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大 读书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铁大 读书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大 读书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设计读书报告院 系:专 业:班 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 军沥青路面简史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包括次高级路面)。 据考古资料,印加帝国在15世纪已采用天然沥青修筑沥青碎石路。英国在18321838年之间,用煤沥青在格洛斯特郡修筑了第一段煤沥青碎石路;法国于1858年在巴黎用天然岩沥青修筑了第一条地沥青碎石路;到20世纪,使用量最大的铺路材料为石油沥青。中国上海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铺设沥青路面。
2、1949年以后随着中国自产路用沥青材料工业的发展,沥青路面已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和公路干线,成为目前中国铺筑面积最多的一种高级路面。第一篇 沥青路面结构及类型一、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1. 沥青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组成。2.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应根据适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应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层厚度、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沥青结构层。3. 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对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应有较高的要求。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
3、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当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可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4. 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底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底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可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5. 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二、 沥青路面分类(一) 按技术品质和使用情况分类1.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适当比例的各种不同大小颗粒的集料、矿粉和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拌和,经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各级公路面层。2. 沥青
4、碎石路面:用沥青碎石作面层的路面3. 沥青贯入式:用沥青贯入碎(砾)石作面层的路面,即把沥青浇洒在铺好的主层集料上,再分层撒布嵌缝石屑和浇洒沥青,分层压实,形成一个较致密的沥青结构层。4. 沥青表面处治: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的沥青面层,表面处治按浇洒沥青和撒布集料的遍数不同,分为单层式、双层式、三层式。(二) 按矿料粒径分类5. 砂砾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4.75mm(圆孔筛5mm)的沥青混合料。也称为沥青石屑或沥青砂。6. 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为9.5mm或13.2mm(圆孔筛10mm或15mm)的沥青混合料。7. 中粒式沥青混合料:
5、矿料最大粒径为16mm或19mm(圆孔筛20mm或25mm)的沥青混合料。8. 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为26.5mm或31.5mm(圆孔筛3040mm)的沥青混合料。9. 特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7.5mm(圆孔筛45mm)的沥青混合料。(三) 按施工温度分类10. 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沥青与矿料经加热后拌和,并在一定的稳定下完成摊铺和碾压施工过程的混合料11. 常温沥青混合料:采用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在常温下(或者加热温度很低)与矿料拌和,并在常温下完成摊铺和碾压过程的混合料。第二篇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分析一、横向裂缝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
6、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1)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2) 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发射缝。(4)桥梁、涵洞或通道二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二纵向裂缝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1)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3)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三、网状裂缝裂缝纵横交错,缝宽1mm以上,缝距40cm以下,1m2以上。(1)路面结构中央有软化
7、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性差。(2)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3)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加速裂缝的形成。四、反射裂缝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层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在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取决于下卧层。(1)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裂缝。(2)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后原路面上已有裂缝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的反射。五、唧浆基层的粉、细料浆水从面层裂缝或从多空隙率面层的空隙处析出,雨后路表面呈淡灰色。(1)基层用料不当,或拌和不匀,细料过多,由于
8、其水稳性差,遇水后软化,在行车作用下浆水上冒。(2)低温季节施工的半刚性基层,强度增长缓慢,而路面开放交通过早,在行车与雨水作用下使基层表面粉化,形成浆水。(3)冰冻地区的基层,冬季水分积聚成冰,春水解冻时翻浆。(4)沥青面层厚度较薄,空隙率较大,未设置下封层和没有采取结构层内排水措施,促使雨水下渗,加速翻浆的形成。(5)表面处治和灌入式面层竣工初期,由于行车作用次数不多,结构层尚未达到应有密实度就遇到雨季,使渗水增多,基层翻浆。六、车辙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轮迹处下陷,轮迹两侧往往伴有隆起,形成纵向带状凹槽,在实施渠化交通的路段或停刹车频率较高的路段较宜出现。(1)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矿料
9、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入度偏大或沥青质量不好。(2)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轮迹处被进一步压密,而出现下陷。(3)基层或下卧层软弱或未充分压实,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七、拥包沿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拥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起动、制动的地方,如停车站、交叉口等。(1)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或细料偏多,热稳定性不好,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2)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未喷洒(涂刷)粘层沥青,致使路面上下层黏接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3)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
10、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4)在路面日常养护时,局部路段沥青用量过多,集料偏细或摊铺不均匀。(5)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面层沥青混合料容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积聚而形成拥包。八搓板路表面出现轻微、连续的接近等距离的起伏状,形似洗衣搓板。虽峰谷高差不大,但行车时有明显的频率较高颠簸感。(1)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偏细,沥青用量偏高,高温季节时,面层材料在车辆水平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变形。(2)铺设沥青面层前,未将下层表面清扫干净或未喷洒粘层沥青,致使上层与下层粘结不良,产生滑移。(3)旧路面上原有的搓板病害未认真处理即在其上铺设面层。九、泛油表面处治和贯入式路面的表面基本上被一薄层沥青覆盖,未见或很少
11、看到集料,路表光滑,容易引起行车滑溜交通事故。(1)表面处治,贯入式使用沥青标号不适当,针入度过大。(2)沥青用量过多或集料洒布量过少。(3)冬天施工,面层成型慢,集料散失过多。十、坑槽表面局部松散,形成深度2cm以上的凹槽,在水的侵蚀和行车的作用下,凹槽进一步扩大,或相互连接,形成较大较深坑槽,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1)面层厚度不够,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不佳,沥青加热温度不高,碾压补密实,在雨水和行车作用下,面层材料性能日益恶化松散、开裂,逐步形成坑槽。(2)摊铺时,下层表面泥灰、垃圾未彻底清除,使上下层不能有效粘结。(3)路面罩面前,原有的坑槽、松散等病害未完全修复。(4)养护不及时
12、。当路面出现松散、脱皮、网裂等病害时,或被机械行驶刮铲损坏后,未及时养护修复。十一、松散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干燥季节,在行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1)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针入度偏小,粘结性能不良;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少;矿料潮湿或不干净,与沥青粘结不牢固;拌和时间温度偏高,沥青焦枯;沥青老化或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不良;造成路面松散。(2)摊铺施工时,未充分压实,或摊铺时,沥青混凝土温度偏低;雨天摊铺,水膜降低了集料间的粘结力。(3)基层强度不足,或呈湿软状态时摊铺,在行车作用下造成面层松散。(4)在沥青路面使
13、用过程中,溶解性油类的泄漏,雨雪水的渗入,降低了沥青的粘附性能。第三篇 ANSYS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静力学分析将三维有限元程序与实测垂直轮胎-路面接触压力(TPCP)联系起来是用来模拟沥青混凝土层受到各种平稳和非平稳状态的车辆荷载(如加速和减速模式)作用下的机械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如下几条,1:当基层的弹性模量数量级低时,用垂直轮胎路-路面接触压力作为底层沥青混凝土层拉应力设计的控制标准(如400MPa),但是当基层的弹性模量数量级高时(如7000MPa),水平轮胎-路面接触压力和沥青混凝土层表面上在X方向上的拉应力也应该被考虑作为设计响应标准的一部分。2:“超负荷”的定义需要被修改,以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大 读书报告 读书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