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1章水分生理.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植物生理学第1章水分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第1章水分生理.ppt(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本书内容第一篇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包括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和光合作用第二篇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包括呼吸作用、有机物代谢(次生代谢)、有机物运输。第三篇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信号转导、生长物质、光形态建成、生长生理、生殖生理、成熟和衰老、抗性生理。代谢(metablolism):是指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繁殖和运动)过程中化学变化(包括物质合成、转化和分解)的总称。分为:同化(assimilation)或合成代谢(anabolism)异化(dissimilation)或分解代谢(catabolism)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Chapter1PlantWaterMetabolismCont
2、entsinbrief:AbsorptionofwaterTransportofwaterLossofwater(transpiration)Irrigation本章内容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第四节蒸腾作用第五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1、植物对水分的需要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90%;旱生地衣6%,一般植物5585%同一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含水量有变化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含水量不同生长旺盛部位如根尖、芽、幼叶6090%;生长缓慢部位如主干3560%;体眠种子515%凡生命代谢活动旺盛处含水量高。1、1植物的含水
3、量测定含水量的指标:含水量=(鲜重-干重)/鲜重100%WC=(FW-DW)/FW100%相对含水量=(鲜重-干重)/(饱和鲜重-干重)100%RWC=(FW-DW)/(SFW-DW)100%干重的测定:105杀青15min,85烘干至恒重(一般48h)。1、2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水分在植物体内以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存在。束缚水(bound water):是指牢固地与细胞内的胶体颗粒吸附而不易流动的水。自由水(free water):距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移动的水。自由水可参加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而束缚水不能。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例决定了原生质胶体所处的状态:比例大时,原生质颗粒均匀地分散在
4、水中,颗粒之间联系弱,胶体呈溶液状态,这种胶体称为溶胶sol;反之,原生质胶粒相互联结成网状而水分子分布于网眼中,胶体失去其流动性而凝结为固体的状态,称为凝胶gel。当原生质呈现溶胶状态时,植物代谢旺盛;凝胶状态时,代谢缓慢,但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增大。1、3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1.水分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7090%),水分的多少决定植物代谢活动的强弱。2.水分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或产物。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水分使植物保持固有姿态,枝叶挺立,以进行各种活动(光合作用在缺水1012%时受影响,缺水20%明显受抑制)。5.水分能使细胞保持紧张度,细胞只有处于膨胀状态才能扩大
5、、分裂,这是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6.水可以调节环境微气候,增加湿度,改善土壤及地表大气成分,具生态作用。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细胞吸水主要有3种方式: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一、扩散(diffusion):水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水分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动力为浓度梯度。二、集流(mass flow):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的共同移动。动力为压力梯度。植物体内水分的集流主要通过质外体,尤其是导管系统。细胞间水分集流则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aquaporin),包括质膜上和液泡膜上的内在蛋白。水分的跨膜运送与水孔蛋白水孔蛋白(aquaporin)是一种位于质膜、
