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矛盾范畴及其在战略管理中的运用.doc
《《孙子兵法》的矛盾范畴及其在战略管理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子兵法》的矛盾范畴及其在战略管理中的运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孙子兵法的矛盾范畴及其在战略管理中的运用【摘要】:孙子兵法中的“形”与“势”、“虚”与“实”、“刚”与“柔”、“奇”与“正”、“攻”与“守”这五对矛盾范畴包含着丰富的战略管理思想。据此,着重探讨每对范畴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战略管理古代管理思想的应用 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将其系统整理,并探讨其与现代战略管理的结合点,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孙子中先后出现辨证矛盾概念85对。其中“形”与“势”、“虚”与“实”、“刚”与“柔”、“奇”与“正”、“攻”与“守”五对主要的矛盾范畴出现次数最多,内容丰满,体现了对“胜战”规律
2、的高度概括,对于现代战略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着重探讨每对范畴的内涵、相互关系及其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 1.形与势 1.1形的涵义及运用 形的涵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作为事物状态的“形”,二是指“形”的运用。前者作为客观现实的表现和形态,是一切战略活动所必须首先把握的,是制定战略的基础和前提,后者作为客观物质条件的运用方式,本身即是一种深刻的战略思想。 孙子在论及“形”的运用方面,提出多种运用方式,较典型的有:形人(察明敌情),如“形人而我无形”(虚实篇);形敌(用假象迷惑敌人),如“故善动敌者,形之”(势篇);形圆(灵活布阵),如“形圆而不可败也”(势篇);应形(适应敌情),如“
3、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虚实篇)。 归纳起来“形”的运用无非三类,一是要善于明察敌方的“形”,二是要善于隐藏我方的“形”,三是要灵活多变地布“形”、用“形”以适应随时变化的敌“形”。现代市场竞争较之古代军争,似有更多、更复杂的“形”及“形”变,但在用形方面无非是这三类。 1.2势的涵义及运用孙子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势篇)。其意为,冲击而出的水非常迅猛,以至于能把大石头冲走,这是由于水“势”的强大。所以“势”就是由一定的“形”(如“激水”)所造成的能量特征。“势”如物理学中的势能,它可以由重量或弹簧压缩(所谓“形”)产生,但重量、弹簧压缩本身却不是“势”。自由落体运动中势能转
4、变成动能,军争、商战中对立各方的势同样能转换成竞争的“动能”。所以,研究“势”是为了提高和驾驭竞争的“力”。在战略管理领域,“势”有如下表现: 第一,市场地位之“势”。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对有利地位所构成的巨大优势的极为形象的描述。有些中型企业开发大企业不屑经营而小企业又经营不了的“缝隙”产品,造“独家经营”之势,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企业实力之“势”。企业实力之“势”是企业多种力量之“形”所构成的“合势”。这些“形”有规模的大小、财力的厚薄、人员的数量众寡和质量优差,以及装备技术水平的高低等因素。 第三,组织士气之“势”。企业的士气和斗志是一种精神力量,日本企业成功秘密之一就是重视
5、企业全体员工的“团队精神”之“势”。组织士气之“势”是由企业整体组织管理水平能力决定的,领导者的主观智慧和精神状态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第四,公关形象之“势”。做广告、造声势、通过各种公关活动宣传企业及产品形象来造声势、扩大知名度,就是为了增强这种“势”。 2.虚与实 2.1虚实的涵义 通常人们理解“虚”就是“弱”,“实”就是“强”。这种认识容易把虚实对立起来,造成虚就是虚、实就是实的孤立、静止的认识,看不到虚实的相互依赖性、动态变易性和内涵的多样复杂性,从而不能灵活运用虚实以取胜。虚实的涵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虚实既是对立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也是与竞争者自身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虚
6、实来源于竞争双方各种力量因素的比较对照,它们总是相对而存在:对方的“虚”处,必对应有我方的“实”处,而我方的“虚”处,也必有对方的“实”处相对,因而没有绝对的实与虚。此外,虚实不是孤立地由对立双方自身所决定,它还要受到时空环境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企业自身强,可谓“实”,但由于它所处的产业是日渐衰败的产业,所以又具有了一种“虚”的特征,这种虚无疑也会影响其发展。联系到“利”和“不利”,可以认为,一切对我有利的条件都是“实”,一切对我不利的方面都是“虚”。第二,虚实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是多样性的统一。孙子中出现过众多的虚实对子:力量上的虚实状态,如:劳逸、强弱,可以用来识其势;变化上的虚
7、实状态,如,真假、有无,可以用来识其谋;数量上的虚实状态,如,众寡、有余不足,可以用来识其行止;质量上的虚实状态,如,智愚、备不备、虞不虞,可以用来识其将能。这些都说明,竞争双方有多少种差别,就有多少虚实表现。深入认识差别、把握虚实是“胜战”的前提。 第三,虚实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互相转化之中。在客观条件引起虚实变化方面,孙子军争篇说,“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这说明士气的虚实变化有其客观依据,人的主观意志是不能对抗的。而对敌人,就要“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它虚实转化也是同样道理。主观努力造成虚实转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认识了自己的虚弱方面后,就要产生由虚向实的转化动机,这样就可能促成转化。另
8、一种是有目的的“佯转化”,即为了伪装自己、迷惑对方而进行的所谓主动转化。 2.2虚实的运用 第一,避实击虚。孙子虚实篇说:“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这是说,只有从攻击对方薄弱环节做起,才能有效地逐步战胜敌人。避实击虚不仅有避敌之实和击敌之虚两种运用方式,还有削敌之实和造敌之虚这两种主动运用的方式,没有主动的“削实”、“造虚”,就容易陷入被动。另外,对我方而言,还有一个造我之实、防我之虚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防御对手的避实击虚手法。 第二,兵不厌诈。孙子说:“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势篇)。这里的“形之
9、”就是以虚假的行动来引诱敌人,使之上当,这便是所谓“兵不厌诈”之法。用“诈”的目的在于掩我之“虚”,谋我之“实”,或化敌之“实”为敌之“虚”,以此实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兵不厌诈之法常见于商贸谈判,谈判桌前往往双方都要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来迂回达到自己的目的。 3.刚与柔 3.1刚柔的涵义 “刚”和“柔”作为较为抽象的概念,其内容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柔中有刚。孙子以水作比喻,论述了柔中有刚。虚实篇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这是在说“兵形象水”的“柔”的方面。而势篇所说的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10、中的“激水之疾”则是其“刚”性。 第二,刚中有柔。“刚”常被理解为强,但“刚强”中却有其“柔弱”之处,这是刚中有柔。如孙子九变篇说,“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悔,廉洁可辱,爱民可烦”。这里除了“必生”是说怕死之外,“必死”、“忿速”、“廉洁”等不能不说是将帅的刚强的方面,但这些刚中却内在地包含着导致失败的方面。 3.2以柔胜刚 老子所言“柔弱胜刚强”是最早的以柔胜刚的论述。以柔胜刚的实质是“善战不斗”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孙子谋攻篇)的效果。这种策略消耗小、效果好,用于治本非此法不可。但运用以柔胜刚策略不可绝对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孙子兵法 矛盾 范畴 及其 战略 管理 中的 运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