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ppt(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n 照射(exposure):受照的行为或状态。n外照射n内照射n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n复合照射外照射 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辐射照射。外照射可以是全身受照或局部受照。n辐射源体积很小,且紧贴身体(在衣服口袋里或用手摸),一般只发生局部照射;源贴身越近,照射范围越小,局部照射剂量越大。n人员离源相对较远或源的大小与人体大小相当,人体围绕源移动,则可导致受照剂量近似均匀分布的全身照射。离源越远,移动越频繁,剂量分布越均匀。内照射 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n辐射源沉积的器官,称为源器官;受到从源器官发出辐射照射的器官,称为靶器
2、官。n均匀或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的放射性核素引起全身性损害。n选择性分布的放射性核素以靶器官的损害为主,靶器官的损害因放射性核素种类而异。例如放射性碘可引起甲状腺损伤,镭、钚等亲骨放射性核素可导致骨损伤,稀土元素和以胶体形式进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可导致网状内皮系统的损伤。放射性核素外污染n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人体表面(皮肤或粘膜)。所沾附的放射性核素对沾附局部构成外照射源,同时可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构成内照射。n 在事故条件下,放射性尘埃、液体或气体释放到环境中,就可能沉积于人体表面而造成放射性核素外污染,通过吸入、食入或皮肤吸收进入体内造成放射性核素内污染。n人员直接接触辐射源,只要此类物质仍然存
3、在于人体表面或体内,照射就会持续发生。当放射性核素被吸收后在体内滞留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该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半排期和物理半衰期。复合照射n多种照射方式同时存在n以某种照射方式为主 职业照射职业照射n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n职业照射(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职业照射的分类及其代号n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附件3中职业照射的分类及其代号n职业照射涉及广泛的人类活动领域和数量众多的人群,对工作人员提供充分的
4、辐射防护对于安全、可接受地利用辐射、核能是非常重要的 辐射医学应用中的职业照射n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用辐射服务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n全世界生产的放射性同位素约80%90%用于医学目的n医用加速器占全世界加速器总数的一半n全世界放射工作人员大约75%在医务界n随着医用辐射日益广泛普及,我国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达十多万人辐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后,其能量传递给机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态和功能的后果。n在较大剂量的辐射全身照射后,机体的几乎所有系统、器官和组织均可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有害的健康后果。n在一定剂量辐射作用下,各组织所产生的损伤效应的严重程度有较大
5、的差异,这主要与各种组织的辐射敏感性有关。辐射生物效应 n电离辐射与细胞内具有生命功能的分子(例如DNA)的直接作用使原子键断裂。n无生命功能的分子(例如水分子)电离产生十分活跃的化学物质(自由基),它可攻击具有生命功能的分子系统。这些损伤可能改变细胞核内的编码信息,干扰细胞的化学性质和功能或者在物理性质上破坏一些含有消化酶的细胞膜。人体组织的辐射敏感性 根据放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将效应分为:n变化(change)是指辐射照射引起的轻微的效应,其可能有害,也可能无害;n损伤(damage)指辐射照射引起的某种程度的有害变化;n损害(harm)指辐射照射引起的临床上
6、可观察到的有害效应;n危害(detriment)为辐射照射所致受照人群及其后代损害(健康方面的损伤和其他效应)的数学期望值,即辐射所致一切有害效应(可能对人体有害躯体效应,也可能对后代有害遗传效应)n确定性效应(确定性效应(deterministiceffect):):是指发生的生物效应严重程度随着电离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生物效应,这种生物效应存在剂量阈值,只要剂量达到或超过剂量阈值效应肯定发生。如辐射皮肤损伤、白内障。n随机性效应随机性效应(stochasticeffect):是指生物效应的发生概率(而不是其严重程度)与电离辐射剂量的大小有关的生物效应,这种生物效应不存在剂量阈值。如辐射致
7、癌和遗传效应。根据辐射防护的需要按效应的发生机理ICRP将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分为a随机性随机性b确定性确定性n评价确定性效应,最适宜的量是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单位是Gy;不管何种类型的电离辐射或吸收介质,均可应用。n评价随机性效应,表示个人危险度的量是全身的有效剂量,单位是Sv;但在有可能发生急性损伤的大剂量照射时,不宜采用。按辐射作用产生损伤效应的客体辐射生物效应又可分为n躯体效应:辐射所致的、显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有害效应。确定性效应都属于躯体效应。n遗传效应:辐射所致的显现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有害效应。随机性效应可以是躯体效应(辐射诱发的癌症),也可以是遗传效应(损伤发生在受照者的后代)。
