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综合复习(六)解析几何.doc
《高考数学综合复习(六)解析几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综合复习(六)解析几何.doc(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数学综合复习(六)解析几何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题(2个选择题, 1个填空题, 1个解答题), 共计30分左右, 考查的知识点约为20个左右. 其命题一般紧扣课本, 突出重点, 全面考查.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直线, 圆, 圆锥曲线, 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系中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重点考查圆锥曲线中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知识的重组与链接, 使知识形成网络, 着重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求解有时还要用到平几的基本知识, 这点值得考生在复课时强化. 一、圆锥曲线的几类基本习题 一. 弦的中点问题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一般设曲线上两点为,代入方程,然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消
2、去四个参数。 例1 给定双曲线。过A(2,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及,求线段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分析:设,代入方程得,。 两式相减得 。 又设中点P(x,y),将,代入,当时得 。 又, 代入得。 当弦斜率不存在时,其中点P(2,0)的坐标也满足上述方程。因此所求轨迹方程是。 例2 已知椭圆,通过点(1,1)引一弦,使它在这点被平分,求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略解:有,代入得0,得。 从而直线方程是。 此题将椭圆变为双曲线、抛物线都是同一方法。二. 焦点三角形问题 椭圆或双曲线上一点P,与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用正、余弦定理搭桥。 3 设P(x,y)为椭圆上任一点,为焦点,。 (1)
3、求证离心率例; (2)求的值; (3)求的最值。 分析:(1)设,由正弦定理得。 得 , 。 (2),采用合分比定理得 , 。 (3)。 当时,最小值是; 当时,最大值是。三. 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 在曲线上两点关于某直线对称问题,分三步:求两点所在的直线,求这两直线的交点,使这交点在圆锥曲线形内。 例4 已知椭圆C的方程,试确定m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椭圆C上有不同两点关于直线对称。 分析:椭圆上两点,代入方程,相减得。 又,代入得。 又由解得交点。 交点在椭圆内,则有 。 得。 例5 为了使抛物线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求m的取值范围。 略解:两点所在直线与联立求出交点,代入抛物线
4、内,有,解得。四. 两线段垂直问题 圆锥曲线两焦半径互相垂直问题,常用来处理。 例6 已知直线的斜率为,且过点,抛物线,直线与抛物线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如图)。 (1)求的取值范围; (2)直线的倾斜角为何值时,A、B与抛物线C的焦点连线互相垂直。 分析:(1)直线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由,得。 (2)由上面方程得, ,焦点为。 由,得,或 。 例7 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若以AB为直径的圆恰好通过椭圆左焦点F,求直线的倾斜角。 分析:左焦点F(1,0), 直线y=kx代入椭圆得, , 。 由AF知。将上述三式代入得,或。二、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以及圆锥曲线的有关最值问题
5、基本知识点: (1)求解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方法是解方程组,进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判别式,应特别注意数形结合的办法。 (2)注意韦达定理的应用。 弦长公式:斜率为k的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弦AB,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A(x1,y1),B(x2,y2)则 (3)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的讨论和焦半径公式的使用。 (4)有关中点弦问题 已知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求弦的中点及与中点有关的问题,常用韦达定理。 有关弦的中点轨迹,中点弦所在直线方程,中点坐标问题,有时采用“差分法”可简化运算。 (5)有关圆锥曲线的对称问题 这两个关键条件,同时要记住一些特殊的对称关系,如关于坐标轴对称,关于点
6、对称,关于直线y=x+b对称。 (6)圆锥曲线中的有关最值问题,常用代数法和几何法解决。 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具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一般可用图形性质来解决。 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体现明确的函数关系式,则可建立目标函数(通常利用二次函数,三角函数,均值不等式)求最值。【例题选讲】 例1. 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动点M(a,0)且斜率为l的直线l与该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A、B (2)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Q,交x轴于点N,试求三角形MNQ的面积。 解: (2)设Q(x3,y3)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又三角形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 线过C、D、E三点,且以A、B为焦点,求双曲线的离
