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活动方案【优秀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壮族“三月三”活动方案【优秀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族“三月三”活动方案【优秀7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壮族“三月三”活动方案【优秀7篇】 又是一年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广西民族风俗越来越浓了。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壮族“三月三”活动方案【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幼儿园三月三活动方案 篇一 设计意图: 大班上学期,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了“有趣的编织”“芒果美食街”等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发现他们喜欢参与各类民俗活动,学习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制作,欣赏民族歌舞等,这大大激发了教师继续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热情。鉴于百色是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百色的人口中壮族人口占了80%,社会文化中蕴含着浓郁的壮族文化特色,而壮族农历三月三的“歌圩节”也是当地人极其熟悉和喜爱的
2、传统节日,于是,我们便思考能否以“山歌”为切入点,设计一个民族特色主题活动。 我们首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歌圩节”的内涵。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自古以来,当地人们劳作之余喜欢对唱山歌,这种即兴歌谣淳朴自然,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改编后适合幼儿理解与欣赏。人们把对歌之处称作“歌圩”(广西地区称集市为“圩”),而农历三月三的“歌圩节”在广西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春节。节日里人们来到歌圩,除了对唱山歌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跳竹竿、舞彩龙等多种民俗活动,形成赶歌圩的热闹场面。这一天,人们会佩戴美丽的香包,家家户户还会煮五色糯米饭其次,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请家长协助我们了解
3、幼儿关于“歌圩节”的已有经验。接着,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主题活动划分为三个分主题:“三月三”“对歌乐”和“赶歌圩”,让幼儿通过了解民俗风情、欣赏民间故事、学习民间歌舞表演、设计制作民族服装等活动,感受广西山歌的魅力,体验壮族歌圩文化,孕育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分主题一:三月三 活动一:三月三的传说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完整、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 2、感受壮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萌生民族自豪感。 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解关于“三月三”的民间故事(通常包括“歌仙刘三姐”“英雄韦达桂”等故事版本)。 2、与故事内容或人物相关的图片。 过程: 1、“三月三”故事会
4、(1)组织谈话活动,引出活动主题:“三月三”是一个热闹的传统节日,壮族有很多关于“三月三”的民间传说,你们都收集或听说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2)幼儿分组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故事,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幼儿到集体面前来讲述。 (3)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民间故事,为什么。通过谈论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2、“三月三”的习俗 向幼儿介绍壮族“三月三”的节日习俗:做五色糯米饭、戴香包、搭彩棚、摆歌台、抛绣球、碰彩蛋等。 延伸活动: 在图书角参与“三月三”故事连环画制作,教师从旁指导。 活动二: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 目标: 1、感受“三月
5、三”制作糯米饭、吃糯米饭的欢乐氛围。 2、了解从植物中获取染料的过程,感受壮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准备: 1、糯米(幼儿淘好并浸泡一定的时间),用植物制成的染料,制作各色染料的植物,舂、捣用的工具。 2、小盆5个,电磁炉,蒸锅。 过程: 1、神奇的染料 (1)出示制作染料用的植物,让幼儿闻一闻植物的清香,认一认不同植物的外形特征等。出示已经制作好的染料,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染料就是用这些植物制成的。 (2)出示舂、捣用的工具,让幼儿试着舂一舂、捣一捣,感受植物做成染料的奇妙过程。幼儿端出已洗净、浸泡好的糯米,分成五份分别浸到各色染料中,并持续浸泡一段时间。 2、香喷喷的糯米饭 现场煮熟后,教师和幼
6、儿围坐在一起品尝,还可按当地习俗蘸食芝麻粉等佐料,以增添别样的风味。 延伸活动: 1、在接近“三月三”的日子里,提示家长带幼儿到附近的菜市场了解制作五色糯米饭的各种植物,感受家家户户准备过节的热烈气氛。 2、把舂、捣用的工具和各种植物投放在“小餐厅”角色游戏区,也可投放各色胶泥,让幼儿制作“五色糯米饭”。 3、在科学区投放舂、捣用的工具,鼓励幼儿寻找、收集自然界中的各种花草,舂一舂、捣一捣,配制自己喜欢的植物染料。 活动三:美丽的香包 目标: 1、了解香包的由来和作用。 2、学习制作香包的方法。 3、体验两两合作的快乐。 准备: 1、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香包,在活动室布置一个香包展览区。
7、2、布料、硬纸板、剪刀、彩线、珠子、彩穗等。 过程: 1、美丽的香包 (1)与幼儿一起欣赏展览区的香包,引发幼儿制作香包的愿望。让幼儿了解香包是壮族人民节日里佩戴在身上用以寄托美好愿望的饰物。香包里的花瓣、香料、药材等有提神醒脑、预防疾病的作用。 (2)引导幼儿观察香包的外形特点,说说香包要用哪些材料制作。 2、制作香包 幼儿两两合作,运用剪、贴、缠、绕等方法进行创意制作,感受壮族饰品特有的装饰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3、作品展示 鼓励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 1、在科学区,鼓励幼儿利用收集来的花草、树叶等自由配制香料,对比不同材料搭配后散发的不同香味。 2、把制作好的香包投放于“
8、小剧场”,幼儿可在表演对歌时进行适当装饰,增添表演的趣味。 活动四:三月三,歌圩乐 目标: 1、了解“歌圩节”的由来及内容,感受壮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初步体验对歌时一问一答的特点。 准备: 1、歌圩节活动的视频或课件。 2、电影刘三姐中的经典对歌片段什么结子高又高。 3、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了解“三月三”节日的活动内容。 过程: 1、有趣的歌圩 (1)开展谈话活动,轮流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三月三”节日的活动内容。 (2)播放歌圩节活动的视频或课件,和幼儿一起观看其热闹的场景,引导幼儿回忆以往过节的经历,帮助幼儿了解歌圩节丰富的活动内容,知道“三月三”这一天,除了家家户户要蒸五色糯米饭和做彩
9、蛋以纪念祖先和招待亲友外,人们还会举行盛大的“歌圩”活动,“对歌”是其中主要的演唱形式。 2、我来学对歌 (1)播放电影刘三姐的经典对歌片段,帮助幼儿了解何为对歌。 (2)播放音乐,请幼儿分成两队结伴学习对歌。 延伸活动: 在语言区中尝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你说我猜”的游戏,进一步感受对歌的形式。如:“什么飞呀飞上天?小鸟飞呀飞上天。什么动物跳跳跳?小白兔呀跳跳跳。”在此基础上、请幼儿分享、表演自己和同伴的创作,教师进行记录,汇编成对歌集,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以不断丰富对歌集的内容。 分主题二:对歌乐 活动一:猜一猜,唱一唱 目标: 1、学唱歌曲对歌。 2、进一步熟悉对歌的演唱形式,通过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7篇 壮族 三月三 活动 方案 优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