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质量控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质量控制.pptx(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ompanyLOGO遗传控制标准化遗传控制标准化微生物控制标准化微生物控制标准化环境设施标准化饲料营养的标准化 实验动物的实验动物的四个四个“标准化标准化”GB14925 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 GB14923 实验动物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GB14922.1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检测 GB14922.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检测 GB14924.1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 GB14924.2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卫生标准GB14924.3 实验动物小鼠、大鼠配合饲料 GB14924.4 实验动物兔配合饲料GB14924.5 实验动物豚鼠配合饲料GB14924.7 实验动物犬配合饲
2、料 GB14924.8 实验动物猴配合饲料 GB14924.6 实验动物地鼠配合饲料GB/T 14927.1 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方法GB/T 14927.2 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皮肤移植法GB/T 14926.4214926.43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1)GB/T 14926.114926.6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2)GB/T 14926.814926.17 GB/T 14926.41 GB/T 14926.4414926.49GB/T 14926.5014926.55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3)GB/T 14926.1814926.32 实验动物检测方法
3、(4)GB/T 14926.5614926.64 GB/T 18448.118448.10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 GB/T 14924.9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 GB/T 14924.10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氨基酸的测定 GB/T 14924.12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测定 GB/T 14924.11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维生素的测定GB/T 17998 SPF鸡微生物学监测总则 v微生物质量控制要求:微生物质量控制要求: 要求生产的实验动物达到预定的微生物质量标准,而且动物实验过程也要执行同样的微生物质量标准。 污染源污染源生物材料实验动物宠物工作人员饲养材料设施与
4、仪器实验动物无菌动物无菌动物GF,悉生动物,悉生动物GN1234普通动物,普通动物,CV清洁动物,清洁动物,C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20012001版国家标准根据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级对实验动版国家标准根据微生物和寄生虫等级对实验动物等级进行了重新设定。物等级进行了重新设定。v小鼠小鼠 清洁级清洁级 SPFSPF级级 无菌无菌级级v大鼠大鼠 清洁级清洁级 SPFSPF级级 无菌无菌级级v地鼠地鼠 普通级普通级 清洁级清洁级 SPFSPF级级 无菌无菌级级 v豚鼠豚鼠 普通级普通级 清洁级清洁级 SPFSPF级级 无菌无菌级级v家兔家兔 普通级普通级 清洁级清
5、洁级 SPFSPF级级 无菌无菌级级v犬犬 普通级普通级 SPFSPF级级v猴猴 普通级普通级 SPFSPF级级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定义:定义:不带有动物烈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不带有动物烈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的动物。体的动物。饲养条件:饲养条件:普通开放环境普通开放环境来源:来源:经微生物学检查不带有上述病原体的动物,经微生物学检查不带有上述病原体的动物,或或SPFSPF动物降级。动物降级。应用:应用:豚鼠、兔、犬、猴等大动物的实验研究。豚鼠、兔、犬、猴等大动物的实验研究。普通动物特点:普通动物特点:1、微生物学特点 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
6、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2、饲养管理 饲养于开放系统。但仍然对温度,湿度,饲料,垫料,饮水,卫生等有一定控制。3、生理学特点 外观健康,饮食排泄正常,无异常分泌物,无临床症状,脏器无眼观病灶。普通动物的应用:普通动物的应用:v可作为生物医学中教学示教v作为某些科学研究为探索方法而从事的预试验v不可用于科研、生产和检定 由于普通级动物繁殖力强,生产量大,生产成本低,适宜作一般性的教学实验和预实验用。清洁动物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ean animal,简称,简称CLCL动物)动物)定义:定义:微生物控制级别介于微生物控制级别介于SPFSPF动物和普通动物之动物和普通动物之
7、间的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间的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饲养条件: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屏障系统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来源:来源:SPFSPF动物扩群动物扩群应用:应用:各种科研、教学用大小鼠各种科研、教学用大小鼠清洁级动物特点:清洁级动物特点:1、微生物特点 清洁级动物比普通级动物要求排除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多,但比SPF动物少。清洁级动物除肉眼观察无病外,尸体解剖时,主要脏器、组织无论是肉眼观看还是病理组织切片均应无病变。2、饲养管理 清洁级动物饲养于温湿度恒定的万级空气净化的屏障系统中。 其
8、所用的饲料、垫料、饮用水、笼器具等都经过消毒灭菌处理。 工作人员需换灭菌工作服、鞋、帽、口罩等进入动物室进行操作。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简称SPFSPF动物动物) )定义:定义:指不携带普通动物、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指不携带普通动物、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大的病原。饲养条件:饲养条件:屏障系统内屏障系统内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 /隔离器内隔离器内保种保种最
