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苏教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大全).doc
《中小学苏教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苏教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大全).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1、填空。 1、空气是(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没有形状)、( 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一定的 (质量),压缩后 (有弹性)。 2、空气具有( 流动性 ),热空气会 (上升),冷空气会( 下降)。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 ”,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 3、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此外,还有少量的 (二氧化碳)、( 水蒸气 )等。 4、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会使澄清的
2、石灰水变(浑浊)。 5、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 和动植物(生长) 。 6、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 7、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 ,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 8、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 9、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
3、快 )。水和油相比,水吸热性能(强),散热性能 (弱);油吸热性能(弱 ),散热性能(强)。 10、(云) 、(雾)、( 雨 )、( 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 ,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 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 11、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四面八方) 。声音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较强,在(空气) 中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 ,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 。 12、伏罂而听运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
4、的速度比在(空气) 中传播快的科学原理。 1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制造噪声。(噪声)和(废气)、( 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4、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的高低叫做 “(音调) ”。 15、虽然食物有不同种类,但它们都是由若干种基本(营养成分)组成的。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一下几种: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 (活动)。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是我们长身体的(营养) 。油脂类食物含有丰
5、富的(脂肪) ,可供给我们(能量) ,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 )。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 所不可缺少的。 16、(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 。 17、人身体里有一个近(7)米长的消化系统。食物进入口腔,牙齿(咀嚼) 食物,舌(搅拌) 食物,唾液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食道(蠕动),推送食物进入 (胃);胃挤压、磨碎、搅拌食物,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使食物变成(糊状) ;小肠进一步消化食物,食物被转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并被吸收进|入( 血液 );剩下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变成 (粪便),由
6、(肛门)排出。18、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剂),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和 (口味)。但多吃含有人造食用色素的食品会损害( 健康) 。 二、问答 1、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阳光加热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风。 2、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小水珠(露珠)就会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答: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
7、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水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会互相转化? 答:水在自然界中有液体、固体、气体三种形态。液态的水遇冷(0以下) ,会凝结成冰;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 5、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答:因为水在自然界中是在不断地循环。 6、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答:地面上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不断上升,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不断聚集,形成云,云越聚越多,形成雨,降落到地面,变成水。7、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
8、因为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一 1、声音能在(固体)(液体) (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 2、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 ,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dB ) ,分贝数值越大,噪音越(大) 。 3、分类:蝗虫,蚕蛾,牛,苍蝇,羊,鹦鹉,兔子,鸽子,鸭子,蚂蚁 答:昆虫类:蝗虫,蚕蛾,苍蝇,蚂蚁 鸟类:鹦鹉,鸽子,鸭子 哺乳类:牛,羊,兔子 4、列举三个现象
9、证明声音的产生:发声的锣在(振动) ,发声的鼓在(振动) ,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 。通过实验可以得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在生活中,人们采取了许多减少噪声的措施。请举出三个实例:答:(1) 、密闭声源,在声源处建造隔声墙,防止噪声直接向外传播。 (2 ) 、加强绿化,在繁杂的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形成屏障。 (3) 、给添置隔音设施。 (4 ) 、给机器上足润滑油,即防止产生噪音,又能保护机器。 (5 ) 、在耳朵处加塞隔音装置,如耳塞。 6、0 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2 )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000 )米/秒。 7
10、、声音能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错) 8、有物体能产生声音,没有物体就不能产生声音。 (错) 9、在真空中声音能传播吗?(不能)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是) 10、要想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就必须(把橡皮筋拉的紧一点) 。 11、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12、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身体健康。 (对) 13、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重量。 (错) 14、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错)橡皮(热缩冷胀) 1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也不会消失。 (错) 16、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 (错) 17、食物在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出版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复习资料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