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篇一:基础会计 笔记整理 一、企业创立 1.筹资:投资人投资+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2.固定资产构建:自建+外购 二、生成过程的核算 1、材料费用的核算 2、人工费用(职工薪酬)的核算 3、折旧费的核算 4、其他费用的核算 注:期间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 5、制造费用的分配与结转 6、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三、销售过程核算 1、主营业务收入核算 2、主营业务成本核算 3、销售费用核算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核算 5、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6、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四、应缴税费的核算 五、利
2、润的形成与分配 1、营业利润的形成 2、投资收益 3、营业外收支 4、利润总额的形成 5、所得税 6、净利润的形成 7、利润的分配 第一章 会计的目标:直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终极: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的职能:核算(首要职能) 监督 四个基本前提: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一个基本:建立货币计量假设的基础:货币的单位价值(币值)稳定。 会计要素:财务状况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营成果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第二章 第一节:会计循环概述:会计循环图 会计核算方法 第二节:账户与复式记账 账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的记账实体。 账户的名称是会计
3、科目。 会计分录:记账凭证中指明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方向及金额的记录。 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 余额试算平衡第三节: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付款凭证(现金与银存间的划拨只记付款凭证) 会计账簿错账更正方法:第五节:财产清查与结账 A财产清查 财产物资清查: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 1).账面结存数量的确定方法:永续盘存法(账面结存制)、实地盘存法(定期盘存制) (2).实际结存数量的确定方法:实地盘点法、抽样盘点法、技术推算盘点法(大件笨重) (3). 个别计算法:容易识别、品种数量少、单位成本较高:房地产、船舶、飞机、 重型设备、珠宝名画 先进先出法:物价上涨时,高估利润及价值。
4、加权平均法: 货币资金清查 库存现金的清查:现金实存数VS账面金额 银行存款的清查:银行存款日记账VS对账单 B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a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清查 盘盈:账实 1. 调账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 核销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合理损耗)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其他应收款(管理人员失职) 盘亏:账实 1. 调账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库存现金 2. 核销 借:管理费用(合理损耗)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其他应收款(管理人员失职)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b应收款项清查结果处理 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
5、收款 坏账:无法收回的款项 备抵法 1. 提坏帐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2. 核销坏账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3. 冲多提坏账准备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4. 核销的坏账收回 A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B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应提坏账准备金=应收账款金额计提比例3?5? 实际提取数=应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贷方余额(+坏账准备借方余额) 坏账准备:性质为资产类,结构为负债类 第三章 第一节 企业创立 一、筹资活动 (投资者投资和借款) A投资者投资 账户:【例】书P79 3-1 、光大公司经批准成立,核定股本总额为300万元,计300万股。根据协议,2
6、10万股为货币资金投入,共收投资款420万元,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4 200 000 贷:股本 2 100 000 资本公积 2 100 000 、光大公司另外收到投资者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材料作价投资,具体情况是:固定资产作价120万元,材料作价40万元,一项专利权作价20万元,根据协议享有90万股份。 借:固定资产1 200 000原材料 400 000无形资产200 000 贷:股本 900 000 资本公积900 000 、两年后,光大公司将已经形成的资本公积40万元以及盈余公积60万元转增为资本。 借:资本公积400 000 盈余公积600 000 贷:股本 1 000 0
7、00 B借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a短期借款 取得借款本金 借:银行存款 (本金) 贷:短期借款 (本金) 利息 ? 按月支付:以实际支付数计入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 ? 定期支付:按季、半年支付或利随本清,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按月计提或预提方 式核算 计提时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月利息额) 支付时借:应付利息(前2月利息) 财务费用 (第3月利息) 贷:银行存款 (总和)篇二:基础会计备课笔记 基础会计备课笔记 模块一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的必要性: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
8、展而发展。因:会计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基于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做到所得在于所费,提高经济效益而产生的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历史极其久远。会计的发展和完善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紧密相关。从“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原始社会),到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出现了私人占有财产后,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而近代会计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现代会计是适应了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并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引进会计领域和现代数学,现代管理学与会计的结合而形成的。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的进
9、程: A:我国: 1原始社会末期,有“结绳记事”,“刻木记数”等原始计算记录的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阶段。 2西周时期:出现了“月计岁会”,也是所有学科的,有了“会计”的命名和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了专管钱粮赋税的官员,并建立“日成”、“月要”、“岁会”等报告文书,初步具备了旬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作用。对账簿的设置,从单一流水账发展成为“草流”(也叫底账),“细流”、“总清”三账。一直使用到明清时期。 3西汉时期: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4宋代时期:对会计的结算方法,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的“盘点结算法”发展到“三柱结算法(入 支 = 余),再发展到“四柱清册”
10、结算法。通过“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为我国遵行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基础。是会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就,成为系统反映王朝经济活动或私家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成为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 唐宋时期,生产力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记账、算账的古代会计结算法,即“四柱结算法”,亦称“四柱清册”。所谓“四柱”是指旧管(相当于“上期结存”)、新收(相当于“本期收入”)、开除(相当于“本期支出”)、实在(相当于“本期结存”)四个部分。“四柱结算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支记录,通过“旧管十新收=开除十实在”(即上期结存十本期收人=本期支出十本期
11、结存)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又可系统、全面和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这是我国古代会计的一个杰出成就,即使在现代会计中,仍然运用这一平衡关系。 5明末清初: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用以计算盈亏。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相当于各项收入)、“缴”(相当各项支出)、“存”(相当于各项资产)、“该”(相当于资本、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一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在两表中计算求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勾稽全部账目的正误。 6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天地合账”,在这种方法下,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
12、“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合”。后又产生了“四脚账”(天地合账)流记下,对每一笔账项既登“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龙门账”与“四脚账”都是我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方法。 “四柱结算法”、“龙门账”和“天地合账”充分显示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传统中式簿记的特点。 7清朝后期:引进借贷复式记账法。820世纪三十年代,产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会计从实物计量到货币综合反映,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19世纪中叶以后,以借贷复式记账法为主要内容的“英式会计”、“美式会计”传入我国,我国会计学者也致力于“西式会计”的传播。这对改革