9、初来源:最初来源:将无菌动物将无菌动物/ /悉生动物转移到屏障系统悉生动物转移到屏障系统中饲养繁殖中饲养繁殖SPF动物特点:动物特点:1、微生物特点 SPF动物除一、二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研究实验干扰大的病原。2、来源 SPF动物来源为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3.饲养管理 SPF动物必须饲养在温湿度恒定的万级空气净化的屏障系统中,实行严格的微生物控制。二、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质量监测(一) 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危害1、威胁人类健康。如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感染人致病。2、影响动物生产。如兔出血热病毒、犬瘟热病毒等的感染
10、导致动物的大批死亡。3、影响实验结果。如小鼠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4、污染实验材料。如用于疫苗生产的原材料SPF鸡胚污染病毒,接种疫苗导致病原的扩散。5、寄生虫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掠夺宿主的营养; 2)体外寄生虫对动物的骚扰; 3)对宿主机体产生机械性损伤; 4)对宿主产生毒性作用; 5)对宿主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二) 监测意义 1、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 体健康。 2、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三) 监测方法v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检测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国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GB/T
11、14926.1-GB/T 14926.1-14926.6414926.64)和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的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的检测方法(GB/T(GB/T 18448.118448.118448.10 )18448.10 )。v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以病原学检测为主,血清学检测为辅;但有些病原体也逐渐使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如支原体、泰泽氏病原体、弓形体等。v病毒的常规定期检测以血清学为主,而疾病诊断则以病原学检测为主。v包括监测项目的选定、采样数量、检测频率、采样方法、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检测方法。 1、监测项目 我国经过十多年来对各地实验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情况的调查,结合其
12、他国家的规定和经验,制定了我国啮齿类、兔、犬、猴和鸡的微生物学以及寄生虫学等级标准。目前有关实验动物的标准有28个。颁布年代主要在2001年,最近对标准又进行了部分修订。 v 我国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规定SPF级实验大小鼠检测16种病原菌如沙门菌、支原体、泰泽病原体等; 14种病毒如鼠痘病毒、汉坦病毒、仙台病毒和小鼠肝炎病毒等; 7种寄生虫如体外寄生虫、弓形体等; 豚鼠、地鼠和兔检测14种病原菌如沙门菌、多杀巴氏杆菌、支气管鲍特杆菌等; 8种病毒如兔瘟、仙台病毒等; 6种寄生虫如弓形体、兔脑原虫、球虫等; 犬、猴检测9种病原菌如志贺菌、结核菌等; 9种病毒如B病毒、逆转录病毒等; 5种寄生虫
13、如弓形体、溶组织阿米巴等。采样数量我国国家标准规定:v选择成年动物用于检测。v取样数量:每个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生产繁殖单元;以及每个犬、猴生产繁殖群体,根据动物多少,取样数量见表。群体大小(只) 取样数量(只)100 不少于5只100-500 不少于10只 500 不少于20只1)每个隔离器检测2只。3、检测频率v 普通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v 清洁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v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v 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一次。每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 一般来说,一旦病原体入侵动物群体引起感染,初期分离病原体较容易,随后
14、抗体的检出率上升,2-3个月后可因某些个体抗体水平的降低以及新出生的非感染个体的增加等原因,抗体检出率下降。小结小结:微生物感染对人、动物和实验的影响v 直接影响:直接影响:(1)引起人畜共患病,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2)引起动物传染病,影响均衡生产,影响动物健康和质量。(3)严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重复性。(4)污染环境v 间接影响:间接影响:(1)引用不正确的实验结果可能会导致临床的错误治疗。(2)用不健康的动物材料制成生物制品可扩散疾病。(3)重复实验可造成新的人力、物力、才力的浪费。 因此,要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实验结果的准确和一些实验的特殊要求,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微
