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 结课论文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班级:服装设计 学号: 姓名:张宏宏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结课论文白蛇传故事的演变及白娘子人物分析【内容摘要】白蛇故事家喻户晓,白娘子艺术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本文通过围绕对白蛇记(唐传奇)、西湖三塔记(清平山堂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及清代方成培编撰雷峰塔传奇等白蛇故事的分析,探讨白蛇故事形成演变和对不同时期白娘子艺术形象作了粗浅的分析。白蛇传故事从一个简单的怪异故事发展为演绎人性结构中情理冲突及融合的爱情故事,可以说经历了大的演变。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主要人物白娘子从一个故意害人的蛇妖形
2、象发展成为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人性在同理、礼的对立中,不断获得肯定,走向解放。【关 键 词】白蛇传 演变 人物形象白蛇传故事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自唐传奇出现白蛇形象雏形以降,经过历代民间文学、曲艺创作的不断完善,至清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已成功塑造了一位有情有义、追求爱情并献身爱情的完美艺术形象。它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部寓意深刻的民间神话故事。 “像折光镜一样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告诉人们正义者是不应该被镇压的”深刻主题 。 一、白蛇传的故事演变在唐人传奇白蛇记里,多少可以看出白蛇传故事的最初胚胎。这篇神话小说记叙了一位姓李的
3、公子,与白衣少妇“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最后化为一股血水,原来少妇为“蛇妖”所变。 比起白蛇记来,白蛇传故事与西湖三塔记(见清平山堂话本),似乎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话本中记叙南宋临安府人士奚宣赞,清明游西湖时,将迷途女孩白卯奴带回家。白的黑衣祖母来寻找,奚送她们回家,白的母亲白衣妇许身酬谢,同宿半月,白衣妇渐厌,欲取食其心,女孩白卯奴求情放了奚。第二年清明,奚又被捉回白衣妇家,女孩又为他求情并救了他。奚回家报告叔父奚真人,奚真人用道法捉此三妇。原来,白衣妇为白蛇,女孩为鸡妖,黑衣祖母为獭妖,奚真人化缘,造三石塔,将三妖镇于西湖中。有外国研究者认为:“这个极原始而粗糙的白蛇故事和后来的白蛇传有
4、关系,不能无因。” 不过,这两个故事都告诫人们,人妖是不能共处的,当然更谈不上爱情了。 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题,记叙了白蛇传话本。学术界较为一致认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对白蛇传故事起到“重要发展的作用”,这时“才形成一个具规模的故事”。 宋绍兴年间,药店青年伙计许仙,清明扫墓回家遇雨,在西湖与一年轻美貌少妇、丫鬟同舟返城,少妇即白娘子,丫鬟即小青。白娘子向许仙借船资和雨伞,后许索回伞时,白娘子向他求婚,并赠银办婚事。小青也从中撮合。不想县里库银被盗暴露,其姐夫发现许仙银子即库银,便报官自首,但抓白娘子未成。许仙被发配苏州,白娘子又追至苏州寻找许仙,解释后两人和好如初,共开药店
5、谋生,茅山道士(另传说终南山道士)从中挑拨,说白娘子是蛇妖,但捉妖不成,反被吊打。许仙因涉嫌檀香扇等是赃物,二次入狱,发配至镇江。白娘子追至镇江,两人相遇,再度和好。后许仙至金山寺还愿,法海指责白娘子是妖怪,并劝他回杭州。不想白娘子先期至许仙姐夫家。许仙再遇法海,赠他金钵,将白娘子收服钵中,镇压雷峰塔下。这个话本比起前面话本前进了一大步,即是从最初人妖不能共处,一改为人妖不仅能共处,而且相爱,由于佛、道干预,有情人不能团圆。 不过,现在流传的白蛇传故事的基本情节完成,却是此后清代方成培改编的雷峰塔传奇,故事中最大的突破是增加了能表现白娘子性格的“水斗”、“盗仙草”等情节,这重要情节的发展更与镇
6、江有着密切关系。从此,有了“水漫金山寺”之说,既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浪漫色彩,又表现了白娘子人情味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故事中妖气减弱,从白娘子与许仙的矛盾,改为白娘子与法海之间斗争。故事情节也更明确地体现了民众的愿望。 现今流行的戏曲、故事本大体离不开以上范围。在方成培本之前,有清乾隆三年黄图珌的看山阁乐府雷峰塔,之后还有陈遇乾弹词义妖传和白蛇宝卷,这些本子在情节上虽有所不同的增减,但都没能像方成培本体现出的“重要发展”。 从上述引证资料中,不难看出白蛇传故事在八百多年中,一直处于流动状态,并在不断变化之中。此后,从清末到现今改编的白蛇传故事,无论是戏曲、还是小说、影视作品,在情节和人物设计
