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ppt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社会保险基金筹集遵循的总原则社会保险基金筹集遵循的总原则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的原则。横向收支平衡即当期某项社会保障项目所提取的基金总和应与其所需支付的费用总和保持平衡;纵向平衡即被保险者在享受该项保险待遇期间的所提取的基金总和应与其在投保期间需支付费用总和保持平衡。第三章第三章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宏观经济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较多的积累有利于缓解求大于供的状况;在宏观经济供大于求的状况下,较多的积累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源有效
2、配置的原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权衡资源的投入方向。社会保险基金是用于抵御风险的。如果我们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之内,则成本也可以降低。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取决于社会保险水平的确定。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含义 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按照一个较短的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即本预算期内社会保险费的收入仅仅满足本预算期内的社会保险金给付的需要。平衡模型:C=B*D 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现收现付制的理论模型(原理:以支定收)当年保费收入=当年养老金给付收入指标 C=保费率=保费收入/工资总额 给付指标 B=工资替代率=养老金P/社会平均工
3、资W其它指标 D=制度瞻养率=退休人口R/在职人口E=抚养比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现收现付制的理论模型分析财务平衡机制:以支定收,略有结余避免费率调整过于频繁,防止短期内经济或其他突发事件可能出现的收支波动。给付机制大多为DB;政府单独预算或统一预算(政府集中管理)再分配本质:代际间再分配 inter-generational redistribution即正在工作的一代人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当年已退休一代人的养老金支出,收入从工作一代人向退休一代人分配,当目前正在工作的一代人退休后,其养老金来源于与其同处一个时期的正在工作的下一代人的收入。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现收现付制的理论模型分析给付机
4、制的两方面决定因素:P/W;R/E制度正常运行的两个基本前提:工资替代率与制度赡养率基本稳定工资替代率具有刚性赡养率在不同人口结构下具有不稳定性、且与退休制度密切相关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现收现付制的制度评价 制度易建,给付及时。(无基金积累过程)无通货膨胀之忧。(年度平衡为基准,保险金指数调节机制实施方便)再分配功能较强。(DB)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优优 点点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现收现付制的制度评价 现收现付制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财务危机:抚养比的变动受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财务危机:抚养比的变动受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 现收现付制的收入替代具有刚性。社会保险计划提供的退休收入与在职期
5、间收入的比率社会保险计划提供的退休收入与在职期间收入的比率具有调高不调低的特点;制度给付不低于承诺水平;具有调高不调低的特点;制度给付不低于承诺水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给付水平须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给付水平须提高;退休年龄推迟困难。退休年龄推迟困难。现收现付制可能诱发代际矛盾。最早享受者受益,即在机制上表现出明显的付出少而最早享受者受益,即在机制上表现出明显的付出少而获益大的再分配特征。人口失衡,制度可能因代际之获益大的再分配特征。人口失衡,制度可能因代际之战瓦解;透明度与战瓦解;透明度与 激励机制相对有限。激励机制相对有限。缺点缺点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现收现付
6、制对国民储蓄的影响Martin Feldstein 1974:替代效应与退休效应的综合结果决定储蓄结果,资产效应大于退休效应私人储蓄减少,反之增加。如果二者相等,国民储蓄不受影响。其研究结论表明PAYG对私人储蓄有挤出效应(1929-1971年美国的实证分析)挤出储蓄:即人们既然可以从公共养老金计划中获得养老金收益,就可能减少为退休期消费而在工作时期积累财产的需要,这叫做“资产替代效应”。挤进储蓄:由于现收现付制提供了较为安全的退休待遇,可能会诱使人们提前退休。提前退休意味着工作期的缩短和退休期的延长,这反过来又要求人们在工作期有一个比较高的储蓄率。这叫做“引致退休效应”。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
7、三章现收现付制对国民储蓄的影响Robert Barro 1978:社会保障有可能被个人代际转移支付所补偿,抵消一部分挤出效应;如果不同的人都具有相同的偏好、工作岗位、禀赋、税资及社会保险缴费率,那么退休年龄就不会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引入而受影响。引入遗产动机,认为社会保障对私人的储蓄的挤出效应为零。现收现付制的PARETO效应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计划是一种代际再分配的计划,由于世代的无限延续,总是存在帕累托有效配置可能。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基金制基金制的含义 基金制基金制又称基金积累制、完全积累制,是指在任何时点上累积的社会保险费总和连同投资收益,能够以现值清偿未来的社会保险金给付需要。平衡
8、模型:C=B*(M/N)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基金制的理论模型雇员第一年有供款cWcW(c为费率,W为起始工资)工资增长率为g g 基金收益率为r r,供款每年以1+1+g g的速度增长 基金积累以1+1+r r的速度复利增长纳费年数为n n年 领取年数为mm年,给付率 b bm年给付的现值退休基金累积值为: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基金制的理论模型(续)在工资增长率等于基金收益率时,C=b*(m/n)C=b*(m/n)【m/nm/n自我负担率】自我负担率】选择个人账户的前提:基金收益率高于工资增长率自我负担率(m/n)小于制度赡养率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成本比较养
9、老保险成本指提供一定的养老给付所需要的缴费和管理费用。现收现付制决定于制度的抚养比,抚养比越高,养老金制度的成本越高。基金制的养老金待遇由缴费水平、积累基金的投资收益率、缴费年数和退休后生存年数决定。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l当M/N=D(抚养比);r=g(工资增长率);两者成本相等。l当M/N=D;rg;基金制成本低。l当M/ND;rg;现收现付制成本低。l当M/ND;r=g;现收现付制成本低。l当M/ND;r=g:基金制成本低。基金制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成本比较m年给付的现值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基金制的理论模型分析财务平衡机制DC制:保费及投资收益在退休时的终值=未来养老金给付在退休时
10、的现值再分配本质:同代自养 intra-generational redistributionDC个人账户只存在个人生命周期收入再分配,基本上无社会再分配。给付机制的决定因素:c缴费率,r基金收益率,m领取年限,n纳费年限,g影响替代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基金制的制度评价 运行机制透明度较高 缴费与给付挂钩,有较强的激励机制 生命周期内自养,有利于抵御人口老龄化 与资本市场的互动性优优 点点投资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基金管理成本及其营运风险再分配功能问题缺缺 点点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基金积累制对国民储蓄的影响l若国民消费倾向不变,强制储蓄会代替部分自愿储蓄,则国民总储蓄不变,反之国民总储蓄则有
11、可能增加。l当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轨时,国民总储蓄有可能增加。l从长期看,基金制可以相对增加国民的长期储蓄。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三章基金积累制对国民储蓄的影响l世界银行(1997)的观点:积累制有增加居民储蓄、促进资本形成的潜力。l戴维斯(E.P.Davis)有关理论:基金积累制养老计划对个人储蓄的影响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即针对一个具体经济而言,通过养老基金而实行强制储蓄和个人储蓄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可以进行有目的调整的。短视行为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l其它:狄克斯-米罗(Dicks-Mireaux)和金(KING)发现年金和储蓄之间存在很大的抵消,而舒尔茨(Schulz)却发现年金和储蓄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保险 基金 管理模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