15、生物控制,这是不断提高实验水平的需要,也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验动物的防疫原则实验动物的防疫原则1 1隔离饲养:隔离饲养:不同种动物要分开饲养,严禁混养在一起。防止交叉感染。2 2引进动物要严格检疫:引进动物要严格检疫:依据国家检测标准进行,严格检疫。要从具有质量合格证的单位引进动物。3 3坚持卫生消毒制度:坚持卫生消毒制度:杜绝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要定期对动物房舍和饲养用具进行消毒。4 4人员健康检查:人员健康检查:饲养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人畜共患病者,应调离与动物接触的工作岗位。5 5动物质量检查:动物质量检查:保种单位、生产单位要对饲养的动物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16、发现问题及时更新种群。6 6动物免疫制度:动物免疫制度:对国家标准要求必须实施预防接种的实验动物要定期进行免疫接种。7 7隔离和无害化处理:隔离和无害化处理:严格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实验动物室,对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动物传染病防制的具体措施:动物传染病防制的具体措施:1、根据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分别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2、根据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环境设施,严格区分实验动物繁育区与动物实验区,且各种动物要分开饲养,以防交叉感染。3、坚持平时的各项卫生消毒灭菌制度,对实验动物的房舍、用具等定期进行消毒或灭菌,杜绝各种微生物的侵入。4、自繁自养自用,引进的动物只
17、有确认健康后才能与原设施内动物合群或投入使用;不得从疫区引进动物。 5、外环境定期进行杀鼠灭蝇的工作,防止野生动物和昆虫进入动物饲养室或动物实验室。6、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能从事实验动物工作。7、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迅速隔离患病动物,危害性大的疫病采取封锁、扑杀等综合性措施,将患病动物进行焚烧,污染的环境及用具应进行彻底严密的消毒或灭菌。8、开展经常性的卫生检疫,发现疫情,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与隔离措施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与隔离措施1. 1. 平时的预防措施平时的预防措施(1)饲养人员应严格按照不同等级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和操作规程,认
18、真做好各项记录,发现情况,及时报告。(2)实验动物设施周围应无传染源,不得饲养非实验用家畜家禽,防止昆虫及野生动物侵入。(3)坚持平时卫生消毒制度,降低环境设施中的病原体含量。(4)各类动物应分室饲养,以防交叉感染。饲养室严禁非饲养人员出入和各类人员互串,购买或领用动物者不得进入饲养室内。(5)饲料和垫料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无虫、无鼠,饲料应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6)饲养人员和兽医技术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2. 2. 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1)及时发现、诊断和向上级管理和防疫部门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单位做好预防工作。(2)迅速隔
19、离患病动物,污染的环境和器具紧急消毒。实验期间的动物应停止实验观察或淘汰。(3)若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如鼠痘、流行性出血热等应采取封锁等综合性措施。消毒处理后一个月方可解除封锁。(4)病死和淘汰动物应采取焚烧等措施合理处理。3. 3. 消毒措施消毒措施(1)预防性消毒:平时要定期对实验动物房、笼架具、饮水等进行消毒,以达到预防的目的。(2)随时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患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3)终末消毒:在患病动物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常见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常见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 1. 1. 流行性出血
20、热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Epidemic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infectionhemorrhagic fever virus infection)v 病原:病原: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BunyaviridaeBunyaviridae, , Hantavirus)Hantavirus)v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带毒野鼠和实验大鼠传染源:带毒野鼠和实验大鼠 传播途径:咬伤接触传播,气溶胶吸入传播途径:咬伤接触传播,气溶胶吸入 易感动物:大小鼠及其它啮齿类动物易感动物:大小鼠及其它啮齿类动物v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大小鼠
21、无临床症状,人感染后得流行性大小鼠无临床症状,人感染后得流行性出血热,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出血热,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要症状 v 诊断:诊断: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v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 预防:饲养区内外捕杀野鼠,不从无生产许可证单预防:饲养区内外捕杀野鼠,不从无生产许可证单位购买动物。位购买动物。 控制:捕杀血清学检查阳性大小鼠鼠,消毒、隔离控制:捕杀血清学检查阳性大小鼠鼠,消毒、隔离2. 2.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Lymphocytic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
22、ischoriomeningitis virus infection) virus infection)v 病原:病原:LCMVLCMV(ArenaviridaeArenaviridae, Lymphocytic ,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choriomeningitis virus virus)v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染源: :感染感染LCMVLCMV的野小鼠或实验小鼠的野小鼠或实验小鼠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垂直传播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垂直传播 易感动物:小鼠、仓鼠、人易感动物:小鼠、仓鼠、人v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小鼠无症状,人流感样、脑膜炎:小鼠
