡紧张,展现性格;塑造形象,表达主题。3劝喻性。审美旨趣劝人喻世。19,毛诗序中有那些重要
17、的美学思想?毛诗序诗有认知功能。移风易俗、伦理教化。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诗序着重政治伦理,则是毛诗序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认为艺术是伦理情志的表现,强调对社会伦理的感发和教化,以求善为艺术的最终目的。整个的毛诗序我把它定位中国儒家美学的纲领是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风教,一个是言志,一个是比兴。我认为这三个词构成了整个中国儒家美学的体系。第七章 20魏晋士人是如何追求自我、性情、人性的率真自然的?16、 怎样理解“清谈”的旨归是对主体精神境界的追求?17、 魏晋士人是怎样讲究容止之美的?第八章第九章, 22所谓宫体诗是指什么?历史上是怎样评价它的?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
18、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评价:宫体诗的形成实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历来对宫体诗的评价,批评多以为其中有不少以写妇女生活及体态为内容,其实宫体诗内容并非限于妇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即使写妇女生活的作品,格调低下的也只占少数。2,然而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仍有贡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宫体诗发展了吴哥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承了永明
19、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至于其语言的风华流丽、对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3, 总的来说,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至于被称为宫体诗人的萧纲、萧绎等人,也写过不少清丽可读之作,至于庾肩吾、徐陵等,更有一些比较优秀的诗篇。23、 刘勰文心雕龙的基本美学精神是什么?其在理论上是怎样具体体现的?基本美学精神是唯物折衷。折中古今、调和内外的审美文化理念。尚“和”的思想也不自觉地贯穿始终。具体表现在“惟务折衷”、“和”的美学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惟务折衷”调和古今之争。刘勰反对偏执一端的态度,力主用“折之中和”的
20、办法来创造和谐之美。2)“兼解以俱通”融通对立文势。“兼解以俱通”就是将对立的文势加以会通综合,其理想境界就是铸成和谐的整体之美。3)文质彬彬、情采芬芳协调内容与形式。运用兼解折中的方法,刘勰提出了文质彬彬、情采芬芳的审美理想, 4)“风骨”内外一致的调和。“风骨”是中国美学中一个独特的概念,是刘勰所追求的艺术至境,它呼唤内质美与外形美的统一。_ 5)“中和”的音乐审美观认为人声之五音乃自然天成,这也是强调音乐应以自然为美。6)雅正中和的文论立场。全书呈现了一个温润、雅正、和谐的总体形态,这种雅正中和的风格正是刘勰“惟务折衷”的原则在诗学审美价值上的反应。24、北朝佛雕艺术的演变轨迹展现的是一
21、种什么样的文化趋势? 北朝雕塑集中体现南、北之间交流合拢趋势。由宗教性向世俗性、由神圣化向审美化转变融合。体现了文化的不断趋同和文化的大一统趋势。第一阶段是北魏太和改制(约公元 490 年)之前。这个阶段石窟雕塑的造像特点,基本是汉代雕塑与印度犍陀罗人模样的结合。 审美特点:这些主佛造型的内在精神之力不很显著,往往为外在的壮伟形貌所替代,这在审美文化渊源上,显然与汉代偏于感性直观之大美的理想范式更为接近一些。第二阶段,是北魏太和改制,特别在其迁都洛阳以后,佛教雕塑艺术普遍向南朝的“秀骨清相”造型靠拢。 审美特点:第二阶段的佛像造型,已有脱离汉代传统和西域之风,向两个互相联系的方向转化而去的趋势
22、。一个方向就是逐渐地中国化、民族化、世俗化。 另一个方向便是向南朝的审美趣尚归拢的趋势。佛像一改高大雄伟之态,而为“秀骨清相”之姿,这无疑是南北审美文化之间交流和融汇的成果。它不仅驱走了佛像神性的疏远冷漠,还它以人间士人的可亲形象,而且也使佛像的造型从偏于感性的雄大壮美转向人格的清雅优美。第三阶段,大体是北齐、北周时代。这阶段的基本审美特点是,不论是佛还是菩萨,其面相、体形均由瘦长型向丰圆型转换。审美特点:在第三阶段里,北朝佛教雕塑表现出了日益世俗化、民族化、富丽化、壮美化的审美趋势。 它们已经初步显露了唐代佛雕的基本风貌。这表明北齐、北周的佛雕艺术已在融合古今、南北审美文化趣味的基础上,开始
23、向唐代石窟雕塑艺术过渡了第十章25、 试比较中国与西方的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色。1,从建筑材料来看。西方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材为主要原料。中国由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衍生出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2,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体现的是一种“集体”的美。折射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这庄严雄伟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