8、确定性效应 n机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机体的多数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并不因损失少量细胞而受到影响。n在电离辐射照射后,若某一组织损失的细胞数足够大,而且这些细胞又相当重要,主要表现为组织或器官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n当照射剂量很小时,产生损害的概率为零,若受照剂量高于某一水平(阈值)时,损伤概率很快增加到1(100)。当超过阈值以后,损伤的严重程度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严重。急性和慢性照射导致成人出现确定性效应(致畸效应除外)的大概剂量阈值(ED0)全身受照效应n正常人群受到较小剂量射线一次全身外照射后,主要出现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早期临床症状,在受照后12d内可自行消失,也可能出现血象改变。n在小
9、剂量照射情况下,症状的发生率与受照剂量的关系不如大剂量照射时明显,而且特异性较差。人体受到小剂量射线照射后早期临床表现GBZ1132006 n全身受到大剂量(一般大于1Gy)急性照射后可发生急性放射病n急性放射病分型依据:存活时间、主要受损器官和基本损伤、重要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结果等。n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剂量范围为110Gy,骨髓造血障碍是基本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感染和出血;n 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剂量范围1050Gy,肠道损伤是决定病情发展的基本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腹泻和呕吐,多发生血水便和血性便,水盐代谢紊乱十分严重,造血损伤已不能自身修复;n脑型急性放射病,照射
10、剂量在50Gy以上,主要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定向力障碍、肌张力增强、眼球震颤、抽搐、休克等。人类受低LET全身均匀急性照射诱发综合症和死亡的特定辐射的剂量范围ICRP-60,1991a,表B-2各型急性放射病的初期反应和受照剂量下限GBZ1042002造血系统n大于1Gy的急性全身照射经几分钟后就可以出现骨髓和淋巴结细胞的变化,伴有外周血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减少,第25周后白细胞数降到最低。n白细胞的减少程度取决于造血组织的受照范围、剂量、剂量率和剂量的时间分布。假如骨髓受到的照射区域较小,即使剂量高达3040Gy,可能只出现局部坏死和纤维化,而不影响全身造血功能。n对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急性受照
11、后如无高水平的治疗,LD50/60范围约为5Gy,平均值约,在这种剂量情况下,主要死因是骨髓干细胞丢失造成的骨髓功能丧失粒细胞减少引起的感染和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n长期职业照射条件下出现可觉察的造血功能降低的剂量率阈值高于0.4Gya1。皮肤 n皮肤放射损伤是最常发生的局部放射损伤。受照皮肤基底组织的进行性病理反应是局部辐射损伤的典型特征。n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X、及射线等)外照射所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溃疡。n皮肤受照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预后,因射线种类、照射剂量、剂量率、射线能量、受照部位、受照面积和身体情况而异。接受的剂量越高,病理演进
12、越快,预后越严重。n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职业性或医源性)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肤炎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n局部皮肤长期受到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累积剂量一般大于15Gy,受照数年后皮肤及其附件可出现慢性病变。n放射性皮肤癌:在电离辐射所致皮肤放射性损害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癌变前表现为射线所致的角化过度或长期不愈的放射性溃疡。辐射诱发皮肤癌属于随机性效应。皮肤辐射损伤临床表现的出现时间及受照剂量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GBZ106-2002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GBZ106-2002 眼晶体 nX射线、射线、中子及高能射线等电离
13、辐射,无论是局部的急性或迁延照射,还是全身的急性或迁延照射,都可能诱发眼晶体混浊。n电离辐射引起晶体混浊的潜伏期长短相差很大,最短6个月,最长35年,平均2-4年。年龄越小,剂量越大,潜伏期越短。放射性白内障n眼晶体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受到大剂量的外照射,或长时间超过眼晶体年剂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个人剂量档案记录显示累积剂量在2Gy以上(含2Gy),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晶体开始混浊;n具有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n除外其他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白内障;n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可诊断为放射性白内障。甲状腺 n放射性甲状腺疾病发生对象: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或非职业受照人员。n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14、可以发生于放射性落下灰、核电站事故、原子弹爆炸、急性事故性放射病、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职业性电离辐射照射等情况。