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必修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的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和必修的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变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商鞅变法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联系必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从而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各领域变动与商鞅变法的内在联系。教材地位第二章所学的商鞅变法和第一章中讲述的梭伦改革,时代相近,但性质与结果大相径庭。梭伦改革是雅典工商业奴隶主推行的反对氏族贵族专权的奴隶制改革,奠定了古代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基石,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商鞅变法是
2、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推行的封建化改革,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格局。商鞅变法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迎合了秦孝公富国强兵的需要,不但使居于偏远落后的秦国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奠定了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基础,而且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商鞅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和社会风俗等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认识到变法具有全面性、有效性和进步性等特点。2.在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鞅变法的作用,讨论分析出变法的特点。3.在学习商鞅变法的措施的过程
3、中体会其改革的积极性和进步性。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结果,认识社会在改革中不断向前的发展4.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本知识,提高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知识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给出相关递进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教科书和补充材料,使用讨论、分析和归纳等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2.设计难易适合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从多维的角度来学习历史。2.学生分小组学习,运用自主分析探究的方法掌握改革的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认识到改
4、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惟一出路,增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同感。 2.了解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巨变,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体会时势造英雄及英雄人物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和特点。2.分析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因素。难点:如何理解商鞅变法对秦统一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突破方法:在学生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归纳商鞅变法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商鞅变法的作用和特点,运用知识迁移法联系战国时期的经济基础、秦国的实际情况和商鞅变法的特点、作用总结出变法成功的原因。理解商鞅在秦国变法仅18年,却使秦国有落后的诸侯小国一跃成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领先的大国,为秦
5、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1.讲述法:注重讲述的系统性、条理性、层次分明。2.讲读法:问题阅读答疑点评。3.启发式:创设情景,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教学流程图以“徙木为信”的故事导入介绍商鞅生平,模拟商鞅舌战守旧大臣看书归纳变法内容和作用逐条分析变法措施并得出商鞅变法的特点习题练习、探讨问题。课堂总结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投影显示:徙木立信的图片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徙木立信的故事? 学生讲述:过渡:商鞅变法使秦国由原始落后的诸侯小国一跃成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领先的大国,为秦始皇统一大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商鞅其人。投影显示: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6、一、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商鞅:(公元前390-公元前338年)姓公孙,名鞅,卫国贵族的后代,也称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于商,史称商鞅。他在少年时代便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崇拜并学习那些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的学说,是李悝的学生。二十岁,投靠魏国未受重用,听说秦国出榜招贤,来到了地处关中的秦国,受到秦孝公重用,主持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北方强国,为以后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设计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对商鞅的了解设计一个商鞅的个人简历。学生活动并选二、三例展示过渡:通过对商鞅的了解可以知道,秦国是他实现抱负,成就大业的地方,下面来学习商鞅来到秦国之后的作为,首先他在好友景监的帮助有了和秦孝公
7、面对面陈述治国意见的机会。投影显示:商鞅见到秦孝公后发表了帝道、王道、霸道的治国观点,最后称霸之道受到孝公的认同,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战国时代的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2)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 (3)霸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合孝公称霸需要。认识: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进程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过渡:秦孝公很赏识商鞅的才能,他对商鞅说:“富国强兵之术不遵古制,朝廷中定有人反对,你要力排众议,以挫非见,否则,法不易行。”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变法与保守的大论战在秦国展开。
8、投影显示:商鞅与旧贵族论战的图片学生活动:找几个学生来扮演商鞅、甘龙、杜挚、秦孝公,模拟论战。(论战内容最好让学生自己准备,如果条件不容许只好由老师准备,投影显出台词,让学生课堂演绎,体会论战内容。)教师提问:商鞅与旧贵族论战的核心是什么?论战反映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及总结:核心是变法;反映出的问题是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商鞅变法的坚定信心旧贵族势力对变法坚决反对商鞅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教师讲述:论战中商鞅以历史的进化观驳斥贵族的复古主张为变法做了思想基础和舆论准备,反映了商鞅的创新精神和大无畏精神,通过论战也可以想象到变法将遭遇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过渡:商鞅的变法改革,富国强兵的建议被
