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著名皇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四大著名皇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四大著名皇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四大著名皇陵一、秦始皇陵(中国)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就其所处时代而论,刘向所经历的世面实在不能算多。不过,秦始皇陵却果真如他所言,在整个封建时代大大小小的坟丘中拔了头筹,无论是陵冢高度、陵园规模,甚至地宫 的豪侈程度,都确确实实地是空前绝后了。如今古墓已成苍岭,气势犹存地盘踞在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骊山又名丽山,“其阴多金,其阳多玉”,风景优美,素有“绣岭”之称,秦始皇贪慕丽山的美名,故长眠于此,连坟墓都号“骊山”。骊山墓面朝渭水,背依骊山,占地总面积约637平方千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果然是“千古一帝”的风范。骊山墓始建于公元前227年,当时秦始皇还未成
2、为始皇帝。他姓嬴名政,是个刚刚继承其父(秦庄襄王)王位的13岁的少年君主。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大约十年的时间里,嬴政在他先世开创的霸业基础上,兼并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近300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空前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志得意满的嬴政自认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皇帝”,又幻想皇权永固,可以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地万代相传,故自称“始皇帝”。秦始皇是一个有为的封建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大秦王朝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然而比这速度更快的,则是秦始皇不断膨胀的奢欲。他无休止地役使天下人民,开疆拓土,修建长城,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疲病不堪的人民哀号呻吟,他置若罔闻,
3、又大举营造阿房宫,并征发刑徒70万人去继续修建骊山墓。这一切,既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又大大损耗了秦国的国力,成为他自促秦朝灭亡的祸根,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终年53岁,这时骊山墓犹未竣工。骊山墓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皇陵,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从秦始皇陵开始,不仅堆土成冢,而且建筑豪华的陵园和寝殿,这是与君主专制和皇权独尊相适应的。古人讲“视死如生”。秦始皇陵的规制就是仿照咸阳都城的规制,分内外两城,呈南北狭长的“回”字形。内城周长2 520米,外城周长 6 294米,城四角设有警卫的角楼,内外城东、西、南、北四面各设城门。陵冢坐落于陵园西南,是完
4、全依靠人工用纯净的黄土夯筑而成的四棱台形土丘,有些像埃及金字塔截去上半部分尖锥的样子。陵冢高120米,周长2177米,上面遍植草本以像山岭。高大的陵冢虽然历经2 0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已降至76米,但仍冠历代帝王陵墓之首。陵冢下据推测是巨大的竖穴式土坑,虽未经发掘,不能知道地宫的真面貌,不过,从史记记载还可略知一二,而这已足够令人吃惊的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极端的专制,无休止的奢欲,对长生不死的妄想和对死亡的恐惧在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身上奇妙地结合着,使他的行为充满了愚妄和荒诞的色彩。他一面听信齐人徐市(f扶)!海上有仙山!的鬼话,派他率几千童男童女入海求取不死药;另一方面费尽心力地为自己