n急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短期内受到大剂量急性照射后所致的甲状腺局部损伤及其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n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一次或短时间(数周)内多次或长期受射线照射后,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损伤。慢性放射性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放射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内外照射皆可诱发。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n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局部一次或短时间(数周)内多次大剂量受照或长期超剂量限值的全身照射所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组织受到电离辐射直接作用后,诱发甲状腺功能性或器质性损
15、害而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称为放射性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三碘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值降低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值升高。n放射性甲状腺良性结节:甲状腺组织受到大剂量或长期超剂量限值的照射后诱发的结节性病变。各种放射性甲状腺疾病的阈剂量、潜伏期和临床表现GBZ 1012002 性腺 放射性不孕症剂量阈值GBZ 107200随机性效应随机性效应n辐射致癌:当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一些细胞受损伤而死亡,而有些细胞发生了变异但没有死亡,有可能形成一个变异了的具有繁殖能力的子细胞克隆。由一个变异的但仍存活的体细胞生成的这个细胞克隆可能导致恶性病变,即发生癌症。辐射致癌是最主要的迟发的躯
16、体效应。这种发生概率(不是严重程度)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无关,不存在阈剂量,是随机性生物效应。n辐射遗传效应:如果辐射所致的变异发生在性腺细胞(精子或卵子),基因突变的信息会传给后代,而产生的损伤效应称为遗传效应。辐射致癌辐射诱发人体部分恶性肿瘤的潜伏期 遗传效应 n迄今为止在人的辐射流行病学调查中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遗传效应n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长期遗传流行病调查,马绍尔群岛居民受核试验落下灰污染、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追踪调查,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人群及职业照射和医疗照射受照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n动物实验研究中观察到辐射能诱发遗传效应,包括染色体畸变(结构改变或数目改变
17、)和基因突变(显性的和隐性的),不能排除辐射对人类有产生遗传损害的危险。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n在辐射应用和核能开发的初期,人们寄希望于健康监护解决辐射安全问题,随着人们对辐射损伤认识的深化和辐射防护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监护的局限性。n现代放射医学知识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告诉我们,在目前职业照射中,期望发现与职业照射有关的健康损害和疾病的可能性很小或不存在。n健康检查发现多为一般慢性病和多发病,即使对辐射敏感的造血系统指标的异常也很难做出与照射有关的肯定性判定。n多年实践已经证明,对医学监督目标的其他要求是不现实的,试图用以取代剂量监测、用以评价辐射防护计划的效能更是办
18、不到的。应该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降低和对辐射效应的进一步认识,创建一种更有针对性的医学监督制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 n检查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或事故)照射的健康检查。n 医学史调查 包括辐射照射史和各种毒物接触史的调查,既往患病史(包括职业病史),月经史,婚姻史,生育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及自觉症状等。体格检查n常规检查应包括内科、皮肤科和眼科检查。特殊岗位人员,例如核反应堆操纵员、高级操纵师等应增加心理测试。放射工作人员具备正
19、常的听觉、嗅觉、色觉、视力及触觉是保证放射安全的必要条件,检查时应予充分重视。n内科检查:营养发育状况、营养、身高、体重、血压、脉搏、浅表淋巴结、甲状腺、心、肺、肝、脾、肾、脊柱、四肢和神经系统等。n皮肤科检查:脱发,脱毛,出血紫癜,皮疹,干燥,脱屑,皲裂,色素沉着,色素减退,过度角化,多汗,疣状物,皮肤萎缩,溃疡等。n眼科检查:色觉、视力、眼前部、晶体、玻璃体、眼底。必要时检查视野。n心理检查:对核反应堆操纵员和高级操纵师应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测试。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量表(MMPI)测定的目的是了解被测试者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韦克斯勒智力量表(Wechsler)测
20、验被试者的智慧水平。血液及尿液常规化验检查n常规应包括血常规和白细胞分类,尿常常规应包括血常规和白细胞分类,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必要时可选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必要时可选作血糖、甲状腺功能、血清睾丸酮等检作血糖、甲状腺功能、血清睾丸酮等检查。查。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学检查 n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分析为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应急或事故检查时的必检项目。n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 1052002)中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加和/或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作为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n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急性事故
