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新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新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_物质构成的奥秘(新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培养思维、想象分析、推理的能力。重点: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难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一、物质由微观的粒子构成:(一)阅读:P48-50(二)演示:品红扩散,讨论。为什么水会逐渐减少?为什么温度升高,水会减少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度加快)?品红为什么能扩散?联系实际再举例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的事实。
2、分子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实验:在40ml的蒸馏水中滴入几滴酚酞,取少量置于试管中,滴入浓氨水,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 如49页图3-4(或右下图)所示,烧杯A烧杯B现象溶液慢慢变红无现象原因氨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使酚酞变红3、分子之间有间隔物质呈三态变化的原因: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的缘故。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生成别的物质的分子。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讨论】:这两个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有没有变化;如何从分子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这些现象::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
3、酒的香味;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小结】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粒子构成;2、分子、原子的性质:小、运动、有间隔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一)阅读:P50(二)讨论: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更小的粒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而分子本身并没有改变.(如:三态循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4、::旧的物质的分子被破坏,新的物质的分子生成.构成新的物质.(三)什么是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四)什么是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小结:化学反应的实质 原子的概念 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原子分子备注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相似性小,轻,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相异性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相互关系原子可以构成分
5、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小结:1、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变 2、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变了 3、分子的定义,4、原子的定义作业P51-52 课题 2 原子的构成P53目的要求: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3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可分性,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难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教学过程:一、原子的构成(一)阅读P53讨论后回答。用其他方法能否将原子继续分下去?若能,它可以分为哪几
6、部分?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吗?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所占空间有多大?原了核带电吗?电子带电吗?整个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原子核还能再分吗?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呢?这些粒子有区别吗?不同类的原了内部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从表3-1中的数据,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阅读、思考、讨论,都是巡视辅导答疑,并安排适当时间板书再提出以下问题检查自学效果。提问: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小结并板书: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电 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几种原子的构成:原子种
7、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核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碳66氧88钠1211氯1817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
8、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分层排布的。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使学生初步认识离子形成原因。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难点:离子形成原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教学过程:(一)阅读P54-55复习提问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怎样构成原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圆圈标核电荷、正号写在前,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a
9、.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b.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c.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d.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强调指出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e、电子分布每层最多容纳2N2、但最外层不超过8个f、原子结构示意图: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什么特点?这种结构和元素性质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1.稀有气体元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单元 物质 构成 奥秘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