24、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 3, 从建筑的发展看 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4,.从建筑价值看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26、举例说明时代精神对服饰文化的影响。27、初唐的社会生活对诗歌有什么影响唐初统治者对文艺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为了炫耀大唐帝国的治世气象,他们
25、又广引天下文士,编纂类书,赋诗唱酬。由此在唐初先后出现了几个宫廷文人集团。 这些宫廷文人,或位居显贵,或为帝王所奖掖,每有所倡,天下靡然成风。他们的大量创作,内容也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既无须亦难以深入抒发情思。 初唐的宫廷诗人在艺术上所追求的是繁缛绮错的装饰风格。这种装饰性的重点,起初是对偶的修辞技巧,尔后又增之以调声的技术,并且最终把对偶技巧和声韵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在形式上推进了律诗的完善和定型。第十一章28唐三彩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盛唐雕塑工艺精湛,色彩艳丽,以五光十色、热烈壮观。 “唐三彩”为代表。迄今出土三彩器物数以千计,绝大多数出于盛唐墓室,精神的体现。设色艳丽的陶器最能体现
26、热烈、壮观的盛唐气象29.试谈唐代乐舞的繁荣的原因。政唐朝对外奉行开放策; 1,政治:唐代国家统一,政权巩固,国力强盛,为乐舞的繁荣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经济:经济的繁荣则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3唐朝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政策,大量外国人移居中国。对内则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大量外国人,外族人与汉人杂居,相互交流,不断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容纳百川的胸襟将一切外族、乃至外国文化中优秀成分吸收融汇进来。积极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29、 试谈你对李白、杜甫、王维诗歌的理解。李白被称为诗仙,四浪漫主义诗人。他诗歌的写作特点是: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情绪
27、起伏,充满矛盾;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想象大胆,善用夸张,清新明丽,他的诗潇洒,飘逸,多写景,记事。个人情感表现得多。他的诗每每喷簿而出,一泻千里杜甫被称为“诗圣”。 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他诗歌的写作特点是:“沉郁顿挫。”优国优民,感时倦事”是其诗作的基本主题。他的诗,缅怀,感时伤事,忧国忧民,忧社稷。王维:“诗中有画”、“静中有声”是王维诗歌最大的特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赞誉王维诗歌创作的题材是广泛的。王维的田园山水诗清新自然、意境悠远,给人以空灵之美,而且王维非常懂得“以动写静”的道理,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静中有动”、“静中有
28、声”的风格。31比较分析李白、杜甫、王维的诗歌与张旭、颜真卿、怀素的书法。张旭, 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新风格。草工肥。旭草度绝绳墨。草入神品,性嗜酒,醉后尝以头濡墨而书,既醉视之,自以为神。尝为常熟尉,怀素,精勤学书,以善狂草出名。好饮酒,兴到运笔,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虽多变化,而法度具备。草工瘦。素则谨于法度。笔力虽雄,清润已失。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他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前人评其书法,继承张旭笔法,而有所发展,所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他的字若行云流水,李白曾诗云:
29、“草书天下称独步”。颜真卿,雄健、宽博,创立楷书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他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 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采飞动。他的行书遒劲郁勃。字体浑厚 结构内松外紧 有篆籀之气 横竖对此明显;外松内紧,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第十二章32举例说明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所能表现出来的时代风尚。30、 阅读李贺的诗,思考其艺术特色。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李贺诗歌以