21、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是较好的近期照射的生物剂量计。n职业受照者由于长期受到小剂量和低剂量率的照射,一方面因所接触的射线种类、剂量、剂量率、受照部位、工作年限以及防护条件等不尽相同,另一方面辐射损伤和修复同时存在,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的产生和丢失交错发生,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与稳定性染色体畸变比例的不断变化都给职业受照者的剂量估算带来很大难度。n卫生部于2001年发布了行业标准用稳定性染色体畸变估算职业受照者剂量的方法(WS/T 2042001)。器械检查n常规应包括胸部常规应包括胸部X射线摄影(不作透视)、射线摄影(不作透视)、心电图和腹部心电图和腹部B超等检查。超等检查。检查周期nIAEA安全导
22、则职业辐射防护()对检查周期做了如下建议:“复查的频度通常与任何其他职业保健监护计划的相同。频度虽然取决于健康状况和工作类型,但典型的做法是每年或每两年复查一次。在工作的特点有可能把辐照造成的皮肤损伤仅限于局部的场合,特别是双手的场合,则应定期检查局部皮肤。”n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放射工作单位应当组织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应急或事故照射的健康检查n事故或应急照射的医学记录应尽可能完整,应详细记录应急照射的经过、防护情况、机体反应、详尽的体格检查,在在岗期间定期检查项目的基础上,可结合个人剂量监测或
23、生物、物理剂量估算和临床表现等具体情况。n所记载的剂量应标明是事故照射或应急照射所致,并及时报告审管部门。离岗后的医学随访n辐射的健康危害效应有许多是远期的,损害是缓慢的,甚至在离开辐射作业环境数年或数十年以后才出现,例如放射性白内障、慢性放射病、放射性肿瘤等等。n从职业病防治管理的角度来看,职业健康检查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离岗后的医学随访观察。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标准n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 982002),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要求总的原则是,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在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都能准确无误地、安全地履行其职责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以及体质能力,不至于引发导致危害公众安全和健康的误
24、操作。基本要求n明确的个人和家庭成员的既往史、放射线及其他理化有害物质接触史、婚姻和生育史、子女健康情况等,均应予以记录;n目前健康状况良好:正常的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免疫、泌尿生殖系统以及正常的皮肤粘膜毛发、物质代谢功能等;正常的造血功能,如红系、粒系、巨核细胞系等,均在正常范围内;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精神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正常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以及正常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正常;尿和精液常规检查正常。外周血常规的要求:男性,血红蛋白120160g/L,红细胞数()1012/L;女性,血红蛋白110150g/L,红细胞数()1012/L;就业前
25、,白细胞总数(10)109/L,血小板数(110300)109/L;就业后,白细胞总数()109/L,血小板数(90300)109/L。核电厂放射工作人员的特殊健康要求n 头颈部及人体外形适于穿着和有效使用个人防护用具;n嗅觉能觉察燃烧物和异常气味;n视觉未矫正视力大于,周围视野120或更大,有立体视觉和足够的深度感;n触觉通过触摸能分辨各种形状的控制按钮和手柄等。放射性厂矿和内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特殊健康要求 胸部X线照片和心肺功能正常;电测听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痰细胞检查和尿中放射性核素检查正常。不应(或不宜)从事放射工作的健康条件 n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及不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中对外周血象要求任何一条者;n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n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n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n严重的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n严重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n严重的内分泌系统疾病;n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n严重的皮肤疾病n严重的视听障碍;n严重的听力障碍。n恶性肿瘤,有碍于工作的巨大的、复发性良性肿瘤。n严重的、有碍于工作的残疾、先天畸形和遗传性疾病。n手术后而不能恢复正常功能者。n未完全恢复的放射性疾病(指就业后)或其他职业病等。n其他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未能控制的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