7、上都得到丰富,不断地提炼精华,人们已把白娘子作为追求婚姻幸福的偶像来歌颂。近代,许多作家、文学家也都看重白蛇传故事, 鲁迅先生连续写了论雷峰塔倒掉和再论雷峰塔倒掉评述,一些著名作家、戏剧家傅惜华、赵景深、田汉、戴不凡、阿英、张庚等,都写过不少有关白蛇传的戏曲和评论。著名作家张恨水和赵清阁于 1955 年和 1956 年分别创作通俗小说白蛇传(分别由通俗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白蛇传故事和作家文学的结合,留给人们一份值得探讨的话题。二、白娘子人物分析白娘子作为白蛇故事的主要人物和重点塑造对象,在白蛇故事的演化中性格变化最令人注目。在唐白蛇记及明西湖三塔记等作品中,白娘子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蛇
8、妖形象,专门幻化为美女谋害男人,妖气很重,与之同宿要么化为一滩血水,要么脑裂而卒;西湖三塔记中白娘子的行径更加阴毒残忍,专取活人的心肝下酒,并且来了新人换旧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更觉恐怖。总之,这个阶段的白娘子形象除了怪异妖魅外,并没有其它的内涵。到了明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娘子形象有了较大的发展,从一个纯粹夺人性命的蛇妖形象转变为一个亦人亦妖的形象,在她身上人性与妖性杂糅的痕迹十分明显。白娘子主动向许仙求婚,几经周折,终结百年之好。这些都体现了白娘子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人性。此时白娘子形象的人情味确实越来越浓,妖气越来越淡,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忽视了其妖性的一面。首先,白娘子正是通过施展妖法从
9、而实施了自己与许仙之间从巧遇到相识的一系列计划,见过两三次后又主动投怀送抱,尤其许嫁时“筛一杯酒,递与许宣,启樱桃口,露出榴子牙,娇滴声音,带着满面春风”,终于把许宣这条大鱼钓上了钩。其次,白娘子动不动就现出原形,张开血盆大口,十分骇人。如果说第一次现形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操守,第三次是为了维护与许宣的婚姻,那么第二次现形:它把舌头伸在天窗内乘凉有意吓人,却是毫无道理的了,这完全是兽性在起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故意描写白娘子身上的妖性,将其塑造为一个不守妇道、勾引男子的荡妇形象,并且处处给男人带来灾难,从而使其人性的一面黯淡失色并解构了她在人们心目中那种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美好形象。值得注意
10、的是,白娘子在话本中的身份是一个寡妇,而寡妇在古代社会是受礼教束缚最严重的,所以笔者以为这更加显示出白娘子形象的价值所在。但是,白娘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封建礼教对女性尤其是一个寡妇的要求,所以作者从当时人们的伦理观念出发,故意夸大白娘子身上妖性的一面,从而将其歪曲为一个丑恶的形象。很明显,人性与妖性的对抗实际反映了情与理的尖锐冲突,即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和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清方成培本雷峰塔传奇(下称方本)后,都是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白娘子的形象纯洁了不少,妖性的一面逐渐消褪,而人性的一面愈来愈突出。一方面,方本删掉了白娘子的第二次现形,为塑造其完
11、美人性作准备。自发现所赠之银为赃物后,许宣在其姐夫的建议下,连忙逃到苏州去避难,并准备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白娘子身上去。发配变成了逃难,“陷害”变成了“反陷害”,白娘子的形象又完美了一分。至于第二次发配,白娘子的手下偷取了富豪家的物品并孝敬给了白娘子,后值许宣“闻得承天寺佛会十分热闹,意欲前往一游”,于是白娘子与他一柄珊瑚坠扇子,“一路正好遮掩日色”,不料又被官府拿住。笔者以为,作者如此处理很容易给人们造成这样的感觉:白娘子事先并不知情,所以才把赃物给了许宣,导致他的再次发配,那么她并不是一个蓄意害人的妖精。进一步引导人们忽略白娘子的妖性,这就是作者要达到的效果。另一方面,白娘子身上的人性愈来愈
12、突出,集中表现在白娘子的爱情觉醒意识更加强烈。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她只是一时春心荡漾,按捺不住,所以冒犯天条,而在黄本和方本中,白娘子已经苦心修炼一千余年,不久就可以达成正果,但她在目睹了“红尘胜景,锦绣繁华”之后,便“意欲往凡间度觅有缘之士”。她宁愿付出一辈子的代价也要追求自己的爱情,这种勇气和决心着实让人感动。而后来她又为了救活自己的丈夫远赴嵩山求草,明知敌我力量悬殊,寡不敌众,依然冒着生命危险与众仙搏斗;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婚姻,积极抗争,不畏强敌。当她的抗争失败、被镇压在雷峰塔下,黑风仙去看望她时,问道:“你可也懊悔么”,白娘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也是前缘宿孽,悔他则甚?”至此,白娘子已
