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专辑.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妇科疾病专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疾病专辑.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妇科疾病专辑().txt19“明”可理解成两个月亮坐在天空,相互关怀,相互照亮,缺一不可,那源源不断的光芒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和桥梁!人间的长旅充满了多少凄冷孤苦,没有朋友的人是生活的黑暗中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孤儿。血不利则为水 作者:章恪 2004-7-24 17:12:00 来源: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6?2005-09-10 点击数: 154 被过滤广告 对于水肿之证,中医历来认为是“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景岳全书肿胀)。在治疗上,则分阳水、阴水两类,治阳水以祛邪为主,常用发汗、利尿、逐水之法,治阴水以扶正祛邪并施,以健脾、益肾为主,兼以利水消肿。但对于活血化瘀的应用,往往
2、置于次要地位而未予以足够重视,除非出现明显瘀血征象,辨证为血瘀之证时,多半是不用活血通络之品的。实际上,络脉不畅,血液瘀滞常是导致大多数水肿的一个重要因素。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中早已提出:“血不利则为水”。意即:血液瘀滞,脉络不畅可导致水肿发生。这一重要论断,为治疗水肿用活血化瘀通脉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但长期以来未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1 现代医学“血不利则为水”已为现代医学所证实。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内组织液生成过多或重吸收减少,导致组织间隙中的组织液增多而形成水肿。而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当静脉回流受阻时,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也会增加,从而导致水肿,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质滤过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也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多,发生水肿。例如,在肝硬化腹水中,除白蛋白减少外,门静脉高压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的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增高,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增加,另外,腹腔内脏血管大量瘀血导致肾脏灌注量降低而加重腹水;而急性肾小球肾炎则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内皮细胞增殖肿胀,使毛细血管管腔阻塞,血流受阻,使肾血流量减少,发生滤过障碍。又如,在肾病综合征中,水肿的产生与低蛋白血症相关,血清蛋白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肾内血管紧张素增加使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压力增加,增加蛋白漏出;再如,右心衰引起的下垂性水肿与肾
4、血流量减少,肾静脉压增高等多种因素有关。2 古代医学古人自然是不知道“血不利则为水”的微观机理,但古代一些名医大家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用活血化瘀或温通血络之法可以提高利水消肿的效果。例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就曾正确指出,臌胀(即肝硬化腹水)不宜单纯利尿以求速效,他说:“医又不察虚实,急于作效,病者苦于胀急,喜行利药,以求通快,不知宽得一日半日,其肿愈甚,病邪甚矣,真气伤矣。古方惟禹余糖丸,又名紫金丸,制肝补脾,殊为切当”。朱氏极力推崇的禹余粮丸见于三因极病证方论,是由蛇含石、禹余粮、真针砂、羌活、木香、茯苓、川芎、牛膝、白豆蔻、土茴香、蓬术、桂心、干姜、青皮、京三棱、白蒺藜、炮附子、当归组
5、成。方中的川芎、牛膝、蓬术、京三棱、当归皆为活血化瘀之品。3 具体应用现代一些著名老中医也十分重视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水肿中的重要性。如朱良春治疗慢性肾炎的益气化瘀补肾汤(生黄芪、仙灵脾、石韦、熟附子、川芎、红花、全当归、川续断、怀牛膝)九味药中就有川芎、红花、当归、续断、牛膝等五味活血化瘀之品,且特别说明:当浮肿明显时,另加水蛭粉吞服以化瘀利水 1 。现代研究证实,各种“活血化瘀”药均具有改善血液粘度,以增加血流量和改善血液循环障碍,即“活血”的作用。其中许多药还有扩张血管,或解除血管痉挛,即“通络”的作用,有的药则有改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2 ,在这些作用之下,可以使血浆滤出减少而组织液重吸收增
