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共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内容分析: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民族融合又是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辽宋夏金时期也是中国分裂时期,但各王朝都不自外于中国,争抢“中国”名义,并以“德运”之说维护自己的正统。宋受周禅,为火德。辽朝统治者在接受华夏文明后,“中国”意识逐步产生。辽兴宗重熙年间开始以北朝自称,道宗末年修成的皇朝实录“称辽为轩辕后”,这是对中国传统的明确认同。辽承
2、石晋的金德,称本朝为水德。西夏景宗立国称帝时向宋朝所上表章即蕴含正统意识,如“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西夏也遵循“德运”之说,定为金德。金朝自熙宗改制后,汉化更趋明显。至海陵王时代,以华夏正统自居。金朝也持德运之说,原定金德,后更定为土德。辽宋夏金各朝自诩中国正统,德运分别为水、火、金、土,证明当时各朝虽主体民族不同,但都认同中国的帝统。宋与辽、金互称南北朝,实际上都承认是中国。西夏称东部的宋朝为“东汉”,称西部的吐蕃为“西羌”,也显示出自己的地位和各政权同属中国的思想。这一时期虽是各朝分立,但对中华民族政治和文化皆有高度共同认知。故据上述设计本节课时牢牢围绕“分裂”中孕
3、育的“融合”和“统一”中成长的“交融”展开设计:1.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存,概括此时期几个重要少数民族权的发展有何共同特点(“分裂”中孕育的“融合”)2.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的统一(“统一”中成长的“交融”)三、学情分析:我们区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历史教育时受到历史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教育的所占比例较少,专业历史教师较为缺少,这也导致学生初中阶段历史思维、历史知识、历史感悟能力的培养较少,层次也不高,学生们会提出头绪太多、内容偏深的、单调枯燥等问题,这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提出了很高要求。四、教学目标: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五、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北方少数民族政
4、权与汉族政权“和”与“战”的影响。2:难点:理解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关系。六、教学设计思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我们需要打破原有的汉族中心论和中原王朝中心论的影响,要从边疆民族自身的视角和中华民族发展的高度去讲述这段历史,从这四个政权的发展历程及其确立的相关制度来认识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七、教学过程:导入:“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俺银轮哭桂花。”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问题:如何评价诗中的思想观点(历史认识)?解决的问题:分析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第三 单元 10 金元 统治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