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课程计划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doc
《光学课程计划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课程计划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一 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二 设计目的及意义(1) 、熟悉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2) 、综合应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对基本外形尺寸计算,主要考虑像质或相差;(3) 、了解和熟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高斯公式、牛顿公式等)对望远镜的外型尺寸进行基本计算;(4) 、通过本次光学课程设计,认识和学习各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潜望镜等)的基本测试步骤;三
2、设计任务在运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并介绍光学设计中的 PW 法基本原理。同时对光学系统中存在的像差进行分析。四 望远镜的介绍1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 。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 8 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2望远镜的一般特性望远镜的光学
3、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 do。当月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两系统的光学问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作为一般的研究,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问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图99 表示了一种常见的望远系统的光路图。为了方便,图中的物镜和目镜均用单透镜表示。这种望远系统没有专门设置孔径光阑,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也是入射光瞳,出射光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之外,观察者就在此处观察物体的成伤情况。系统的视场光阑设在物镜的像平面处,入射窗和出射窗分别位于系统的物方和像方的无限远处,各与
4、物平面和像平面合。|三 望远镜的分类广义上的望远镜不仅仅包括工作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望远镜,还包括射电,红外,紫外,X 射线,甚至 射线望远镜。我们探讨的只限于光学望远镜。 1609 年,伽利略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重大的飞跃,根据物镜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1,折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物镜由透镜或透镜组组成。早期物镜为单片结构,色差和球差严重,使得观看到的天体带有彩色的光斑。为了减少色差,人们拼命增大物镜的焦距,1673 年,J.Hevelius 制造了一架长达 46 米的望远镜,整个镜筒被吊装在一根 30 米高的桅杆上,需要多人用绳子拉着转动升降。惠更斯干脆将物
5、镜和目镜分开,将物镜吊在百尺高杆上。直到 19 世纪末,人们发明了由两块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分别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再组合起来的复合消色差物镜,才使得这场长度竞赛得到终止。 折射望远镜分为伽利略结构和开普勒结构两类。其中,伽利略结构历史最悠久,其目镜为凹透镜,能直接成正立的像,但是视场小,一般为民用 的 24 倍的儿童玩具采用。而绝大多数常见的望远镜都是开普勒结构,其目镜一般是凸透镜或透镜组,由于其光路中有实象,可以安装测距或瞄准分划板用来测量距离。但是简单的开普勒结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需要在光路内加上正像系统使其正过来,常见的正像系统为普罗棱镜或屋脊棱镜,既起到正像的作用,又使光路折回,缩短整机
6、长度。 2,反射望远镜 该类镜最早由牛顿发明,其物镜是凹面反射镜,没有色差,而且将凹面制成旋转抛物面即可消除球差。凹面上镀有反光膜,通常是铝。反射望远镜镜筒较短,而且易于制造更大的口径,所以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反射结构。 反射望远镜的结构里,除了主物镜外,还装有一或几个小的反射镜,用来改变光线方向便于安装目镜。由于反射式望远镜的入射光线仅在物镜表面反射,所以对光学玻璃的内部品质比折射镜要求低。1990 年,美国在夏威夷建成当时口径最大的凯克望远镜,该镜采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技术:1,主物镜由 36 面六边形薄镜片拼和而成,厚度仅为 10 厘米。2,有计算机控制背面直撑点,补偿重力
7、引起的形变。3,能通过改变镜面曲率补偿大气扰动。这些新技术的采用使得人类发射太空望远镜的要求不再迫切。 3,折反射望远镜。 折反射望远镜的物镜是由折射镜和反射镜组合而成。主镜是球面反射镜,副镜是一个透镜,用来矫正主镜的像差。此类望远镜视场大,光力强,适合观测流星,彗星,以及巡天寻找新天体。根据副镜的形状,折反射镜又可以分为施密特结构和马克苏托夫结构,前者视场大,像差小;后者易于制造。四 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1. 开普勒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透镜形式。这种望远镜成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但视场可以设计的较大,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
8、ler)于 1611 年发明。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1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以下是开普勒(Kepler telescrope)望远镜光路图:开普勒式原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安装在目镜焦平面处) ,并且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
9、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但俄罗斯 2050 三节伸缩古典型单筒望远镜既采用设计精良的透镜正像系统。开普勒式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 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开普勒望远镜结构特点:1、开普勒望远镜是世界是第一个真正能发现类地行星的太空任务,它将发现宜居住区围绕像我们太阳似的恒星运转的行星。水是生命之本,此宜居住区得是恒星周围适合于水存在的一片温度适宜的区域,在这种温度下的行星表面可能会有水池存在。 2、在开普勒望远镜三年半多的任务结束之前,它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它类地行星在人类银河系到底是
10、多还是少。这将是回答一个长久问题的关键一步。3、开普勒望远镜通过发现恒星亮度周期性变暗来探测太阳系外行星。 当人类从地球上某个位置来观察天空时,如果有行星经过其母恒星的前面,就能发现此行星会导致其母恒星亮度稍微变暗。开普勒望远镜更能洞悉这一情况。 4、开普勒望远具有太空最大的照相机,有一个 95 兆像素的电荷偶合器(CCD)阵列,这就像日常使用的数码相机中的 CCD 一样。 5、开普勒望远镜如此强大,以至于它从太空观察地球时,能发现居住在小镇上的人在夜里关掉他家的门廊1开普勒望远镜放大原理和光路图|图 1 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图图 2图 1 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 L0 为物镜,L
11、e 为目镜。远处物体经物镜后在物镜的像方焦距上成一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此像一般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经目镜放大后成一虚像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于无穷远之间。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会聚后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生成一倒立的实像,而目镜起一放大镜作用,把其物方焦平面上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一虚像,供人眼观察。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 。望远镜可分为两类:若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均为正(既两个都为会聚透镜) ,则为开普勒望远镜,此系统成倒立的像;若物镜的像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学 课程 计划 设计 望远镜 系统 结构 参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