30、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二、李贺诗以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三、李贺诗色彩秧丽,奇警峭拔的语言艺术,惊人耳目,给人以美的感受。李贺诗的浓艳特色是承泽于六朝宫体,但是李贺对宫体作了改造,用奇警峭拔济宫体浮艳之穷,别具特色。在语言运用上,李贺力避平淡,在设色浓丽中又追求奇警峭拔。炼字造句传神又极富特色。李贺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诗歌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他丰富了我国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34工笔画与写意画各有什么特点?工笔画::(1)线条。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是工笔画
31、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2)色彩。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3)装饰性与平面感。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 写意画的最高境界就是传神。黄宾虹先生把用笔归结为平、圆、留、重、变五法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注重用墨,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拨墨法写之。写意画强调作者的个性发挥。作画不拘常规,肆意涂写。写意画,简言之即是以形就意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2、骨法用笔、以书入画。35、以李商隐的无题诗为例子,谈谈什么叫做朦胧
32、的意境例如他的无题诗之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在这首诗里,作者着意写出的是那种铭心刻骨的爱情,一切具体的儿女情的事都消溶得几乎不留痕迹,使人感到多情而不轻薄,艳丽而不肤浅,同时诗人在描写男女情爱的时候,不仅不着眼于感官声色,甚至并未写出具体的儿女情事,而是用全副笔墨去写爱情本身,去表现一个“情”字。在首诗里,作者写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的交流和相互间的精神渴求,写出了他们在漫长等待中的痛苦,以及在绝望中挣扎的悲哀。朦胧,是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的一种特殊的境界。朦胧的诗,它所创造的意境不是十分清
33、晰,表达的思想内容也不是十分明确,如同雾里看花。但是同时,它却能强烈地激发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具有无比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直指读者的心灵第十四章36词与诗相比有哪些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最终诗与音乐分离,并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是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其与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句式上,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则参差不齐;,句法上,诗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押韵规则上,诗的要求十分严格,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34、3、题材内容的差异。题材上,诗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则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5、风格的差异。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用对比来讲:给人的感触印象上,诗刚,词柔;表达的手法上,诗直,词曲;情意的表露程度上,诗显,词隐;性别上(来由和归属),诗男,词女。”37唐宋散文与先秦散文相比有哪些特点?38、如何理
35、解“文以载道”的贡献与局限?第十五章, 39试谈南宋政治局势对南宋绘画的影响南宋采取尚文抑武政治的措施。“靖康之变”大大激发人们的民族感情,并渗透到审美文化各个领域。在延续北宋精致化、典雅化、世俗化发展趋势的同时,艺术创作又加入忧郁、悲愤甚至激昂的爱国主义情绪。1、“衔冤含恨”的人物画 南宋人物画较为直接体现爱国主义情绪。40、列举几篇辛弃疾不同风格的作品,谈谈自己的鉴赏体验第十六章41、 谈谈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1,经济基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经济异常繁荣,市民阶级不扩大,使元代出现了宏大的剧场等专业的娱乐场所,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2,政治基础。元政府的文化政策汉族的知识分