13、中式簿记,推行近代会计,促进我国会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在财政部设置了主管全国会计事务的会计司。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与此相适应的苏联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对旧中国会计制度与方法进行改造与革新。 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后制定了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强化了对会计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93年对会计法进行第一次修订。 目前执行的是第二次修订并自2000年7月1日施行会计法。 财政部于1992年11月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2000年12月和2001年11月先
14、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并先后于2001年1月1日和2002年1月1日暂时在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制金融企业范围内执行,继而逐步扩大。 B:国际上: 1原始社会后期,“结绳记事”等为会计的萌芽阶段。 会计在外国也有很长久的历史。据马克思的考察,在“原始的规模小的印度公社”里,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登记农业账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无论在中国和外国,会计的起源都很早。 2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产生了真正的会计行为。出现了单式簿记法。 3封建社会:单式簿记得到了充分发展。这由会计核算项目、账簿设置、记录方法、会计凭证、结算方法以及会计报告等具体方法组成。它的目的不是讲师而是为
15、了进行控制,内部控制是所有古代簿记的重要特征。在世界各国,单式簿记是逐步发展的,先是设置流水账,再逐步进化为设置“三账”,相当于现在的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它为复式账簿组织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5世纪:复式簿记产生,于意大利北部佛罗伦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的一本专著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出版,此是由两条件所促成:一是表达能力:书写艺术与数学的发展及统一货币单位的广泛使用等。二是机构的发展:如私人财产概念,信用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等等。 以上是古代会计。 以下是近代会计: 在12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复式簿记。15世纪末,即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
16、uca Paciolo)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在威尼斯出版,书中专设“簿记论”篇。簿记论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卢卡帕乔利被称为“现代会计之父“。 5从上面专著出版到20世纪三十年代:以会计运用的技术方法看,主要集中在复式簿记法的演进和运用上。 美国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提出了三式记账方法,我国学者黄宏辉也提出了三维记账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程序,但都没有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采用,现行实务中仍采用复式簿记法。 近代会计阶段: 6从1933年以后的历史时期:是现代会计的发展阶段,产生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 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先后研究和制定了会计准则,把会计理论和方法
17、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并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应运而生。社会上出现了以查账为职业的特许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簿记逐渐成长为会计,成本计算、会计报表分析和审计等新的内容也相继出台。 综上所述,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的发展。 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环境对会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仅决定着会计过去的发展状况、现在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会计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计也反过来影响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它将会计信息反馈给有关方面,为经济服务,推动社会
18、的发展。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越来越依赖会计信息,促进了会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会计方法、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是经营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本身又是经营管理的组成部分,因此,任何社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二、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目前会计学界主要有“会计管理活动论”与“会计信息系统论”两大学派,对会计的内涵(会
19、计本质)进行争辩)。 对会计本质的主要观点有: 1管理工具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浒,现已被大多数会计学者所否定。 它强调会计是一种文字与数字相结合,为管理提供情况的应用技术,或者说会计是一种处理数据的技术方法。 它降低了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阻碍了会计功能的发展。 2会计艺术论:把会计的本质视为“描述性艺术”而得名,艺术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艺术家通过个人的技巧和经验表现出来的,对于会计而言,其“艺术”性就在于强调会计人员运用自己的会计学识,在解决特定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技巧和能力。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19521953
20、年)在1953年8月发表的第一号:“会计名词公报”中认为。 西方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很少有人提及,目前西方会计学界也已不多见。篇三:基础会计课程设计大纲(陈国辉 迟旭升主编)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会计 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各 章节的内容基本按照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的需要予以安排,在内容阐释 的深浅程度上,尽量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我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既有特定的理论 和方法体系,又具有
21、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会计的含义及其目标;会计的 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2)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如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3) 会计核算的基本技术方法,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会计报表 的编制方法、财产清查的方法和成本计算的方法等;(4)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如会 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规范体系和企业会计工作组织等。 课程性质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也 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备知
22、识。 适用专业与年级 基础会计教材适用于财经院校各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特别应作为我院教师组织会 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复习考试的依据。 本课程一般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 课程共72学时,4学分。其中:课堂讲授54学时,3学分;实验室实验18学时,1学 分。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一门会计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 等。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1基础会计,陈国辉、迟旭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陈文铭、张捷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课堂讲授及作业布置 基础会计
23、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课程,也是学好其他会计 专业课的基础课程。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介绍相关的会计基本理论、会 计核算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方法;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布置作业,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进行 课堂练习。但由于受总学时的限制,本门课程的作业大多安排在课外进行。 实验室实验在整个课时安排中占有较大比重,应周密安排,在课堂讲授结束之前,及时 与实验室联系,安排实验时间与具体地点,在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按时到场,根据实验 内容对学生进行直接指导,确保实验效果。 学时分配表 注:教材中第五章中“材料采购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不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可只 作简单介绍;第
24、七章只讲述一、二节,第三节关于成本计算的内容可结合第五章有关内容一 并讲述;第十一章讲授至利润表;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的内容不作为课堂讲授内 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同时不作为考试内容。 第一章 总论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在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了解会计、会 计职能与目标、任务与作用、会计方法等基本概念,以及会计方法与会计学分支的基本组成 内容。领会会计的含义的基本观点、会计职能的特征、会计目标的基本观点和会计核算方法 之间的联系。 基本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的要求而