6、液泡膜和某些细胞器膜上的主要内在蛋白(MIP),MW2630KD,它由6个-helix跨膜而成通道,允许水分子通过。水分通过水孔蛋白迁移的速度远远大于通过脂双分子层的速度。水分跨膜运输途径示意图水分跨膜运输途径示意图(Buchanan et al.2000Buchanan et al.2000)A水分子通过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水分子通过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 B水分子通过膜脂间隙进人细胞水分子通过膜脂间隙进人细胞水孔蛋白的结构(依据水孔蛋白的结构(依据Buchanan et al.2000修改)修改)水孔蛋白的三维结构模型水孔蛋白的三维结构模型(引自引自Maeshima,2001)2003年诺贝
7、尔奖10月8日诺贝尔化学奖名单上的两位科学家是美国人阿格雷(PeterAgre)和麦金农(RoderickMacKinnon),他们的发现都涉及到了“细胞膜上的通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化学教授Agre发现了水孔蛋白。洛克菲勒大学的MacKinnon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绘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钾离子通道(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图。水孔蛋白的两篇文献Chrispeels Maarten J.,Crawford Nigel M.,and Schroeder Julian I.(1999)Proteins for Transport of Water and Mineral Nutrien
8、ts across the Membranes of Plant Cells.ThePlantCell,11:661675侯彩霞,黄昊,汤章程。植物细胞的水孔蛋白。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33(2):151156关于查找文献通过google、baidu等查找。图书馆中文献查找:中文(维普、cnki、万方)外文(elsevier、springer等)。或者在google、baidu中直接查找某个杂志后,到其主页下载。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向网友或作者索取。几个网址:小木虫生物谷三、渗透作用(osmosis)动力为水势梯度。水势的概念及水的迁移1、自由能、化学势、水势1.)自由能)自由能(free e
9、nergy):体系内可以用于做功的能量。而束缚能(bound energy)是不能用于做功的能量。2.)化学势)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指一个体系中,在恒温恒压下1mol某物质的自由能(偏摩尔自由能),用表示。它衡量物质反应或做功的能量。规定纯水的化学势为0焦耳/摩尔(N m/mol)。3.B物质从体系1体系2,当 B 0,而在剧烈蒸腾时细胞压力势0。3.g 是重力势(是重力势(gravity potential),),是水分因为重力下移与相反力量相等时的力量。是水分因为重力下移与相反力量相等时的力量。即因为重力作用使植物细胞即因为重力作用使植物细胞 内水分下移的力量。
10、内水分下移的力量。4.在提到干种子、细胞壁、干土壤时,经常提到水势的另一组分衬质势mm is the matric potential(衬质势衬质势)衬质势是由于胶体物质的亲水性和毛细管对水的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一般说,在植物细胞形成液泡前衬质势很低(负值很大),而在形成液泡后衬质势很小。成熟的有液泡的植物细胞水势时只考虑:w=+p;另外,另外,干种子:=m;质壁分离时:w=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一般说来,植物细胞在形成液泡前,是靠吸胀作用(imbibition)吸水,即通过亲水胶体的低衬质势吸水,而在形成液泡后靠渗透作用吸水。这些方式都是被动的,不消耗代谢能。细胞间水流的方向:高水势细胞低水
11、势细胞。细胞间水分移动s=-8巴p=4巴w=-4巴s=-10巴p=5巴w=-5巴甲细胞已细胞问题:问题:MRT;M的的NaCl溶液中,充分平衡后,测溶液中,充分平衡后,测得其渗透势为得其渗透势为 -0.7RT,假定假定i蔗糖蔗糖=1,iNaCl=2,问问甲、乙两细胞谁的压力势大:甲、乙两细胞谁的压力势大:取出两细胞取出两细胞后紧密接触,水分流动方向如何?后紧密接触,水分流动方向如何?若破坏细若破坏细胞壁和质膜,水分又如何流动?胞壁和质膜,水分又如何流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未发生质壁分离未发生质壁分离 初始质壁分离初始质壁分离 原生质体与原生质体与 细胞壁完细胞壁完 全
12、分离全分离角隅细胞水势、溶质势、压力势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细胞水势、溶质势、压力势与细胞体积的关系4、测定水势及其组分的方法测水势:热电偶法;压力室法;小液流法测渗透势:冰点下降法、质壁分离法、蒸汽压增加法测压力势:压力探针法土壤土壤植物植物大气连续体中的水势大气连续体中的水势一般说来,土壤水一般说来,土壤水势势植物根水势植物根水势茎木质部水势茎木质部水势叶叶片水势片水势大气水势,大气水势,使根系吸收的水分使根系吸收的水分能够不断运往地上能够不断运往地上部分。这使土壤部分。这使土壤植物植物大气成为一大气成为一个连续整体(个连续整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
13、PAC)。)。1.3.1.3.1 1植物根系吸水植物根系吸水1.3.1.1 1.3.1.1 根系吸水的部位根系吸水的部位 叶面吸水,但数量很小。叶面吸水,但数量很小。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系。根系吸水的部位主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系。根系吸水的部位主要是在根尖。其中以要是在根尖。其中以根毛区的吸水能力最强根毛区的吸水能力最强。这是。这是因为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同时根毛细胞壁的因为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同时根毛细胞壁的外部有果胶,亲水性强;根毛区疏导组织发达。外部有果胶,亲水性强;根毛区疏导组织发达。所以,移栽苗木时,宜带土移栽,这可尽量保护更多所以,移栽苗木时,宜带土移栽,这可尽量保护更