36、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从而出现了巨大的作者群。3,文化基础。首先,元朝拥有辽阔的疆域,元代各名族相互交流和融合;其次,元曲继承和发展了各种戏曲艺术,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文学传统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都对元曲的兴盛起着巨大的作用。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成了元曲的繁荣。42,谈谈你对散曲美学趣味的看法。正统诗文衰落,散曲通俗的表现处于被压抑境地的文人心声。有别于宋词的美学趣味. 音乐化诗体,曲调主要来自民歌.散曲语言风格:“蒜酪”。种通俗、豪放加上泼辣风趣,与宋词的典雅、细腻和含蓄截然不同。嘻1、 笑怒骂,百无禁忌,把文人的潇洒之趣说得俚俗诙
37、谐,心中郁愤的情绪表达得酣畅淋漓,此种也属于蒜酪之味。蒜酪之味就是以俗为美。与诗词判然有别。可视做诗歌语言的解放,也是对中国正统诗歌的颠覆。2、从冒犯神圣到嘲弄自我 .对整个封建正统观念的背叛,深刻决绝。嘲弄否定正统权威,有的故意冒犯神圣,矛头直指古代圣贤君王.也嘲笑文人士子功名进取之心,鞠躬尽瘁之志,把过去景仰的精英和楷模贬得一无是处3、游戏人生与以丑为美 以丑为美,种种丑陋公然登场亮相.以俗代雅,以笑代悲,以丑为美,散曲三个艺术特征。元散曲因其叛逆精神和痛快淋漓审美风格赢得中国诗歌史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审美文化史上一笔难得的财富。41、 结合你的了解和阅读,谈谈草原民族的生活习俗,与元代的审
38、美文化作一下对照。1、以勇为美的蒙族习性。牧民们 “逐水草而居” ,养成蒙古民族喜欢流动、不受拘束的性格。经常打猎,人人善于骑马,边跑边射,命中率极高。围猎与战争相似。战争训练,提高战斗力。马背上的民族,全民皆兵,勇武强悍、粗犷豪放,推崇勇敢、好强争胜。蒙古人最普及的游戏是射击、击球和摔跤数种。竞争性,刺激,观赏性2、放牧为生。民族服装独特,长袍上下马背方便,彩色腰线。 男子不论贵贱老少皆剃 “怯仇儿”,头顶头发去掉,前额留一方形搭头, 妇女结婚以后把自头顶到前额的头发剃光,周围结成辫子。饮酒,好唱歌跳舞。酒酣耳热之时手舞足蹈,又唱又跳44、谈谈自己对青花瓷的欣赏体会艳丽淡雅的青花瓷。青色最引
39、人注意,鲜亮艳丽的宝蓝色,在洁白的底色衬托下格外醒目。与中国人审美观念有某种内在关联。宝蓝色非常耐人寻味,它幽雅,沉静,又艳丽、热烈,给人以宽广的联想,如湛蓝的天空,宁静幽深的湖泊。大漠草原的青天白云与青花白瓷之间似有一种潜在的对应。青花瓷的美更具象征性,也更普遍。对于草原民族,象征安详深邃的天空,对生活的某种品味和憧憬,对农耕民族,它又是一种素洁、宁静和永恒的表征,一种略带含蓄的生命意志。迎合东方民族的审美爱好,以安详、沉静为主,又扬溢生气;以素雅为主,同时透露出热烈;与人们某种稳定、恒久的心理态势发生呼应 整合东方民族普遍审美心理,恒久的审美典范。唐代热烈绚烂,宋代淡雅内蕴,元代是综合。
40、综合成为典型,恒久的魅力。美经受着考验和磨难,同时发射出夺目的光彩。中国文明酝酿新的蜕变第十七章45、 以华为美的消费时尚与传统的消费观念有哪些不同?炫耀性消费。市民阶层以华为美,追求侈华享受,当下惬意满足。商品经济日益发达而迅速蔓延,风靡世间。传统的消费观。1,中国人看重物质效用,不重视精神消费传统的中国人比较实在,花钱花得踏实,买东西讲究物美价廉,从来不买中看不中用的东西。中国人一有钱了,首先想到的是吃得好一点,在传统意识里,中国人认为吃得好便是最大幸福。2,注重储蓄,克勤克俭。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注重储蓄的民族,这可能是由于我们民族忧患意识特别强的缘故,人们总是把大部分的钱存起来,以备不时
41、之需。另一方面,贫穷也是注重储蓄的另一个原因,中国人有一种道德观,普遍认为大手大脚地花钱是一种可耻的行为,而勤俭节约则被看成是道德高尚,受到尊敬和赞美.44,明代手工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它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关系?明朝私营手工业发达原因明朝后期的流民现象也为民营手工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45,试分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异同。46、 试比较对牡丹亭与西厢记的审美感受主题思想方面:西厢记提倡“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反对“门当户对”的婚姻观。牡丹亭重点在于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要求个性解放。现实的爱情追求:西厢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在塑造女主人公崔莺莺时,作者王实甫用写实主义的笔法
42、,加以艺术的创造,给大家展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活脱脱的青年女子形象。她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忧有个性。她情窦初开,渴望爱情,但又不肯轻易流露真情,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涩;她不满包办婚姻,想追求自由幸福,但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敢彻底背叛封建礼法作者从人物爱情追求的真实感上下功夫,从热烈的爱情,犹豫的心理,勇敢的反抗等方面体现其现实性理想的爱情追求:牡丹亭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剧作,所描写的爱情,有着和其它爱情剧不同的特色。作者汤显祖把故事放在虚构的梦境中发展,以人鬼幻化的浪漫过程,表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追求。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在梦中相合,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爱情理想。而女主人公杜丽娘由梦