5、造陵墓。他把自己在人间的享受尽数搬到了地宫。地宫就是咸阳宫在地下的缩影。它掘地极深,用纹 地宫:放置棺椁和随葬品的地下室。石砌筑,以堵绝地下的泉流,并涂上“丹漆”以防潮;东西南北四面有结构宏大,布局奇特的墓道相通。椁室灌入铜液,可谓固若金汤。地宫内部构造极为复杂、陈设更尽侈丽;里面建有豪华的宫殿,设有百官的牌位,奇珍异宝不可胜数;墓室顶部排列着日月星辰的图形,底部灌注水银象征江河大海,机械转动,这九泉之下的银河就能流动;还有黄金制成的大雁与野鸭翔空弋水,又有人鱼脂肪做成的蜡烛,可以长明不息。这一切都强烈地昭示着“长生”。然而不死药自然没能求来,尽管神勇的始皇帝曾御驾亲征,到海上用连弩射杀了据说
6、阻挡求药行程的大鱼。始皇厌恶说“死”,百官不敢言死,但死亡终究要来。地宫再怎样繁华,再怎样酷似人间,也不能让棺木中的尸骨起死回生了。可怜秦始皇还令工匠特制会自动放箭的弓弩,来保卫这于生命一无用处的坟墓;更可叹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将始皇后宫中未生儿子的嫔妃全部殉葬之后,又将工匠全部活埋在这座大墓的中门和外门之间,以永保地宫的安全。根据近年来的考古材料,地宫仍然完好无损,抛开秦始皇不言,这对于秦代文明的保存和研究来说倒确是一桩幸事。陵园的中心部分是寝殿,它位于内城的西北部,里面放置死者生前的衣冠,供灵魂起居之用,这反映了秦始皇死后仍要统治天下,驾驭群臣的痴心妄想,这种富有代表性的想法付诸实践便开创
7、了古代帝陵建筑寝殿的先例。从今日的残砖断瓦、土石遗迹尚能想象出当年宫殿建筑的豪华壮观。陵西侧紧靠内城西墙是守陵人和侍奉宫人的住处,此外还有车马坑、马厩坑和珍禽异兽坑,完全是帝王生前的排场。陵园内还有一条高约10米,长1400米的排水大堤,以防水患,可见秦始皇陵园设计之周密,真称得上是“千年大计”了。近年来,始皇陵周围陆续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两乘彩绘铜车马,这是我国考古史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铜质车马。铜车马俑大约是真车真马真人的一半,挽具齐全,装饰华丽,造型生动,制作精巧,色彩鲜艳,是极珍贵的青铜艺术品。最能反映始皇陵豪华和宏伟的还是陵园东门外的兵马俑从葬坑。三座兵
8、马俑坑共出土陶制兵俑上万件,战马600余匹,战车120余乘,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威震宇内,削平群雄的强大军容。如今这座地下文物宝库又重见天日,成为秦代陶瓷艺术和金属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的见证,并被称誉为“世界第八奇迹”,这恐怕是始皇当年始料不及的。更让始皇绝对意料不到的是秦始皇陵的开放。这座地下帝国于1961年被我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整的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象征,闻名世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来此领略绚丽多姿的秦代文明的风采。 二、唐太宗昭陵(中国)与秦汉时期不同,唐代皇帝的陵寝大部分沿用魏晋和南朝流行的办法:在天然山峰的中部开凿墓室,不起土堆,节省了
9、不少人力物力,而兀峰挺拔、上摩云霄,相形之下,再高大的陵冢如秦始皇陵气势上也自逊了一筹。开创唐代帝王依山为陵先例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千米九嵕山的主峰。九嵕山山势突兀,海拔1888米;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亘及平野。照陵的玄宫(即墓穴)就凿建于九嵕山南坡的山腰间,陵园方圆60千米,就气势之壮观雄伟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了。昭陵从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死后开始营建,直到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入葬方告完成,历时达13年。唐太宗生前曾宣扬俭约薄葬,这不过是怕掘墓之徒眼热光顾,难保骸骨安宁。事实上昭陵建制十分
10、奢华,据文献记载,昭陵玄宫高悬,墓道至墓室深250米。墓道前后有五重石门,墓室宏伟富丽,与阳间的宫殿无异。中室为正寝,东西厢房中摆放着石床,床上石函的铁匣里全部是前代的书画,其中就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的兰亭序真迹,这是太宗之子高宗谨遵父命陪葬的。墓门外沿山腰还建有许多木构的房舍游殿,供唐太宗的灵魂游乐,里面还有宫人小心侍奉如常(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然而对这种荒谬事也未能免俗)。由于玄宫前面山势陡峭,来往不便,又顺山旁架设栈道,悬绝百仞,左右盘旋,绕山300米,才到达墓门。后来为了保护陵寝安全,又将栈道全部拆除,与外界隔绝。尽管如此,仍不能免去被盗掘的命运。不过今天的游人却
