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docx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直到高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加,获得学问一方面从老师那里承受,但这种承受也应当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承受,它是在经过自己思索、理解的根底上承受。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获得学问。能否顺当实现转变,是成果能否突破的关键。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协助到大家! 高二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1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概念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2、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3、范围:生物圈。 (二)特点: 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具有循环性。 二、实例碳循环 (一)无机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二
2、氧化碳和碳酸盐。 (二)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三)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如图) 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展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展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四)特点:具全
3、球性,可反复利用。 (五)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 1、温室效应的形成:CO2与悬浮粒子是确定地球温度及气候的关键因素。CO2能汲取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当太阳照耀到地球外表时,使地球变暖,这种热能又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太空辐射,再次被CO2汲取,从而使大气层成为地面的保温层,起到保温作用。 2、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缘由: (1)工厂、汽车、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运用,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2。 (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整实力。 3、影响: (1)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溶化,海平面上升,这样就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面临灭顶之灾。(2)由于气候改变,也变更了降雨和蒸发机制
4、,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降雨量的改变使局部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 4、缓解措施: (1)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2)削减化石燃料的燃烧。 (3)开发清洁能源。 高二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2 1、水生单细胞生物干脆与水进展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根底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局部。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
5、、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
6、目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整水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 、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应会学问点 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整: 、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作用原理: 、假设内环境酸性增加
7、(中和酸性物质)时,如: C3H6O3+NaHCO3H2CO3+NaC3H5O3 CO2+H2O 血液CO2呼吸中枢兴奋增加呼吸运动增加(呼出CO2) 、假设内环境碱性增加(中和碱性物质)时,如:Na2CO3+H2CO3NaHCO3 假如过多,那么由肾脏排出多余的局部。 、PH值稳定的意义: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当进展。 高二生物必修三学问点总结3 植物的激素调整 1. 达尔文的试验 试验结论:单侧光照耀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 鲍森詹森的试验 试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 拜尔
8、的试验 试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局部布不匀称造成的。 4. 温特的试验 试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产生:植物体内运输途径: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5. 植物激素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实质:微量有机物 解惑 (1)温特试验之前的试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 (2)证明“影响”是“化学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并对该物质命名的科学家是温特;提取该物质的是郭葛,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3)上述试验中都设置了参照组,表达了单一变量原那么。 6、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
9、子。(2)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局部。 (3)运输 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展。 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 (1)实质: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浓度: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2)表现器官:敏感程度:根芽茎 发育程度:幼嫩苍老 (3)尝试对生长素的两重性作用曲线进展分析 曲线中OH段说明:随生长素浓度提升,促进生长作用增加。 曲线中HC段说明:随生长素浓度提升,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 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促进植物生长,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