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九 物态变化—2021届中考物理(通用)一轮复习习题课件.pptx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九 物态变化—2021届中考物理(通用)一轮复习习题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九 物态变化—2021届中考物理(通用)一轮复习习题课件.ppt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考物理专题九物态变化考点一温度A组 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1.(2020河北,10,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答案D A选项,取用块状固体应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缓慢竖起试管使固体慢慢滑到试管底部;B选项,加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应用坩埚钳移走;C选项,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不能接触烧杯底部。2.(2020湖南长沙,23,3分)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外线属于可见光B.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
2、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答案答案D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A错误;水银体温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B错误;水银体温计的量程是35 42 ,不能用沸水(约100 ,高于水银体温计最大测量值)消毒,可用酒精消毒,C错误;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才能使用,D正确。3.(2020北京,21,2分)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答案36.3解析解析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 ,示数为36.3 。4.(2020江西,26,7分)如图-1所示,是某学校科技节上展示的两件作品,小明为此作了以下解说: 图-1 图-2(1)甲是简易的温度计,它是利用 的性质而制成的。它的
3、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 有关;所用的测温物质是煤油而不是水,这是因为煤油的 较小,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玻璃管内液柱变化更为明显。(2)乙是简易的气压计,当外界气压减小时,玻璃管内液柱的液面会 。【提出问题】小华发现甲、乙的构造非常相似,提出乙是否也能做温度计使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把两装置中的小玻璃瓶同时没入同一热水中,观察到乙装置中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更明显,这是由于瓶内的 受热膨胀更显著,故乙也能做温度计使用。【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人们很早就发明了如图-2所示的气体温度计,当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该温度计中的管内液面会 。但由于受外界 、季节等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所
4、以,这种温度计测量误差较大。答案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内径大小比热容(2)上升【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气体【拓展】下降大气压解析解析(1)甲图相当于液体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的测温效果与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内径大小有关,管子越细,温度计越精确。煤油的比热容比较小,因此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明显,更便于观察。 (2)外界大气压减小,而瓶内由于密闭气压不变,所以存在气压差,液柱的液面上升。【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气体比液体受热膨胀更明显。【拓展】当外界环境气温升高时,会导致管中的气体体积膨胀,液面下降。气体温度计的液面升高主要是由气压差引起的,温度计受外界大
5、气压影响较大。考点二物态变化1.(2020北京,5,2分)隆冬,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升华答案答案B“滴水成冰”的过程是液态变成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B正确。2.(2020河北,17,2分)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A.汽化升华 B.液化凝华C.凝固凝华 D.升华熔化答案答案B水蒸气凝成小水滴,即气态变为液态,此过程叫液化;水蒸气凝成小冰晶,即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此过程叫凝华,故本题应选B。e13.(2020天津,
6、2,3分)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C.液化吸热 D.凝固放热答案答案D北方的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的是水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被冻坏,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4.(2020四川成都,A16,4分)做“纸杯烧水”实验时,小科用蜡烛火焰加热盛有适量冷水的纸杯,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沸腾过程中,他多次测得水温为97.5 ,这说明当地水的沸点为 ;他把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需要 热量。答案答案97.5 吸收解析解析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7、,故当地水的沸点为97.5 ;将蜡烛移开,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考点一温度B组 2016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1.(2018上海,1,2分)人体的正常体温是()A.33 B.35 C.37 D.39 答案答案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故选择C。2.(2017甘肃兰州,1,3分)对于水银体温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分度值为0.01 B.它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C.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D.可以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连续测量答案答案C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A错误;它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B错误;体温计上有一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液体遇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上
8、面的液柱不能下降,所以,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C正确;体温计中的液柱不能自行下降,测量前要用力甩几下,使液柱退回至较低位置再去测量,D错误。故选C。3.(2019山西,17,3分)如图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清晨,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甲虫从洞穴中走出爬上沙丘,迎着风整个身体呈倒立的姿势,很快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部凝结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多,顺着背部流入甲虫的嘴里。科学家利用该原理制造了沙漠集水器,实现沙漠淡水的补给,能让沙漠变成一块块绿洲。甲虫能收集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它背部的温度比外界气温()A.一定高 B.一定低C.一定相同 D.无法确定答案答案B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水珠要放出热量,
9、只有遇到低温物体才能放出热量,所以甲虫背部温度一定低于空气温度,故选择B。4.(2019广东,12,3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答案热胀冷缩乙可以解析解析甲为实验室用温度计,而乙为体温计。它们都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两种温度计在构造上有明显不同,体温计玻璃泡上部有缩口,因此液体不易流动,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解题思路解题思路该题可以从温度计的构造上分析,也可以直接由量程分析两种温度计的类型。温度计不同的构造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甩动,而实验室用温度计则不
10、用。5.(2016江西南昌,19,5分)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是用来测量 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 ,明确该仪器的 和分度值。(2)如图乙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 ;19:54时的气温是 。 图甲图乙答案答案(1)力校零量程(2)14 29 解析解析(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先将指针调节至零刻度线处,同时还要明确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2)当天的最大温差t=32 -18 =14 ,19:54时天气预报显示“29”,即此时气温为29 。评分意见:共5分,每空1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考点二物态
11、变化1.(2019天津,2,3分)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A.凝固放热 B.升华吸热C.液化放热 D.蒸发吸热答案答案D酒精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皮肤温度降低,故选项D正确。2.(2019江苏南京,5,2分)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5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C.都正确 D.都错误答案答案B试管中的冰和碘锤中的碘都是由水进行加热的
12、。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高于冰的熔点0 ,低于碘的熔点113.5 ,故冰可以熔化,碘不可能熔化,所以(1)说法错误。冰熔化需要吸热,碘升华也需要吸热,所以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2)说法正确。故选B。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热。3.(2018辽宁沈阳,3,2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