13、经发展成为了一个被人肯定的、值得同情的大胆追求爱情的形象。当然,人们对白娘子这种“情”的肯定是有前提的,因为她已经褪去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那种放荡、随便的色彩,而变得矜持、含蓄起来,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的传统美德,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儒家封建伦理。当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祭塔时,白娘子郑重地对他说道:“你今身受国恩,当为皇恩出力,不要苦苦思念我,做娘的虽在浮图之下,亦得瞑目矣。”这又体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同时,人们对白娘子这种“情”的肯定也是有限度的、不彻底的。因为虽然最后白娘子从雷峰塔中释放出来,并且得道成仙,但这是以她与许宣的分开为代价的,情还是向理回归了。前期白蛇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幼稚,志怪意味
14、很浓,只是客观描述了一些人间不可能有的怪异非常之事,只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伦理说教的气息极其淡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在故事内容上已初具规模,包含着游湖借伞、订盟赠银、庭讯发配、远方成亲、赠符逐道、佛会改配、重圆警奸、化香谒禅、遇赦捉蛇、付钵合钵等基本情节,实质上讲述的是白娘子与许宣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但他们的幸福生活总是不能长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初次发配、道士捉妖到再次发配、化香谒禅,最终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批剃为僧结束了这段美好的人蛇之恋。可以明显看出,故事发展到这里已不再是一个纯粹为了志怪而志怪的妖异故事,其主题鲜明,即奉劝警戒世人不要贪恋女色,不要沉迷于色欲,否则会受到天理的惩
15、罚,从而宣扬了禁欲主义,尤其以法海的八句诗“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不是老僧来救护,白蛇吞了不留些”结尾,更加直接、清楚地点出了这一主旨,对人们进行了强有力的说教。而方本中的故事,在情节内容上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第一,故事情节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具体而言,方本在游湖和合钵间增加了两组情节,一是“端阳”、“求草”、“疗惊”三出,二是“谒禅”、“水斗”、“断桥”三出,这两组情节一方面体现了白娘子对待自己的丈夫情深意重,另一方面刻画了白娘子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勇于反抗强权的刚强不屈的性格。在合钵之后又增加了“祭塔
16、”、“捷婚”、“佛圆”等出,写白蛇之子思母,长大做官成婚,哀念至诚,感动上天赦出白蛇。增加的这组情节,一方面宣扬了“孝”的伦理道德观念,所谓“士有百行,以孝为先”,但更重要的是表明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认可了许白之间的爱情,因为结婚生子是历代民众的理想恋爱结局,同时作者也幻想给白娘子以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第二,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比较,方本在情节上最大的特色是把许宣与白娘子之间的悲欢离合说成是宿缘,通过利用佛家这个外壳来对许、白之间这种不合封建传统礼教规范的感情作出变相的让步和有限的认可。至此,情理之间的尖锐冲突因情理的相互妥协而消融在情理合一的传统之中了。由白蛇故事的演变及不同时期白娘子性格分析,从
17、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与白娘子永镇雷锋塔集中表现理对情的绝对压抑不同,方本对于白蛇故事的改编更多地肯定了其中情的因素,白娘子的爱情觉醒意识更加强烈,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不畏强权,勇于抗争,许宣在一贯摇摆不定的性格基础上也开始表现出其痴情的一面,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他们的结合充满了生命力即诞生了爱情的结晶。从白蛇记、西湖三塔记到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再到方本,古代白蛇故事从一个简单的怪异故事发展为演绎人性结构中情理冲突及融合的爱情故事,可以说经历了大的演变。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主要人物白娘子从一个故意害人的蛇妖形象发展成为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人性在同理、礼的对立中,不断获得肯定,走向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曾引用傅立叶的话说:“某一历史时期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因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最鲜明不过地表现出人性对兽性的胜利。”白氏的解放,是古代广大民众追求自由幸福生活之理想的集中体现,这正是白蛇故事具有不朽魅力之所在。注: 戴不凡试论白蛇传故事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 ) 王骧白蛇传传说故事探源 (湖南人民出版社 民间文学论文选) 日本青木正儿小说西湖三塔记与雷峰塔 罗永麟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