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共聚合聚合反应.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链式共聚合聚合反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链式共聚合聚合反应.ppt(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节链式共聚合反应n6.1 概述n共聚合反应n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与的链式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合反应(copolymerization),所得产物称为共聚物。n2.分类:i/由参加共聚的单体组分:二元共聚、三元共聚、多元共聚;ii/由聚合机理:自由基共聚合、离子共聚合和配位共聚合。n3.意义:i/是聚合物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共聚物的性能既不同于均聚物,又不同于由几种均聚物组成的混合物,而是均聚物性能的综合和互补。例:聚苯乙烯是一种抗冲击强度低,耐溶剂性能差的易碎塑料。苯乙烯与丙烯睛共聚可提高苯乙烯均聚物的冲击强度和耐溶剂性能;苯乙烯和丁二烯共聚可得到具有弹性的丁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
2、、丙烯睛的三元共聚物可同时提高改进材料的抗冲击强度、耐溶剂性及弹性。ii/能够扩大聚合反应的单体范围;例:1,2-二苯乙烯在自由基引发聚合时只能形成二聚体,顺丁烯二酸酐在自由基聚合时仅得到低分子量物质。但这两种单体的混合物却能很好地发生共聚反应,得到组成为1:1的共聚物。iii/通过共聚反应研究可了解不同单体和链活性种的聚合活性大小、有关单体结构与聚合活性之间的关系、聚合反应机理多方面的信息等,完善高分子化学理论体系。n6.1.2 共聚物类型(双组分)二元共聚物根据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的排列方式可分四类:n(1)无序(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两种单体单元的排列没有一定顺序
3、,A单体单元相邻的单体单元是随机的,可以是A单体单元,也可以是B单体单元。AAABAABAABBABABAAB 这类共聚物命名时,常以单体名称间加“-”或“/”加后缀共聚物,如:乙烯-丙烯共聚物n(2)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有规律地交替排列,A单体单元相邻的肯定是B单体单元。ABABABABABABABABABABABAB 命名与无规共聚物类似,但在后缀“共聚物”前加“交替”,如: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 (3)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成段排列。AAAAAAAAAAAABBBBBBBBBBBBBn(
4、4)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以其中一单体组成的长链为主链,另一单体组成的链为侧链(支链)与之相连。命名时常以主链聚合物的名称“接”支链聚合物名称。n6.2 二元共聚合方程与竞聚率 二元共聚产物的组成(单体单元的含量)与单体组成及单体相对活性之间的关系可从动力学上进行推导。n6.2.1 共聚机理n1.机理:与均聚反应基本相同,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和链终止等基元反应,但在链增长过程中其增长链活性中心是多样的。n2.竞聚率:均聚与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定义为竞聚率,用r表示。r1=k11/k12 r11表示M1*优先与M1反应发生链增长;r11,F1f1曲线在对角线的上方,
5、若r11,r2 1(或 r1 1):在这种情形下,共聚单体对中的一种单体的自聚倾向大于共聚。另一种单体的共聚倾向则大于自聚倾向。F1-f1曲线特征:其F1-f1曲线与一般理想共聚相似,当r1 1,r2 1时,曲线在对角线上方;当r1 1时,曲线在对角线的下方,都不会与对角线相交,但曲线是不对称的。当r11,r21时(或r11),得到的实际上是两种单体的均聚物。当r1(或r2)特别大,而r2(或r1)接近于0,则实际上只能得到M1(或M2)的均聚物。F1-f1曲线特征:其F1f1曲线为一对角线。nii/r11,r2 相同单体单元连接的几率,得到无规共聚物。F1-f1曲线特征:其显著特征是F1-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链式 共聚 聚合 反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