6、加,从而消除水肿。不少疾病出现水肿时,多已病程日久。清代名医叶天士说:“久病入络”,故当患者出现水肿时,即使用中医“四诊”未见明显瘀血表现,亦应考虑有无血脉瘀阻的病理因素。朝鲜金礼蒙的医方类聚正确指出:“凡病经多日,疗治不痊,须当为之调血不问男女老少,血之一字,请加意焉”。最后还要指出,中医所说六腑之一的“三焦”,具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而古人所说的三焦,其实就是人体内的微循环系统3 ,也就是说,水液代谢不畅,与微循环不畅密切相关,由此也说明,活血通脉对恢复水液正常流通和代谢对消除水肿是有重要作用的。因此,对于水肿之证,无论在辨证中有无明显瘀血表现,皆宜配用活血化瘀之品。例如,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7、肝硬化腹水可配丹参、桃仁以活血消瘀,消炎水肿,可配益母草、琥珀活血利尿。心源性水肿可配桂枝、丹参活血通脉。即使是特发性水肿也可配郁金、桂枝活血解郁,如此常可增加疗效。 参考文献1 张丰强,郑英.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第二版.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148-149.2 陈可冀,张之南.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93.3 章恪.三焦实质探讨.中医药学报,1999,27(5):7-8.作者单位:湖北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中医系 妇科疾病专辑(2003.01.17) 2003年1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李祥云治验月经前后诸症举隅 1.患者女,
8、23岁,患者12岁月经初潮起偶有经净后昏厥现象,伴冷汗淋漓,片刻即醒,神疲乏力。献血后昏厥次数增加就诊。治以益气养血,平肝止血。用自拟方,药物组成:党参30g,黄芪30g,阿胶9g,乌贼骨12g,茜草4.5g,煅龙骨30g,牡蛎30g,坎脐1条,珍珠母30g,天麻9g,羚羊角0.6g(冲服),莲房炭12g,香附炭12g,陈皮6g,炒荆芥6g,防风6g。服7剂。药后2日经水净,头昏,无晕厥,腰酸,舌苔薄,脉细。用自拟方,药物组成:党参30g,黄芪30g,生地12g,熟地12g,红枣10g,枸杞子9g,补骨脂12g,仙灵脾15g,肉苁蓉12g,珍珠母30g,石决明30g,天麻9g,陈皮6g。14剂
9、。神疲乏力头昏,苔白同前。上方去肉苁蓉、巴戟天,加女贞子12g,旱莲草12g,7剂。又周期用药2月,嘱患者注意饮食营养,经期不要过于疲劳,生活起居规律。停药后随访3月,未发生晕厥,至今未再诊。2.患者女,25岁,因近7年经来手足反复出现红色小皮疹,瘙痒难忍,经净疹退、蜕皮,以冬春季明显就诊。治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用自拟方,药物组成:黄芩9g,黄柏9g,知母9g,紫花地丁15g,金银花9g,鸡血藤12g,当归9g,赤芍9g,地龙12g,白僵蚕12g,防风12g,地肤皮9g,甘草9g,大黄(后下)3g,浮萍12g。7剂,经水来潮,大便正常,手足疹色淡渐退,瘙痒减轻。用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9
10、g,生地15g,赤芍9g,川芎9g,何首乌12g,大枣12g,牡丹皮9g,麦冬12g,知母9g,黄柏9g。14剂,药后无不适,经水将行,口干,继服10剂,症状明显减轻。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少食酸、辣、刺激食品,保证睡眠,精神放松。坚持上述治疗2月,诸症悉除。3.患者女,45岁,经行量多,口腔粘膜多处溃疡,疼痛就诊。治以益气养阴,清热泻火。用自拟方,药物组成:太子参15g,党参15g,黄芪15g,生地12g,熟地12g,淮牛膝12g,狗脊15g,山茱萸9g,黄精12g,茯苓12g,金银花12g,甘草3g,白花蛇舌草15g,麦冬12g,淡竹叶9g。服7剂,冰硼散2支外用。口腔溃疡已愈,舌红少津,
11、脉细。宗前法,上方去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加玄参12g,服14剂。经水将行,口微苦,苔薄黄,继服杞菊地黄口服液2盒。随访1月,无异常。 详见吉林中医药2002年22卷1期67页 狼毒汤加减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石桂英观察了中药狼毒汤加减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利用狼毒汤加减方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如下:狼毒30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金银花30g,黄柏30g,冰片3g,枯矾3g。该方的用法是:将上方水煎后,坐浴熏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1周为1个疗程。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治愈:1个疗程后阴道及外阴炎症明显消失,粘膜恢复正常,经3次复查阴道分泌物涂片阴性者。好转:治疗12个疗程后,外阴
12、及阴道瘙痒减轻,黄白色脓性分泌物减少,无臭味,白带涂片阴性,但时有复发者。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检查时可见阴道粘膜有散在红色斑点,分泌物中可找到滴虫者。本组共治疗了50例,其中治愈4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据此认为,狼毒汤加减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收敛止痒的作用,用其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疗效满意。 详见国医论坛杂志2002年第17卷第3期第22页 耳穴贴压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姜文等观察了耳穴贴压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在治疗中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耳压组取穴:主穴为肝、肾、心、脾、内分泌、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配穴为肝郁型配枕、额、胸椎穴区;脾虚型配三焦、艇中