25、产生、发展的,并随着市场经 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 二、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是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劳动成果有了剩余以后,由于人们关心劳动成果 与劳动耗费的比较,进行剩余劳动成果的管理和分配的需要,会计的行为和思想才逐渐产 生和发展起来。 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重要阶段。 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 一、会计的含义 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的涵义有信息系统论、管理活动论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手段,利用专门的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 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
26、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属性 会计的属性即会计的本质。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社会性。 三、会计学及其分支 会计按其研究内容,主要有理论会计学和应用会计学两类。 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随着会计的发展,会计 的职能也在不断演化,其基本职能是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利用货币计量客观反映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 管理经济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通过对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 量方面反映一个特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形成了会计的信息系统。其特征为: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7、(2)反映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3)对经济活动要进行连 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 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形成了会计的控制系统。其特征 为:(1)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2)具有连续性。(3)具有完整性。 会计的这两个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会计职能的外延也在不断地拓展。会计除了反映和监督职 能之外,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就是设置会计的目的与要求。 关于会计目标的学术观点主要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28、 第四节 会计的任务与作用 一、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主要有:反映和监督各会计主体对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执 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反映和监督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 加强经营管理;利用会计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 二、会计的作用 会计的主要作用有: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加强经济核算, 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 以便于其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 第五节 会计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的概念 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是从会计 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29、,并为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服务。 二、会计方法的构成 会计方法可分为: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和会计检查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科学的会计方法体系。 三、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及具体内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反映和控制所应用的专门方法。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以下七种:(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财务报告。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学习目标: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等式是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同时也是会计上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
30、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石。本章主要从会计对象入手,来阐述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具体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资金运动的含义,重点掌握各项会计要素的定义、包括的内容, 以及会计等式的具体内容。 基本内容: 第一节 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含义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二、会计对象的内容 不同类别的会计主体其会计对象的内容(资金运动)各异。 (一)企业类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表现为循环与周转的方式。 1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可以划分为资金投入、资金使用和资金退出三个阶段,表现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
31、成品资金和固定资金等具体形态。具体内容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也可以划分为资金投入、资金使用(可划分为商品购进和商品销售两个过程)和资金退出三个阶段,表现为货币资金、商品资金和固定资金等具体形态。其具体内容同上。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可以划分为资金拨入和资金付出两个阶段,会计对象的内容是预算资金及其收支。 第二节 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会计对象的具体划分就是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划分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依据,也构成了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企业类会计主体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2、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要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资产 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要素的特征为:(1)资产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2)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资产要素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等。 (二)负债 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要素的特征为:(1)负
33、债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3)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要素按照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负债按产生原因可分为在借贷过程中形成、在结算过程中形成、在经营过程中形成和在利润分配过程中形成四种。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特征为(教材补充内容):(1)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享有的权利;(2)所有者权益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资产总额与负债之间的差额。 所有者权益要素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34、、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要素的特征为:(1)收入是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3)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要素的特征为(教材补充内容):(1)费用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2)费用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费用要素包括成本和费用两个方面。其中: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等;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
35、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利润的特征为(教材补充内容):(1)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利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企业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3)利润中包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利润要素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第三节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基本组成内容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会计等式主要有以下按种: 1静态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静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3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对会计等式产生影响,具体情况看不外乎九种类型(可概括为四种类型),但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讲课中应利用必要的实例加以说明) 二、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组成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