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其它科学.doc
《中国古代其它科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其它科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其它科学(1)?冶金铸造技术?水利 ?建筑 ?交通 冶金铸造技术(1)?青铜铸造技术?商、周时期一项极为重要的发明,也是青铜器的极盛时期。?有斧、钻刀、锯等及一些青铜武器戈、矛、剑等。?据考古学研究,那时的炼铜炉内径达80cm,炉内温度最高可达12000C。冶金铸造技术(1)?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冶金铸造技术(1)?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曾记录了合金的配比规律,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的经验性总结。 冶金铸造技术(1)
2、?考工记是一部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是春秋末年齐国人记录手工技术的官书。?是一部手工业技术规范总汇。书中主要记述了有关百事之攻:分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磨之工、抟植之工六部分。?考工记中记述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府制车工艺规范。冶金铸造技术(1)战国编钟冶金铸造技术(1)冶金铸造技术(1)?春秋时代中国铁器的使用已很广泛,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春秋末年(前513年),晋国铸造了一个铁质刑鼎,把范宣子作的刑书铸在上面。 冶金铸造技术(1)?春秋时期的铁器。 ?左图是铁削,一种手工工具,1952年在湖南长沙出土。 ?右图是铁锄,农具,195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这两件铁器的出
3、土,说明春秋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掌握冶铸生铁的技术,并且使用了铁制的农具和手工工具。冶金铸造技术(1)?1976年在长沙还出土了一口春秋末期的钢剑,洛阳水泥厂还出土过春秋时代经退火处理的铁制生产工具。此外,河北易县、山东临淄等地都有春秋时代的铁制农具?左图上的铁犁头在1951年出土于河南辉县。?右图上的铁镰刀在1959年于浙江绍兴出土。冶金铸造技术(1)冶金铸造技术(1)?在春秋时期铸造术的基础上,秦汉的铸造技术又有大的发展。秦兵马俑出土时挖掘到的铜车马,其铸造之精良,工艺之精巧,令人惊叹.冶金铸造技术(1)?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亦称“马踏飞燕”,其造型之美,铸造之灵巧是绝
4、无仅有。?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0.1厘米。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冶金铸造技术(1)?南北朝时期制钢技术有了新突破,发明了灌钢法。?灌钢法就是把含碳量高的生铁熔化浇灌到熟铁上,使熟铁变成钢的方法。在冶炼中利用水力鼓风,提高了冶炼温度和效率。冶金铸造技术(1)?隋唐的冶金业已很发达,主要表现在铸钱、兵器铸造、工艺品和日用品的铸造。?在铸造时普遍地利用鼓风、模铸方法。冶金铸造技术(1)?隋唐时期的最大铸件是953年沧州李云铸造的大铁狮。?狮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通高5.3米,通长6.1米,身躯宽3.17米,总重量为29.30吨。?铁狮高大的躯体,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睁双目,巨口大
5、张,四肢叉开,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阔步前进。 陶瓷技术(1)?中国自奴隶社会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商代,精陶制品出现,标志着人们已开始选用高岭土制作坯胎。 陶瓷技术(1)?商代出现了釉陶和白陶和青釉器,青釉器是用高岭土制坯。陶瓷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器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陶瓷技术(1)?秦汉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无论是制品质量和花色品种,还是生产规模和烧造技术,都比战国时期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扩大,各地发现了秦汉时期的陶俑,如西安的兵马俑等 。陶瓷技术(1)?东汉时期出现了较成熟的瓷器。?右图为浙江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中瓷器物。?器表施青黄色釉,光泽度强,胎质吸水性低
6、,透光性好,胎釉结合紧密。器底未施釉,露出的瓷胎证明它已具有瓷器的特征。?从各方面看,此罐都已达到真正瓷器的标准,是中国最早的青瓷产品。 陶瓷技术(1)?南北朝时期,瓷器的生产技术已趋成熟,南方以青瓷为主,北方以白瓷为主。 陶瓷技术(1)陶瓷技术(1)?隋唐、五代时期?唐代的烧瓷器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烧出了品种繁多的美丽的青瓷器。出现了瓷业“南青北白”的局面,特别是浙江绍兴、余姚一带的越窑产品最为驰名。?五代时柴窑出产的青瓷也盛极一时,被称赞为“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 陶瓷技术(1)?唐代名窑刑窑(今河北内丘县)的白瓷,其瓷器胎薄,玉壁底,色泽纯洁,造型轻巧精美,已达到现代瓷
7、的标准,陆羽在茶经中称之为“类银”、“类雪”。?白瓷胎中含CaO成分较高,烧制温度在1200C,非常接近现代细瓷的帮助。 陶瓷技术(1)?五代时柴窑出产的青瓷也盛极一时,被称赞为“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古诗形容柴窑瓷器为“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陶瓷技术(1)陶瓷技术(1)陶瓷技术(1)陶瓷技术(1)水利(1)?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有:安徽寿县安丰城的芍坡,河北漳水十二渠,四川灌县的都江堰,陕西泾水河渭水交口的郑国渠。 水利(1)?芍陂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
8、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孙叔敖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不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涝成灾。 水利(1)?漳水十二渠,是战国时期魏人西门豹在邺地(今河北磁县、临漳一带)开凿的一组引水渠道,是黄河流域最早见诸记载的大型农田灌溉工程,并为后代所长期沿用,在中国水利史上极具重要地位。?漳水十二渠是我国多首制引水工程的创始。多首是从多处引水,所以渠首也有多个。“十二渠”即修筑十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其它 科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