7、心率。(2000年,全国高考) 解: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直线AB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则CDy轴,因为双曲线经过点C、D,且以A、B为焦点,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C、D关于y轴对称。 h是梯形的高。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点E的坐标为 由点C、E在双曲线上,得 小结:此题涉及解析几何的最根本问题:如何建立坐标系,这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坐标系是一种工具,如果用得好,可以给解题带来方便,但考试时我们不可能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一般而言,可从对称的角度去考虑。 例3. (1)求证: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不同交点 (2)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A、B,且OAOB,求p关于t的函数f(t)的表
8、达式。 值范围。(1997年上海高考) (1)证明:抛物线的准线为 由直线x+y=t与x轴的交点(t,0)在准线右边,得 故直线与抛物线总有两个交点。 (2)解:设点A(x1,y1),点B(x2,y2) (3)解: 例4. (1)求椭圆方程; (2)是否存在直线l,使l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且线段MN恰被直线平分,若存在,求出l的倾斜角的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解: 把(2)代入(1)式中得: 例5. 点,若以M(2,1)为焦点,椭圆E的右准线为相应准线的双曲线C和直线AB交于点N(4,-1),且椭圆的离心率e与双曲线离心率e1之间满足ee1=1, (1)求椭圆E的离心率e;
9、 (2)求双曲线C的方程。 解:(1)因为点M(2,1),点N(4,-1) (2)因为ee1=1 设双曲线C上一点P(x,y) 化简得双曲线C的方程: 例6. 已知抛物线y2=x上有一条长为l的动弦AB,求AB的中点M到y轴的最短距离。 解:设中点M的坐标为(x,y),利用对称性可设A(x+u,y+v),B(x-u,y-v),依题意有 将(4)(5)代入(3)得: 此即M点的方程 三、解析几何中减少计算量的常用方法 在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解析几何问题的计算量较大。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几何图形、韦达定理、曲线系方程,以及运用“设而不求”的策略,往往能够减少计算量。下面举例说明。一. 充分
10、利用几何图形 解析几何的研究对象就是几何图形及其性质,所以在处理解析几何问题时,除了运用代数方程外,充分挖掘几何条件,并结合平面几何知识,这往往能减少计算量。 例1. 已知直线及,求它们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外接圆方程。 解:由直线与的斜率分别为和,得此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即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由及,可求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所在的两个顶点分别为。所求三角形的外接圆,即为以A(2,2)和B(8,8)为直径端点的圆,其方程为 评注:此题若不首先利用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一中间结论,而先求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再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圆的一般方程,将会大大增加计算量。 例2. 已知点P(5,0)和圆O:,过P作直线
11、与圆O交于A、B两点,求弦AB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点M是弦AB中点,点M是在以OP为直径的圆周上,此圆的圆心为,半径为,所以其方程为,即。同时,点M又在圆的内部,即,所以所求的轨迹方程为 评注:此题若不能挖掘利用几何条件,点M是在以OP为直径的圆周上,而利用参数方程等方法,计算量将很大,并且比较麻烦。 例3. 求与轴相切,圆心在直线上,且被直线截得的弦长等于的圆的方程。 解:因圆心在直线上,故可设圆心 又圆与轴相切, 此时可设圆方程为 (运用已知条件,找出间联系,尽可能把未知量的个数减少,这对简化计算很有帮助。) 又圆被直线截得的弦长为。考虑由圆半径、半弦、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只要将弦
12、心距用表示出来,便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得。 弦心距 ,解得 当时,圆方程为 当时,圆方程为 评注:此题若不充分利用圆的半径、半弦、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而用弦长公式,将会增大运算量。 例4. 设直线与圆相交于P、Q两点,O为坐标原点,若,求的值。 解: 圆过原点,并且, 是圆的直径,圆心的坐标为 又在直线上, 即为所求。 评注:此题若不充分利用一系列几何条件:该圆过原点并且,PQ是圆的直径,圆心在直线上,而是设再由和韦达定理求,将会增大运算量。二. 充分利用韦达定理及“设而不求”的策略 我们经常设出弦的端点坐标而不求它,而是结合韦达定理求解,这种方法在有关斜率、中点等问题中常常用到。 例5. 已
13、知中心在原点O,焦点在轴上的椭圆与直线相交于P、Q两点,且,求此椭圆方程。 解:设椭圆方程为,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两点。 由方程组消去后得 由,得 (1) 又P、Q在直线上, 把(1)代入,得, 即 化简后,得 (4) 由,得 把(2)代入,得,解得或 代入(4)后,解得或 由,得。 所求椭圆方程为 评注:此题充分利用了韦达定理及“设而不求”的策略,简化了计算。 例6. 若双曲线方程为,AB为不平行于对称轴且不过原点的弦,M为AB中点,设AB、OM的斜率分别为,则 解:设A(),B()则M() 又A、B分别在上,则有 由得, 即, 评注:此题充分利用了中点坐标公式斜率公式及“设而不求”的策略,
14、简化了计算。 三. 充分利用曲线系方程 利用曲线系方程可以避免求曲线的交点,因此也可以减少计算。 例7. 求经过两已知圆和0的交点,且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即, 其圆心为C() 又C在直线上,解得,代入所设圆的方程得为所求。 评注:此题因利用曲线系方程而避免求曲线的交点,故简化了计算。四、线段长的几种简便计算方法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都有运算量大的特点,解析几何部分显得尤为突出,而在解析几何题中,又着重体现在求线段的长。若求线段长的计算方法不当,就会大大增加运算量,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经笔者多年摸索,找到几种计算线段长的简便方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一. 充分利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数学 综合 复习 解析几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