14、多根尖。根尖。3根系吸水及水分向上运输1.3.1.3.根系吸水的途径根系吸水的途径 植物根部吸水主要通过根毛、皮层、内皮层,再经中柱植物根部吸水主要通过根毛、皮层、内皮层,再经中柱薄壁细胞进入导管。水分在根内的薄壁细胞进入导管。水分在根内的径向运转径向运转有有质外体质外体、跨膜跨膜途径途径和和共质体共质体等三条途径;水分在等三条途径;水分在轴向运输轴向运输通过导管。通过导管。1质外体途径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所谓所谓质外体质外体是指由细是指由细胞壁、细胞间隙、胞间层以及导管的空腔组成的部分。胞壁、细胞间隙、胞间层以及导管的空腔组成的部分。水分通过质外体进入根内部质
15、外体空间并运输。水分通过质外体进入根内部质外体空间并运输。2共质体途径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共质体共质体是指由一个个是指由一个个生活的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组成的连续整体。生活的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组成的连续整体。水分通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个细胞的过程称为共质体途径。水分通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个细胞的过程称为共质体途径。3.跨膜途径跨膜途径(transmembrane pathway):水分在细胞间跨):水分在细胞间跨质膜和液泡膜的运输途径。一般要跨质膜和液泡膜,因此水质膜和液泡膜的运输途径。一般要跨质膜和液泡膜,因此水分移动阻力较大。分移动阻力较大。凯氏带凯氏带是限制水分吸收
16、运输的重要结构。是限制水分吸收运输的重要结构。中柱鞘1.3.1.3.根系吸水的动力根系吸水的动力 植物根系吸水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依靠根系植物根系吸水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依靠根系本身的活动产生的本身的活动产生的根压根压,即主动吸水;二是依靠叶片的,即主动吸水;二是依靠叶片的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蒸腾拉力,即被动吸水。,即被动吸水。(1)主动吸水)主动吸水由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称为主动吸水由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称为主动吸水(active absorption of water)。)。根的主动吸水具体反映根的主动吸水具体反映在根压上。在根压上。根压
17、根压(root pressure),),是指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是指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根的主动吸水可由根的主动吸水可由“伤流伤流”和和“吐水吐水”现象证实。现象证实。水稻、油菜的吐水现象水稻、油菜的吐水现象伤流和根压示意图伤流和根压示意图A:伤流液从茎部切口流出 B:用压力计测定根压(2)被动吸水被动吸水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分便从叶子的气孔和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水分便从叶子的气孔和表皮细胞表面蒸腾到大气中去,其表皮细胞表面蒸腾到大气中去,其w降低;失水降低;失水的细胞便从邻近水势较高的叶肉细胞吸水;如此的细胞便从邻近水势较高的叶肉
18、细胞吸水;如此传递,接近叶脉导管的叶肉传递,接近叶脉导管的叶肉细胞向叶脉导管、茎细胞向叶脉导管、茎的导管、根的导管和根部吸水;这样便形成了一的导管、根的导管和根部吸水;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的水势梯度,使根系再从土壤中吸水。个由低到高的水势梯度,使根系再从土壤中吸水。这种植物因蒸腾作用所产生的吸水力量,叫做这种植物因蒸腾作用所产生的吸水力量,叫做“蒸腾拉力蒸腾拉力”(transpiration pull)。)。由于吸水的由于吸水的动力源于叶的蒸腾作用,故把这种吸水称为根的动力源于叶的蒸腾作用,故把这种吸水称为根的被动吸水(被动吸水(passive absorption of water)。)
19、。蒸腾蒸腾拉力是蒸腾旺盛季节中植物吸水的主要动力。拉力是蒸腾旺盛季节中植物吸水的主要动力。1.3.1.3.影响根系吸水的外部因素影响根系吸水的外部因素 土壤因素土壤因素以及影响蒸腾的以及影响蒸腾的大气因素大气因素均影响根系吸水。大气因素均影响根系吸水。大气因素是通过影响蒸腾而影响蒸腾拉力,间接影响吸水。是通过影响蒸腾而影响蒸腾拉力,间接影响吸水。这里主要讨论土壤因素。这里主要讨论土壤因素。(1 1)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着根系吸水。土壤水分状况直接影响着根系吸水。土壤中的水分按物理状态可分土壤中的水分按物理状态可分为三类:毛细管水、重力水和束缚水(或称吸湿水)。为三类:毛
20、细管水、重力水和束缚水(或称吸湿水)。永久萎蔫系数永久萎蔫系数:植物萎蔫后,放到阴凉处仍不能恢复时,土壤含水:植物萎蔫后,放到阴凉处仍不能恢复时,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干重的比值。量与土壤干重的比值。只有超过只有超过永久萎蔫系数永久萎蔫系数以上的土壤水分才是植物的可利用水。以上的土壤水分才是植物的可利用水。土壤可利用水与土壤物理条件有关,粗砂、砂壤、壤土、黏土土壤可利用水与土壤物理条件有关,粗砂、砂壤、壤土、黏土中可利用水分依次递减。中可利用水分依次递减。(2)土壤通气状况)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的通气状况对根系吸水影响很大。试验证明,用土壤的通气状况对根系吸水影响很大。试验证明,用CO2处理处理根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生理学 水分 生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