43、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死入生的爱情,使全剧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塑造都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在爱情剧方面形成了新的独特的风格,是千万人爱情理想的展现。 第十八章47、 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谈谈中国古代宫廷建筑 或古代园林的特色。1,强调群体组合、有序化和对称性,追求平面伸展。辽阔成就伟大,集群表现崇高。主次互称,是中华民族普遍的审美观的体现。所以故宫建筑中轴线贯穿南北,重要建筑排列其上,其他分布两侧。中轴线两侧均衡对称式布局,中高边低,群星拱月,体现儒家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封建意识。其建筑风格既是伦理的,又是审美,既是历史的,又是民族的。 2、凝固的音乐与绚丽的图画 点线结
44、合,实虚互衬,构成独特的中国式的壮观、宏丽之美。架梁叠栋,大屋顶,脊面弯曲,檐角飞出翘起,优美婉转的曲线。屋顶上还有许多装饰,浮雕式正吻,屋脊最前端一串走兽造形,雍容华丽。黄色琉璃瓦,湛蓝天空下更显华丽尊严,红色廊柱和砖墙。白色石基,前三殿和后三宫还有数层汉白玉互栏围绕,金水桥、华表、石狮也均由白石雕砌而成,一幅绚丽的图画。 故宫将中国建筑的壮丽之美发挥到了极端,不仅属于明清两代,也是中国宫廷建筑最全面的历史总结50、 试分析桃花扇的批判精神。桃花扇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历史剧。剧作的主题正如孔尚任自己所说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作品通过侯朝宗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动荡
45、的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从而揭示了南明王朝腐败和覆灭的根本原因。整个王朝君是昏君,臣是佞臣。作者从沉痛的故国哀思出发,无情地揭露了和批判了南明统治集团的荒淫无耻和日益走向腐朽的丑恶本质。51,谈谈你对红楼梦中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52、谈谈扬州八怪的审美追求 “扬州八怪”在石涛以及清初其他富于创新精神的画家的画风影响下, 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 尤其是写意花鸟画, “2,他们作品题材
46、的多样化,是与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他们自身的处境分不开的。“扬州八怪”中有的出身寒苦, 有的仕途失意, 到扬州以画“换米糊口”,故而很注意根据民间的审美风尚,三、“扬州八怪”则侧重于歌颂人品的高尚, 以物喻人是他们作品的主要特征。“扬州八怪”的作品普遍具有“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的特点。“扬州八怪”常以“四君子”梅、兰、竹、菊题材, 来比喻人品的高洁, 寄托“用世之志”。“扬州八怪”作品中托物言志以表现人格美的主题, 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上的体现, 他们作品中的“物”即现实中的“我”, 也就是艺术中的有我之境。中国审美文化填空20个;简答四个;论述两个1、新石器时
47、代,彩陶纹饰的母题是鱼(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蛙(蛙纹彩陶瓮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鸟(鸟纹彩陶钵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 2、女乐的出现,意味着专门从事音乐舞蹈的人员已从群体中分离出来,社会功利意义浓重的原始音乐艺术已开始向着较具审美价值的音乐活动方向发展。 3、殷商时代青铜器的纹饰饕餮纹。 4、乐山佛的地位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雕塑。 5、周代乐舞的代表作是大武舞6、嘉靖年间,在斗彩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就创制出了五彩瓷。6、盛行于东汉的画像艺术,其基本题旨主要有二,一为幻想性题材,主要呈现为神话、仙异、祥瑞等形象;二为对现实中墓主经历和生活图景的刻画以及对历史人物故事的雕绘。7、战争、英雄神话表现为怎样的审美特征:表现的是对男子伟岸的身躯、巨大的体魄、坚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的赞美。父系时代是个赞美英雄的时代,也是个礼赞血与火的时代,英雄们就是在这血与火的纷飞中诞生和行动的。这其中无论失败者还是成功者,都以其不屈的灵魂、惨烈的壮举、前仆后继的精神,给人以崇高的美感。8、谈谈我国进入父系时代之后神话传说的题材和内容。父系时代,力量和勇敢成了讴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