13、能增加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答案答案C西瓜汁变成了冰棍,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固,A项错误;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中,西瓜汁放出热量,内能减少,B项错误;盆外壁的白霜是由盆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凝华放热,C项正确;吃冰棍感觉凉爽,是因为冰棍熔化吸热,故D项错误。选C。4.(2019江苏苏州,10,2分)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
14、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C.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D.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答案答案B题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故A错误;题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热量相同,故B正确;由图乙可知,A图线对应物质在加热6 min后温度继续升高,虽然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是仍然在吸收热量,内能一直增大,故C错误;由图乙可知,B图线对应的物质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而冰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知识归纳知识归纳物体吸热且不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增加,但是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的时候温度不变,非晶体
15、熔化的时候温度升高。5.(2016安徽,3,4分)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答案引汽化解析解析分子间的引力对分子脱离液体有阻碍作用。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考点一温度C组教师专用题组1.(2018陕西,1,2分)小明进入考场后,对他身边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扇一扇感觉凉快是因为他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了B.矿泉水瓶里的冰块逐渐变为水是液化现象C.钢尺摸起来比塑料尺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差D.手
16、机不允许带入考场,是因为手机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答案答案D扇一扇可以加快空气流动,加快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凉快,故A错误;矿泉水瓶里的冰块变为水是熔化现象,故B错误;钢尺摸起来比塑料尺凉,是因为钢尺的导热性强,故C错误;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加快空气流动可以加快蒸发,但是不能改变周围空气的温度。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掌握物态变化、热传递和信息的传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17广东广州,6,3分)甲、乙两杯水温度各为40 、8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加热才能使水升温B.甲杯中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中的小C.乙杯中水的温度降低,水的内能一定减小D
17、.甲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乙杯中的剧烈答案答案C外界对水做功也能使水升温,故A错;同样是水,内能的大小还与质量有关,而题中并无两杯水质量的条件,故无法判断谁的内能更大,B错;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故D错;乙杯中的水温度降低,质量不变,内能减小,故C正确。3.(2018江西,19,5分)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源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 ,沸点约为184.4 。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 600 )。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答案答案(1)用热水加热,不能达到
18、碘的熔点和沸点;(2)碘依然维持原来的固体颗粒状态;(3)观察到的碘蒸气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解析解析升华是物质吸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因此不能让碘发生熔化变为液体。通常情况下,热水的温度不超过100 ,碘的熔点为113.7 ,所以用热水加热符合要求。酒精灯的外焰温度约为400 600,碘有可能会先发生熔化成为液体,因此用酒精灯加热研究升华现象不科学。解题思路解题思路题中给出了两种热源让选择,根据升华的定义: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所以应当从碘的熔点考虑,不能选择高于熔点和沸点的热源。4.2019陕西,30(1),1分按要求填空。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答案36.8解析解析由图
19、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 ,然后可读出温度值。5.2020云南,19(1)如图所示,寒暑表测出的气温是 。 答案答案-3解析解析题图中的刻度值上小下大,所以温度值是负值,分度值是1摄氏度,所以此时的示数是-3 。6.(2020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5节选)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答案答案21解析解析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21 。7.(2017广东广州,14)以下是关于相对湿度的资料若1 m3的空气能容纳水蒸气为8 g,而实际容纳了4 g,则相对湿度为50%。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如图,其中一温度计液泡由浸透水的布料覆盖(湿球温度计),另一温度计的液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干球温度计
20、),利用两温度计的示数及下表可得当时的相对湿度。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相对湿度(%)干球温度计示数()12314897969169080711891817220918274(1)图中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6 ,湿球温度计示数为 。从表中推算出此时相对湿度是 %。(2)根据表归纳“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 时,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的关系。” (3)简单解释为什么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湿衣服很难晾干? 答案答案(1)1480(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 时,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3)湿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上的水蒸发,根据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
21、得越慢,所以广州相对湿度大于90%的日子,水分蒸发得慢,湿衣服很难晾干。解析解析(1)读出图中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4 ,由表得相对湿度为80%。(2)由表中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3 时的数据,可知相对湿度随干球温度计示数的增大而增大。(3)从题目中可知,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所以当相对湿度大于90%时衣服就很难晾干了。有审题技巧审题技巧题目通过文字、图表提供了足够的信息,通过审题准确提取相关信息解决问题。1.(2020四川南充,2,3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B.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夏天
22、,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主要集中在玻璃内侧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考点二物态变化答案答案C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冰属于晶体,熔化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车内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玻璃液化成小水珠,故小水珠应集中在玻璃外侧,故C错误,符合题意;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深度逐渐减小,所受压强变小,所以气泡由小变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2.(2019湖南衡阳,3,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
23、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答案答案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3.(2018四川绵阳,13,1分)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A.空气中的水
24、蒸气凝华成霜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答案答案A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不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冻肉重力变大是因为冻肉刚出冷库时,表面会凝上一层霜,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故B、C、D错误,A正确。4.(2018内蒙古包头,2,3分)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飘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C.高压锅内部液面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D.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答案答案C雾是大量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A错误;霜是空气中
25、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B错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C正确;加油时闻到刺鼻的气味是因为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通常情况下,汽油为液体,变成气体应为汽化现象,而不是升华,D错误。故选C。5.(2018湖北黄冈,5,3分)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答案答案B从水管喷出的水遇冷凝固成“冰花”,说明当时气温低于水的凝固点0 ;“冰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物理总复习 中考 物理 复习 专题 物态 变化 2021 通用 一轮 习题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