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09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讲练课件—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通用版.ppt
《第二部分 09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讲练课件—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通用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 09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讲练课件—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通用版.ppt(1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考语文(全国版)专题 九 文言文阅读一、(2020重庆A卷,912,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
2、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A组 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3)神弗福也(4)望其旗靡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彼竭我盈,故克之。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
3、,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4分)链接材料晋、秦围郑。郑文公使烛之武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注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郑文公:郑国国君。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一、1.答案答案(1)参与(2)诉讼事件(或:案件)(3)赐福,保佑(4)倒下(每小题1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间”意思是“参与”。“狱”属
4、于古今异义词,在这里是指“诉讼事件(或:案件)”。“福”属于词类活用,在这里是“赐福,保佑”的意思。“靡”的意思是“倒下”。2.答案答案(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分)(2)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要抓关键词语。注意(1)句中的“属”译为“类”,“可以”译为“可以凭借”;(2)句中的“竭”译为“穷尽”,“盈”译为“士气正旺盛”。还要注意翻译成现代汉语后要做到流畅无语病。3.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A项中“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错误,应该是“由此可以看出其
5、见识的浅陋”。4.答案答案曹刿主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1分)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1分)烛之武不是主动出来救国,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以私利后才答应出马,(1分)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1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内、课外文言文的对比理解能力。选文中“曹刿请见”的背景是“十年春,齐师伐我”,由“乡人”和曹刿的对话可以看出,曹刿关心自己的国家,且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积极主动出谋划策,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由“链接材料”中“郑文公使烛之武见秦君,武辞焉”以及郑文公劝说烛之武的话可以看出,烛之武是被动救国,把私利看得很重,超过国家大义。参考译文参考译文链接
6、材料晋国、秦国围攻郑国,郑文公派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推辞了。郑文公说:“我没能及早重用您,现在因为情况危急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于是答应了这件事。二、(2020内蒙古包头,811,10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论语八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博学而笃志(2)即之也温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2分)4.阅读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2分)二、1.答案答案(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如第(2)题“即”可联系成语“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
8、”来理解。2.答案答案(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解答此题,要遵循“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两个“而”均表转折,可译为但、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2)讷,说话谨慎,寡言;而,表转折,但、却;敏于行,做事要敏捷。3.答案答案第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与之意思相近的是第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
9、惭愧自己没有才能,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君子的美德:不重名望,注重提高自身修养。4.答案答案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从第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看出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从第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这些便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处。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为政)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孔子说:“君子惭愧自己没
10、有才能,不怨恨别人不知道自己。”(卫灵公)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子张)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里仁)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学而)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坚守道义,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三、(2020吉林,812,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2、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家,“唐宋八大家”之一。(1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2)佳木秀而繁阴()(3)负者歌于途()(4)树林阴翳()(此图依文意勾画,非实际地图)(1)“环滁皆山也”中的“环”和“皆”写出滁州地域环境怎样的特点?(1分)(2)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
13、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1分)4.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2分)例:从“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可见,这是一座“友情(谊)之亭”。3.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2分)5.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3分)三、1.答案答案宋或北宋文学家或政治家或史学家(共1分,每空0.5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完成本题需要熟知课内重点文言文篇目的作者及其基本情况。2.答案答案(1)意趣,情趣(2)茂盛(3)道路或路途(4)遮盖或遮蔽(共2分,每空0.5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1)文中的“意”可以结合修
14、饰语“醉翁”来理解,解释为“意趣,情趣”。(2)“秀”这里用来形容树木,可理解为“茂盛”。(3)“途”结合文意可知在文中用作名词,“于”是“在”的意思,因而“途”的意思可以理解为“道路或路途”。(4)“翳”,这里用来形容枝叶茂密成荫,因而理解为“遮盖”。3.答案答案(1)滁州周围群山环抱;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亦可答“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共1分,意思对即可)(2)蔚然深秀(1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1)首先要理解“环”“皆”的意思。“环”的意思是“环绕”,“皆”的意思是“都,全部”。然后结合原句“环滁皆山也”的意思来作答即可。(2)首先要根
