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精读》教案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词曲赋).doc
《《文学名著精读》教案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词曲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名著精读》教案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词曲赋).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氓诗经 学习目标 语言知识: 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文学知识: 了解诗经的内容、精华所在、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基本艺术手法; 识记这是一首选自诗经 卫风的叙事诗、“弃妇诗”; 课文阅读分析: 理请这首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层次;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分别概括女主人公和“氓”的性格特征; 理解这首诗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对比手法,联系课文有关诗句进行分析; 指出这首诗中运用“赋”、“比”、“兴”的语句,分别说明其表达作用。 关于诗经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
2、作品。 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尊为经典,故称诗经。 诗经从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是地方乐曲,有十五国风,共160篇,其中大多上民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产生于王都附近的诗,大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共105篇。“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祭祀时的乐歌,计40篇。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大部和小雅中一部分作品,都是普通劳动人民所作,比较真实,多方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 关于诗经2 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常用重章叠句,起着充分抒情达意的作用,有一种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赋、比、兴是诗经的基本艺术表现手法,对
3、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语),即描写景物时用白描,叙事时直接陈述,抒情时直抒胸臆。 比,“以他物比此物也”(朱熹),即比喻和比拟。 兴,也叫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由歌咏眼前景物从而联想咏及其他物。一般用于诗歌开头,也可用于中间部分。 文体/背景 ?氓是春秋时期卫国的一首民歌。是叙事诗、四言诗、弃妇诗。 卫本是西周时代武王之康叔的封地,原先建都于河南朝歌一带(今河南淇县),紧傍淇水。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统。以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诗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
4、的是,结婚仅三年,即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弃回娘家后写下的。 ?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gui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5、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语言知识 1.氓 mng 之蚩蚩 ch 氓:指一个男子。蚩蚩:同“嗤嗤”,嬉笑的样子。 2.来即我谋 “即”作动词,走近、靠近的意思,与“就”同义,但不是“就是”,“即我”是走近我、找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等仍有这个意思。 ?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qing),请的意思(方言)。“秋以为期”即“以秋为期”,古汉语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可前置用以强调,成语中“一以当十”、“夜以继日”同此用法。 语言知识 4.乘彼gui垣 乘,登上。 5.以我贿迁 贿,指
6、财物,诗中指陪嫁之物,没有“贿赂之意”。 ? 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之”结构助词,隔开主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其”,时间副词,将要。 ? 7.于 x 嗟 ju 鸠兮 于嗟:同“吁嗟”,感叹词,鸠:鸟名,这里用鸠鸟不可贪食桑葚来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 8.犹可说(tu)也 说:通“脱”,解脱。 语言知识 9.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两个“也”均在主语后面表示停顿。“贰”、“二三”均作使动,使自己的德行出差错,前后不一的意思。“极”,本意屋脊,引申为准则。 ? 10.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叶一凋零,就会枯黄掉下。这里以桑叶黄落来比喻女子颜色衰老。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名著精读 文学名著精读教案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诗词曲赋 文学名著 精读 教案 第二 中国古代 诗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