13、;血虚型配神门、垂前。在选取的穴区内通过透视以及触诊找出敏感点,常规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牢,按压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6次,每次每穴按压20下,每隔3日交替贴压。于月经周期的第20日开始耳穴贴压至月经来潮为1疗程。中成药组辨证分型给药,肝郁型用逍遥丸;脾虚型用参苓白术丸;血虚型用当归补血丸。均每次9g,每日2次口服。西药组用谷维素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显效:比值80%。耳压组共治疗了32例,其中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00%;中成药组共治疗了15例,其中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73.33%;西药组
14、共治疗了16例,其中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68.75%。耳压组疗效明显优于另两组;耳穴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及血清内分泌激素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耳穴组症状体征指数下降较另两组显著。据此认为,耳穴贴压法具有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起整体调节的作用,用该法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疗效显著。 详见中国针灸杂志2002年22卷第3期第165167页 自拟“活血调经止痛汤”治疗功能性痛经 郭绪常观察了自拟活血调经止痛汤治疗功能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治疗时运用自拟活血调经止痛汤,其药物组成如下:丹参20g,川芎10g,红花10g,月季花10g,益母草15g,生蒲草(包煎)15g,
15、延胡索10g,没药10g,香附15g,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5g,熟地15g,白术10g,甘草5g。在治疗中随症加减:滞而兼热者去熟地、白术,加黄连、生地、丹皮;偏寒者加肉桂、干姜;腰脊痛者加杜仲、桑寄生;气虚者加党参、黄芪;气滞严重者加枳壳、乌药;痛剧甚者加五灵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5日为1疗程。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见改善。本组共治疗了56例,其中治愈42例,好转1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达96.43%。据此认为,以上自拟“活血调经止痛汤”具有活血祛瘀、调
16、经止痛的作用,用其治疗功能性痛经疗效满意。 详见湖南中医药导报杂志2002年8卷第4期第177页 消炎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 杨子琦观察了消炎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在治疗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15例,均于第1、第2日用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口服,共200mg,第3日用米索前列醇片600微克一次性口服。本组于服用米索前列醇后24小时开始用消炎生化汤,其药物组成如下:当归12g,桃仁12g,川芎6g,炮姜3g,益母草15g,五灵脂6g,蒲公英15g,鸭跖草15g,丹皮9g,仙鹤草15g,炙甘草6g。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剂。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如下:完全流产:用药后胎
17、囊自行完整排出或未见胎囊完整排出,但经超声检查内无妊娠物,出血自行停止,尿HCG阴性,子宫恢复正常大小。不全流产:用药后排出胎囊,在随诊过程中,因出血过多或时间过长而施行刮宫术者。失败:至用药第8日,未见胎囊排出,经B超证实,胚胎继续增大,胎动存在者为继续妊娠;胚胎停育者,最终采用负压吸行术终止妊娠。本组平均出血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本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据此认为,消炎生化汤具有活血补血、祛瘀生新、加强子宫收缩,促进子宫复旧,促进药流后宫腔内残留的绒毛、蜕膜组织、凝血块及滋养叶组织排出及抗炎止血的作用,用其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疗效显著。 详见辽宁中医杂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妇科疾病 专辑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