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三 光现象—2021届中考物理(通用)一轮复习习题课件.pptx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三 光现象—2021届中考物理(通用)一轮复习习题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三 光现象—2021届中考物理(通用)一轮复习习题课件.ppt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考物理专题三光现象1.(2020北京,4,2分)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C.光发生了色散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答案答案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盐水中不沿直线传播是由于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B正确。考点一光的传播A组 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2.(2020吉林,1,2分)2020年6月21日,我国迎来一次天象奇观“金边日食”。日食的形成原因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答案答
2、案A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月球就会挡住部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发生日食现象。故选A。3.(2020海南,2,3分)如图所示,站在太阳下的人身后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沿直线传播答案答案D影子是光射不到的黑暗区,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射向人体的光线被人体挡住,在人身后形成影子,D正确。4.(2020四川成都,A15,4分)小王走向正前方的玻璃窗,想看看美丽的夜景,却发现玻璃窗里有个“自己”迎面走来,这是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同时她发现,房内电灯通过玻璃成的像与她本人的距
3、离。答案答案反射减小解析解析小王自己身体反射的光在玻璃表面发生反射形成了“自己”的虚像;电灯与电灯的像关于玻璃对称,当小王靠近玻璃时,小王与电灯的像间距变小。5.(2020辽宁营口,16,4分)小波在湖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而形成的;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选填“深”或“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虚像。答案答案直线传播浅折射反射解析解析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是太阳光通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时,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
4、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进入人眼,人眼沿光线射来的方向看到的是比实际位置偏浅的虚像;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6.(2020四川南充,25,2分)一束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和离开玻璃砖的折射光线。答案答案如图所示解析解析光从空气垂直进入玻璃砖,所以其传播方向不变;光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中,先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1.(2020湖北武汉,9,3分)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
5、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答案答案A照相机成像原理:物体在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择A。考点二透镜成像2.(2020山西,15,3分)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答案B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是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选B
6、。3.(2020天津,11,3分)(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答案答案BC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即物距u=30cm,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5cm,即像距v=15cm,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该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故A、D选项错误,B、C选项正确。4.(2020陕西,14,3分)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作用。拍照时,镜头与被拍摄对象
7、之间的距离应大于。某次小明去博物馆参观,想把石碑上的文字拍得更大些,可将照相机的镜头(选填“远离”或“靠近”)石碑。答案答案会聚二倍焦距(或2f)靠近解析解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镜头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是照相机拍摄时的物距,根据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可知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要想使像变大,根据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当减小物距,所以应当使照相机镜头靠近被拍摄的石碑。5.(2020江苏连云港,17,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成像性质13015倒立缩小实像22020倒立等大实像315倒
8、立放大实像(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cm。(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cm,判断依据是:。答案答案(1)10(2)30光路可逆解析解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等大、实像时u=v=2f=20cm,所以f=10cm。(2)第一次u=30cm时,v=15cm,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可以判断出u=15cm时,v=30cm。考点一光的传播B组 2016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1.(2019内蒙古包头,1,3分)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答案答案C“立竿见影”现象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湖边倒影现象的原理为光的反射,故A错误
9、;小溪清澈见底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树荫下光斑点点的原理为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2.(2018重庆A,3,3分)如图所示的重庆网红图片,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洪崖洞在平静江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虚像B.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轻轨列车是平面镜成的像C.朝天门夜空中璀璨梦幻的光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用手机拍摄过江索道的照片利用了小孔成像的原理答案答案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A正确;游客看到穿楼而过的列车是实际的物体,B项错误;夜空中的光柱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项错误;手机拍摄照片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D项错误。3
10、.(2016天津,8,3分)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图甲图乙答案答案B图中已知入射光线,按要求先画出竖直射入井中的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位置,故作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B。思路分析思路分析“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指出了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先画出法线,再画出平面镜位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本题中先画平面镜位置,再画法线的顺序是错误的,画光路图的每个步骤都是有“因果”关
11、系的。法线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法线与镜面是垂直关系。4.(2019天津,16,4分)下列是与光学知识有关的诗句或成语:立竿见影潭清疑水浅一叶障目。其中(填序号)与另外两个所描述的光现象形成的原因不同,它可以用光的解释。答案答案折射解析解析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竖立的竹竿会挡住光,地面上会出现影子;一片树叶会挡住射向眼睛的光。潭清疑水浅是因为光线从池底射向水面发生折射,人眼看到了池底的虚像,位置在池底上方。5.(2016天津,15,4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m/s;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m。答案答案31082解析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12、约为3108m/s;由平面镜成像特点:“所成虚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m处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m。6.(2018湖北黄冈,11,2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颜色的光(如图)。此实验不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要小。据此可以推断,红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最。答案答案红大解析解析根据题图可知,红光的偏折程度比其他颜色的光都小,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不同颜色的光偏折程度不同,偏折程度小的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1.(2019四川成都,B2,2分)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
13、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考点二透镜成像答案答案A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桥上的灯光照射到水面,反射到人眼形成了桥的倒影,A项错误;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B项正确;桥在二倍焦距外,通过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项正确;方框离眼睛越远,光线透
14、过方框沿直线传播到眼睛的范围越小,D项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凸透镜成像规律(1)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u=2f,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3)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u=f,不成像。(5)uf,物像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2019浙江杭州,15,3分)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答案答案A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要配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方,要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15、故正确选项为A。3.(2017湖北武汉,12,3分)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片之间的距离。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人的身后进行“补光”。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这些说法正确的是()A.甲与乙B.甲与丙C.乙与丁D.丙与丁答案答案C要照全身像,则应使像变小,要使像变小,则必须使物距变大,所以应增大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物距增大后,像距变小,由此可知,甲错,乙对
16、;像是人反射的光进入镜头折射形成的,为了让像更亮,应该让人反射更多的光,则应该在两位照相人的前面进行补光,丙错;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这样便于观察,丁对。综合分析本题乙和丁说法正确,故选C。4.(2019湖北黄冈,8,2分)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的实像,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答案答案人脸缩小解析解析记录考勤时需给人脸拍照,为了拍照清晰,需要把人脸照亮,摄像头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2018吉林
17、长春,11,2分)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眼睛近视的人可以通过戴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答案答案缩小凹解析解析人眼相当于照相机,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是由于远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方,故用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6.(2017吉林长春,22,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实验时,通过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2)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3)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物理总复习 中考 物理 复习 专题 现象 2021 通用 一轮 习题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