9、秦孝公认可,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于公元前356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变法。投影显示:二、商鞅变法的内容内容主要措施作用经济军事政治司法思想习俗教师提问:阅读23、24页归纳商鞅变法的经济、军事、政治、司法、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除了学生看书归纳之外,教师应逐条分析讲解,加强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经济方面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含义:“开”:重新设置;“阡陌”:纵阡横陌,是井田中间的灌溉渠和道路;“封疆”:是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实质: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10、允许土地买卖作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投影显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图片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措施: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经营工商陷于贫困者全家投入官府为奴隶。投影显示:“奖励耕织”的图片3统一度量衡措施:统一斗、桶、权、衡、丈、尺,并颁行了标准度量衡器作用: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有利于消除封建割据;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投影显示:“商鞅铜方升”的图片军事方面:措施: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依照爵位高低占有田宅、奴婢;严禁私斗。 “私斗”:即邑斗,指奴隶主间为争夺土地财产发生的带有血亲复仇色彩的私斗。不准私
11、斗旨在削弱奴隶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作用: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为不是贵族的人们提供了提高的社会地位的途径。投影显示:介绍二十等爵的内容政治方面:1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贵族没有军功者,剥夺其贵族身份世卿世禄制:是宗法制下的选官用人制度,各级贵族凭借出身出任各类官职,并时代享有特权,战国时期被选贤任能、奖励军功的做法取代。作用: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也招致其怨恨2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奴隶制上层建筑,建立封建上层建筑内容:废除分封,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管理作用: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使宗法关系转变为君臣关系,加强了专制统治。司法方面: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12、度,制定连坐法内容:什伍制:登记户籍,五家一伍,两伍一什,相互纠察;连坐法:一家犯法,各家举报,否则受同样惩罚。作用:轻罪用重刑,建立起基层管理体制,为征收赋役创造条件;2根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作用: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文化方面:目的:排除复古思想干扰,用封建法制统一人们的思想内容: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儒家和不符合地主阶级利益的书籍实质:文化高压政策影响: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投影显示:“焚烧诗书”的图片,思考:商鞅的观点正确吗?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商鞅的该措施是为了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然而,商鞅开创的“燔诗书”的高压政策,不仅极端压制
13、了人民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社会风俗:内容: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男女别居);作用:有利于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发展小农经济。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同学们来分析一下此变法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回答:投影显示:内容主要措施作用经济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确立封建经济基础,保护个体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便利赋税征收;军事奖励军功增强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 政治废分封制,建立县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司法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了专制
14、统治;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 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习俗禁止父子、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学生活动:时间倒流,假如你也生活在战国时期,是继商鞅之后的秦国大良造,针对商鞅的变法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全用,全不用,有些用有些不用?学生讨论回答:过渡: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同学来概括一下商鞅变法的性质和特点。(教师提示学生联系上节课李悝、吴起的变法,进行分析)投影显示:商鞅变法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回答: 投影显示:1.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2.特点: 1)措施最全面2)措施最彻底3)历时最久4)推行力度最大5)成效最明显习题练习:1.史记商君列传
15、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允许工商者入仕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中对守旧势力打击最大的措施,答案是D2. 商鞅变法中,对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C. 重农抑商 D.推行县制分析:地主阶级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土地私有。答案是A3.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上述现象说明 ( )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商鞅变法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变法者多数没有好结果 商鞅实行严格的法律自食其果
16、A. B. C. D.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用排除法,很容易排除,答案是C探究活动: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因素?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顺应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加上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实行坚决。商鞅还注重舆论宣传,与守旧大臣的论战和“南门徙木”为变法做了宣传。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改革中执法如山,厉行法治,赏罚分明。变法有全局性,商鞅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教学反思:在设
17、计本课的过程中,我研究教材,搜集资料,希望这节课内容明晰,条理清楚,设计的问题和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历史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本人在设计的过程中深刻感觉到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外知识的补充不够,课堂语言不够精炼。“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的点评张应中历史新课程与旧大纲相比,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不同首先在于新课程确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拓展了教学的视野,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标的创新之处。本教案注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并以此为起点,由浅入深,进而探究历史过程以形成历史意识。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于一系列问题的合作探究,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在整个教案中的设计中以教材为依托,但不拘于教材,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努力超越;积极发掘历史教育的新视角,注重情感发掘和理性思考,通过历史教学进行人文主义熏陶;联系实际,材料丰富,内容生动,方法多样;鼓励学生参与活动,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比较大应该说,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稍有不足的是,本课在探讨商鞅变法能够成功因素的环节中未能对战国时代特征进行必要的分析,小结环节未能进行必要的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