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结构组成》PPT课件.ppt





《《景观结构组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结构组成》PPT课件.ppt(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景观结构组成1 景观结构 景观是由景观元素组成,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景观元素有三种类型:1 斑块(patch)2 走廊(corridor)3 基质(matrix)2.1 斑块(patch)定义: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例:天空的云、嵌花路面的石子。2.1.1 起源与类型(起源原因、特点)1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原因: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采伐后的森林,草原烧荒,地表煤矿 干扰是引起生态系统格局显著偏离其常态的事件。举例:风、火、冰雹、山崩、虫害等。干扰内、外因(如火灾)短期、长期短期特点:具有最高的周转率、持续时间最
2、短、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2 残存斑块(remant patch)原 因:由包围着一小块未受干扰地区的大范围干扰造成的.举 例:寒冷过后阳坡上留下的鸟巢、火灾大火过后残留的一片森林 松弛期:某些种群灭绝速率升高的时期。调整期:物种变动速率增高的时期。3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原因: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引起。例如:长白山植物垂直分布、森林中的沼泽 特点:存留时间长、周转率低。4 引进斑块(introduced patch)原因:人类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就产生了引进斑块。(1)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原因:由人种植植物而产生的特点:人维护
3、、存留时间长(2)聚居地(homes habitation)特点:受人干扰的景观中最显著并无处不在的景观成分之一。物种:人、引进的动植物、不慎引入的害虫、从异地移入的本地 种 例如:村落、城镇斑块持久性时间未干扰 在斑块内干扰 在本底中干扰长期干扰单一干扰(短期)环境资源斑块 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进斑块斑块的持久性与稳定性2.1.2 斑块的大小 1 面积对能量和养分的影响 一般的情况总是大斑块比小斑块含的能量和养分丰富。也有不同,比如,一个小斑块(麦田)从边缘到内部我们会 发现边缘产生的产量高于内部。原因:充分利用光、温度、水、且竞争少。动物的分布也会因边缘内部的喜爱程度而有所不同。许多野兔、野
4、鸡等喜欢在边缘地带活动,食草与食肉动物也经常在边缘地带活动,边缘单位的生物量也高于内部。边缘地带植物密度高于内部,故营养也高于内部地带,由于小斑块的饿边缘/内部比大于大斑块,因此小斑块单位面积的能量与物质不同于大的斑块。大斑块比小斑块有更高的营养级的动物,并且食物链也更长。2 面积对物种的影响 (1)岛屿 在生物群落里,物种的多样性随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岛上种数与面积大小的关系的三种解释:S=CAZ种的丰富度面积S=CAZ S-多样性 A-面积 C-比例常数 Z-大岛屿物种多稀有种多小岛近亲繁殖 分析表明,大致的规律是面积增加10倍,物种增加2倍;面积增加100倍,物种增加4倍;即面积每增加10
5、倍,所含的物种数量成2的幂函数增加,2是个平均值,通常在1.43.0之间。这种关系的另一层含义表明,如果原生生态系统保存10%的面积,将有50%的物种保存下来。如果保存1%的面积,则会有25%保存物种被保存。1967年麦克阿瑟和威尔逊创立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他们认为岛屿钟的多样性取决于物种的迁入率和灭绝率,而迁入率和灭绝率与岛屿的面积、隔离程度及年龄等有关。S=f(+生境的多样性-干扰+面积-隔离程度+年龄)(1)陆地景观 陆地景观与岛屿有所不同,斑块的边界并不明确,并且隔离程度的重要性降低。S=f(+生物多样性-(+)干扰+面积+年龄+本底异质性-隔离程度-边界不连续性)物种多样性速率迁入灭
6、绝小大SsSLP物种多样性速率P灭绝迁入远近SNSF区别:障碍物不同海岛的隔离是与大陆相对而言岛屿与陆地景观的形成时间大相径庭与边缘的作用设计保护区时,面积比较关键。主要保护:1 较高的当地物种多样性 2 稀有种和濒危种 3 稳定的生态系统3 森林的破碎化及其生态后果 物种生存环境危机 树木的变化 动物的变化 鸟类 昆虫4 斑块与自然保护区 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多 完整比破碎要好 尽量减少隔离度 簇状比线状好 走廊连接 圆形较好 斑块的形状 形状与面积同等重要 例如:鸟、昆虫觅食,巢域一般为长方形。1 生态学意义 形状分析可了解物种动态(物种分布是稳定、扩展、收缩、还是迁移甚至以了解迁移路线
7、)斑块的形状对生物的散布和觅食具有重要作用。斑块的形状与环境变化及更新过程有关。园林设计,采取不同斑块形状,收到不同的艺术效果。D-形状系数 L-斑块固边长度 A-斑块面积 D值说明某一斑块周边长度与面积同该斑块相等的圆的圆周长之比,比值为1为圆形,比值越大说明该斑块周边越发达形状系数 2 边缘与边缘效应 定义:边缘是指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交而形成的狭窄地区。斑块的边缘部分有不同于内部的物种组成和过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边缘效应。特点:由一种环境条件组合、过渡为另一种环境条件组合,由一类动植物组合过渡为另一类动植物组合,不仅包括两个生态系统内部的成分并且有其特有的成分。边缘的类型:固有边缘(in
8、herent edge):环境资源上的差异造成的边缘。特点:过渡缓慢、连续性强、变化很小。举例:森林和沼泽之间的边缘 诱导边缘(induced edge):天然或人为干扰造成的边缘。特点:过渡显著、存在时间短。举例:森林与火烧迹地之间的边缘。边缘宽度的影响因子:a 太阳角向赤道方向超过向极地方向的宽度。b 温带超过热带 c 主风超过其他风向 d 斑块与本底垂直结构差异越大,边缘宽度差异越大。根据对边缘或内部的反应,将生物分为:边缘种(edge species)和内部种(interior species)边缘种和内部种将动物分成三类:a 对两个生态系统均有要求 b 对边缘的特殊生境有特殊的要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景观结构组成 景观 结构 组成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