15、据题干找到文中对应的语句“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然后结合题干中的“远望”找到对应的内容“蔚然而深秀者”,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四字短语”的要求。4.答案答案(示例1)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示例2)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示例3)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示例4)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示例5)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环境优美之亭”。(示例6)从“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16、,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见,这是一座“宴饮之亭”(或“欢乐之亭”)。(示例7)从“醉能同其乐”可见,这是一座“与民同乐之亭”。(共2分,结合1分,内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本题可结合文章内容,找到与亭子相关的语句进行作答。例如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句可以看出醉翁亭造型精巧;也可以结合在亭子里发生的事件进行作答,例如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可以看出太守经常在亭子里宴请宾客;还可以结合作者的情感进行作答,例如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句可以看出这是一座表达作者对山水喜爱之情的亭子
17、。需要注意的是要言之有理。5.答案答案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作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共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能力。完成本题,需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太守之乐其乐也”来作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四、(2020吉林,1315,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大铁椎传清魏禧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
18、,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选自古代散文选一书,有删节)注觱篥(bl):古代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的乐器。栗:发抖,哆嗦。1.与“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负”意思不同的一项是(1分)()A.负荆请罪B.负箧曳屣C.负势竞上D.负重致远2.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2分)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3.大铁椎的勇敢是如何表现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一点即可)(2分)四、1.答案答案C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
19、“负”的意思是“背”,A、C、D三项中的“负”与此义同。A项,“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B项,“负箧曳屣”指背着书箱,拖着鞋子。D项,“负重致远”指背着沉重的东西走远路,比喻肩负重任。C选项中“负”的意思是“凭借”,“负势竞上”指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2.答案答案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共2分,每处1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画线句有三个主语,分别为“客”“贼”“马”,可据此断句。完成本题先要认真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3.答案答案通过对大铁椎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直接)表现出大铁椎的勇敢;通过贼的数量之多
20、,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通过描写贼的凶狠,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通过宋将军的神态、动作描写,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大铁椎的勇敢。(共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本题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题干,从“勇敢”的角度进行作答。可以从文中找到对大铁椎进行描写的语句展开分析,例如文中描写大铁椎“勇敢”的句子有“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这里是直接描写大铁椎的勇敢;也可以从文中找到间接描写的语句展开分析,例如“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通过贼人的数量多,武器多,侧
21、面表现大铁椎的勇敢。参考译文参考译文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侠客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聚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侠客,侠客大喊一声,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侠客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侠客大声呼喊道:“我走了!”尘灰滚滚,侠客朝着东方飞奔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五、(2020甘肃兰州A卷,811,17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题
22、目。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
23、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蒙正退以名上,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节选自宋史)注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蒙
24、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敢言著称。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解释(1)徒以有先生也联想成语法:家徒四壁(2)上尝欲遣人使朔方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谕中书选才而可责以事者查阅词典法:理解,明白;比喻;告诉,一般用于上告下。(4)卿何执耶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问,三以其人对”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长跪而谢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蒙正退以名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其人可使/其真无马邪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1)而君逆寡人者,轻
25、寡人与?(2)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4.阅读甲乙两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唐雎和吕蒙正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4分)(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五、1.答案答案(1)只,仅仅(2)出使(3)告诉(一般用于上告下)(或:)(4)固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1)“徒”为课内词语,用联想成语法来解释,“家徒四壁”指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徒:只,仅仅。(2)“使”课内解释为“出使”,灵活迁移到课外即可。(3)运用代入法,一一检验,不难选出答案。(4)联系语境,“三问,三以其人对”及“臣非执以害国事”可看出吕蒙正固执己见,所以推断“执”为固执的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部分09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讲练课件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通用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