11、只能远远望山兴叹,无法到得跟前。昭陵陵山四周围绕垣墙,墙四隅建有角楼,墙正中各开一门,南曰“朱雀”,北曰“玄武”,东曰“青龙”,西曰“白虎”。陵园的主要建筑是献殿(上宫)和寝宫(下宫)。献殿位于朱雀门内,正对山陵,是上陵朝拜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寝宫建在陵山墙外的西南角,是供唐太宗灵魂起居的场所,守陵官员和日常侍奉人员也住在这里。当年的这些华丽房舍如今只剩残砖断瓦,衰草黄土了。昭陵主峰迤逦而南,范围极为广泛,占田约30万亩,有 107座功臣贵戚陪葬墓,这种笼络臣僚的手段乃袭自西汉,而陪葬墓数目之多,却是历代帝王陵寝之冠。这庞大的陪葬墓群呈扇形列置在主陵两侧,益发衬托出昭陵至高无上的气概。陪葬者
12、除了皇族外,大部分是文武功臣,他们是李世民父子统一中国,创设大唐帝国的重要人物,此外,还有些少数民族首领也有幸陪葬。石刻艺术是昭陵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昭陵更为后世重视的原因之一。唐太宗是史所罕见的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宇内安定,四方顺服,出现了历来为史家所艳称的“贞观之治”(太宗年号“贞观”)。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发展,文化艺术也日渐繁荣,故而昭陵石刻,如重要陪葬者的碑碣,六骏浮雕,蕃酋石刻像等技艺精湛,精美非凡,更兼高大雄伟,与高耸的山陵浑然一体,和谐中显出蓬勃昂扬的风貌。初唐立碑之风盛行,所以碑碣占了陵园石刻的绝大部分,这些碑石汇当时书法之精萃,反映了初唐各书法家的风韵特点以及盛唐书法的艺术风格
13、。昭陵玄武门外原来列置 14个少数民族首领的雕像,象征贞观年间诸宾王归顺唐朝,向唐太宗朝圣的情形,是唐太宗时期良好民族关系的写照。这些石像高8尺,座高3尺,栩栩如生,极为壮观,可惜清乾隆以后大多被毁,现在仅存两座了。如果把昭陵比作一顶美仑美奂的皇冠,那么昭陵六骏浮雕就是上面最耀眼的一颗宝石。这些浮雕原来置放在玄武门内东西两庑,与历代一些帝陵陈陈相因的一般性的石人石马布局不同;这是唐太宗为了纪念他开国的武功所立。六骏是他当年驰骋战场所骑的六匹战马,名字分别为飒露紫、拳毛、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相传六骏诸形出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手,由技艺高超的名匠依照图形一一刻在青石屏上,每件石屏刻一匹
14、马。石屏高约1.5米,宽近2米,左上角或右上角都有唐太宗自题的四言赞美诗,由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书写,不过,如今字迹已无从辨认了。这一组石刻表现的六骏情态各异,姿态生动,神韵充沛,造型优美雄骏,手法浑厚简洁,饱满圆润,堪称稀世珍品,而唐朝的一代雄风也尽现于此;更绝的是六骏中有四骏身上中箭,鲁迅先生曾称赞说:“汉人墓前石兽多半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其手法简直前无古人。”大概由于六骏的战斗经历,再加上石雕艺术的魅力,这组浮雕在民间的传说中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据说安史之乱时,唐军和安禄山手下将领崔乾祐在潼关展开大战。战斗中,叛军的一队白旗军冲杀悍勇,攻势凌厉,唐军一时难以
15、招架,眼看要败下阵来。突然黄旗招展,不知从何处杀出一队人马冲向白旗军。两个回合的恶战下来,黄旗军杀得贼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因寡不敌众,被白旗军团团围在核心,难以突围。就在这危急之时,忽然阴云四起,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转眼间黄旗军踪影全无,惊得叛军呆若木鸡,仓皇倒退了几十里。后来,昭陵的守陵官员奏报朝廷说,潼关大战那天,昭陵前的石人石马个个汗湿欲滴。人们纷纷传说:那队勇猛神奇的黄旗军就是这些石人石马组成的。19世纪后期,“六骏”中的一匹马曾被欧洲人摹绘成图,收进世界名马图里。以后凡各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的美术书,插图中总少不了“六骏”的英姿。1914年,美国文化侵略分子勾结陕西军阀,把“六骏”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四大 著名 皇陵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