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报告.doc
《浙江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报告609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祥荣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制造业作为浙江工业的主体,已经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制造业的崛起,深刻改变了浙江省的城乡面貌,显著提高了浙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金融海啸,浙江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区域企业群体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整个制造业高效持续和谐发展,是浙江制造业面对金融危机困难的主要目标和挑战,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
2、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浙江省制造业特点民营制造+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也是浙江工业迅速发展的主因。截至2005年度6月底,浙江省有民营企业38.58万户,总量超过广东,仅次于江苏,位居全国第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近十年以来,浙江省GDP增量的70%由民营经济创造,其中48%来自个私经济,工业增加值增量的75%由民营经济创造,其中60%来自个私经济。2005年,浙江全省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3365亿元,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已超过70%。浙江2006年百强企业中,民企有48家,其销售收入、利润、资产分别占据了百强企业的41.23%、42.76%和39.94%。与此同时
3、,浙江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浙江省共有工业企业69.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达到69.12万家,占99.7%。这些中小企业往往专注于本位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大部分企业资金规模小、人才短缺、管理粗放,产品设计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弱,信息化程度偏低。中小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面临认识壁垒、资金壁垒和人才壁垒三大障碍,只有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快速、低成本地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程度,才能大幅度推进浙江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传统制造据统计,浙江制造业产品产量在全国居前8位的主要有丝织品、排油烟机、减速机、服装皮革、人造板、电缆电视天线、粉末冶金制品等。从行业的角度,浙江的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印
4、刷、文教体育用品、医药、化学纤维、橡胶、塑料、有色金属冶炼、金属制品、普通机械、专用设备15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三位。可以看出,浙江制造业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其产品技术附加价值低,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大,靠低价竞争占领市场,靠外延式扩张发展经济,处于价值链的末端。这种状况与浙江省是资源小省的省情必然产生矛盾。在人力成本提高、原材料供应涨价、能源紧张、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影响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因此,采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开发信息资源,提升产品中的技术、知识、信息、服务附加值,是浙江制造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区域块状经济规模化
5、与分工协作的不断发展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流。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就是向优势区域集中。浙江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色,初步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截止到2004年,在浙江省90个县市区中,有82个出现了块状经济。产值超亿元的区域块状经济有601个,涵盖企业30.84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826亿元,其中产值在10亿50亿元的经济区块有202个、50亿100亿元的有46个、100亿元以上的有37个。可以说,浙江省的区域块状经济的集中度在全国是最高的,也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区域块状经济已经从在一定地域中的简单积聚起步,逐步形成了“终端企业-配套企业-专业市场-中介机构”的产业
6、集群。浙江典型的产业集群显示出“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聚集、小企业大协作、小产业大规模”的特征。成千上万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凭借灵活的机制,在块状经济中通过分工协作,超常规地降低生产成本,然后通过发达的专业市场超常规地降低交易成本,浙江块状经济由此形成了罕见的市场竞争力。商品交易市场特别是专业市场与专业加工群体互为依托,滚动发展,是浙江经济的又一大特色。传统工业基础上的产业催发市场,或是专业市场带动产业,联动发展,使浙江个体私营经济区域产业特色十分明显。但是浙江块状经济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块状经济中,约80%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即企业间专业化
7、协作水平不高的简单积聚阶段。已进入专业化积聚阶段的块状经济,虽然基本形成了区域产业链,但是企业间的协作大多停留在手工作业水平,影响了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能力。而且浙江的块状经济绝大部分是生产加工基地,产品低档次、低附加值,企业之间的协作也大多是配套生产和代工生产,远末发展到企业协同、知识技术集成的高级阶段。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构建企业间的便捷高速通道,以信息链提升协作企业间的价值链、物流链,是发展提升浙江块状经济,强化企业间的协作,发挥企业集群优势的必需。制造业信息化可望为区域经济创造崭新的生产力平台,形成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由优势企业、关联企业、协作配套企业组成的、对市场
8、和客户需求敏捷反应的高效协同的条状和网状产业结构。这必将有效地促进块状经济发展到新的水平。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十五”以来,浙江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加强,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有了不少提高。但从总体来看,浙江制造企业,特别是作为经济主体的传统制造业,企业结构大都是橄榄型的。不少企业生产装备比较先进,已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产品也远销海内外市场,但普遍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不足的软肋。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使企业未能走出模仿创新阶段,仅仅在加工环节具有比较优势,这些不但使浙江企业承担了太多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形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负担,而且使企业很难实施差别化战略,不得不采取低价竞争
9、的手段谋求占领市场,造成产品附加价值低、利润率低的弊病,并成为国际市场频发的倾销诉讼的导火索。同时,产品创新能力的不足,也使得浙江企业在打造国际品牌时遇到困难。造成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属于投资驱动型,因此,浙江经济急需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投资驱动型投入的主要是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传统要素,以高消耗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可能持久。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以创新要素(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高新技术和知识产权等)为主要投入,以信息和知识推动经济,通过信息和知识实现高附加值。“十一五”期间,浙江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以信息技术打造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网络平台和服
10、务平台,建设信息库和知识库,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持。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对制造业信息化的需求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于历史原因,浙江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门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传统产业格局,从而使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价值链低端。当浙江经济发展到目前的程度,特别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迫切需要从过去的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高,从制造业大省发展为制造业强省,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生产方式创新。通过高新技术的全面渗透,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拥有自主知
11、识产权的新的高附加值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浙江制造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支持企业高效运作目前浙江省的人均GDP还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万元GDP的能耗远大于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仍然主要依靠人工方法,没有大量地应用信息技术,普遍存在管理粗放,凭经验办事的弊端。面对日益成熟的市场环境,面对紧张的经济形势,面对跨国集团的激烈竞争,没有一套高效运行的产品设计、制造、管理方案,企业将难以持续发展。因此,提高企业及企业群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是浙江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任务之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进产业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制造业 信息化 发展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