23、无症状,人流感样、脑膜炎v 诊断:诊断:血清学检查,样品脑内注射血清学检查,样品脑内注射v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彻底消灭饲养室周围的野鼠和家鼠,避免彻底消灭饲养室周围的野鼠和家鼠,避免鼠类的排泄物污染的饮食,避免吸入被污染的尘埃。鼠类的排泄物污染的饮食,避免吸入被污染的尘埃。 3. 3. 猴疱疹病毒感染(猴疱疹病毒感染(B-B-VirusinfectionVirusinfection) )病原:病原:Cercopithecine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Herpesvirus Type 1 Type 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染源: :感染感染B B病毒的非人
24、灵长类动物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咬伤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咬伤、抓伤)抓伤) 易感动物:猴、人易感动物:猴、人临床症状:临床症状:发热发热、头痛、器官坏死、出血性休克、头痛、器官坏死、出血性休克、严重致死严重致死v 诊断:诊断: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v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对进入实验室的猴做彻底的检疫,避免接对进入实验室的猴做彻底的检疫,避免接触野生猴类触野生猴类4. 4. 狂犬病(狂犬病(Rabies)Rabies)病原:病原:RhabdovirusRhabdovirus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染源: :感染感染RhabdovirusRhabdovirus的犬、猫、狼
25、和蝙蝠的犬、猫、狼和蝙蝠等等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唾液)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唾液) 易感动物:所有哺乳动物易感动物:所有哺乳动物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潜伏期、前驱期、急性神经症状期和麻痹期即潜伏期、前驱期、急性神经症状期和麻痹期即昏迷死亡期昏迷死亡期 电镜下的狂犬病病毒电镜下的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的结构模式图 v 诊断:诊断:1.1. 狂犬病特异性抗原狂犬病特异性抗原 2.2. 在脑组织中存在在脑组织中存在NegriNegri体(狂犬病病毒包涵体)体(狂犬病病毒包涵体)3.3. 在脑组织或唾液中用细胞培养分离到病毒在脑组织或唾液中用细胞培养分离到病毒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禁止野犬进入动物房
26、周围,对实验犬和实验禁止野犬进入动物房周围,对实验犬和实验人员接种狂犬病疫苗人员接种狂犬病疫苗二二. . 立克次体疾病立克次体疾病立克次体是介于细胞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 需在活细胞内生长,在代谢衰退的细胞内生长旺盛; 具典型的细胞壁、有DNA和RNA,呈短小、多形性球杆状,染色后光学显微镜可以查见 对抗生素敏感 人畜共患的实验动物立克次体疾病人畜共患的实验动物立克次体疾病疾病名称病原感染媒介动物人类临床症状传染途径昆士兰热:Q热 (Q fever)Coxiella burnetii畜禽类(绵羊、山羊、牛、猪、犬、鸡)发热、发抖、头痛、虚弱、不适、出汗,有些病例引发肺炎伴有咳嗽、胸
27、痛等症状。另外也有急性或慢性肉芽肿型肝炎的报告空气感染、消化道亦可感染、尿、粪便、乳汁污染均可感染猫抓热 (Cat-Scratch fever)Bartonella henselae猫、犬、猴、猪伤口出现红斑丘疹数日后形成疱痂、淋巴结炎,发热、不适、厌食、头痛、脾肿大咬伤、抓伤立克次体痘或斑疹热(Rickettsial pox)Rickettwsia akari小鼠、大鼠、田鼠皮肤有丘疹、发冷、发热、头痛、肌痛由螨虫传染人畜共患常见细菌性疾病人畜共患常见细菌性疾病1. 1. 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病(SalmonellaSalmonella)v 病原:病原:沙门氏菌沙门氏菌v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28、: 传染源:患病动物和无症状带菌动物传染源:患病动物和无症状带菌动物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途径:消化道 易感动物:啮齿类、兔易感动物:啮齿类、兔v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突然死亡,腹泻突然死亡,腹泻v 诊断:诊断:临床症状,病原菌分离临床症状,病原菌分离豚鼠的脾脏病变豚鼠的脾脏病变小鼠肝脏病变小鼠肝脏病变v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对动物的食物和饮水进行严格消毒,一旦对动物的食物和饮水进行严格消毒,一旦发现有动物染病,立即扑杀并对环境彻底消毒。发现有动物染病,立即扑杀并对环境彻底消毒。1. 1. 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Brucellosis)v 病原:病原:Brucell
29、aBrucella suissuisv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病犬、牛、猪、羊传染源:患病犬、牛、猪、羊 传播途径:接触感染(口传播途径:接触感染(口、皮肤、黏膜)皮肤、黏膜) 易感动物:犬、牛、猪、羊易感动物:犬、牛、猪、羊v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体重减轻、睾丸炎、不育体重减轻、睾丸炎、不育v 诊断:诊断:临床症状,病原菌分离临床症状,病原菌分离四四. . 常见的影响实验动物生产的疾病常见的影响实验动物生产的疾病1. 1. 鼠痘(鼠痘(Mouse pox, Infectious Mouse pox, Infectious ectromeliaectromelia)v 病原学:病原学
30、:鼠痘病毒(鼠痘病毒(PoxviridaePoxviridae, mouse poxvirus, mouse poxvirus)v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鼠,野生小鼠很少发生传染源:病鼠,野生小鼠很少发生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 易感动物:小鼠(某些品系易感,某些品系抵抗)易感动物:小鼠(某些品系易感,某些品系抵抗)v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痘斑、脱脚、断尾痘斑、脱脚、断尾v 诊断:诊断: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毒分离,实验室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毒分离,实验室检查检查v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 预防: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从无生产许可证单预防:严格
31、执行规章制度,不从无生产许可证单位购买动物。位购买动物。 控制:捕杀病鼠,消毒饲养室控制:捕杀病鼠,消毒饲养室2. 2. 仙台病毒感染(仙台病毒感染(Sendai virus infectionSendai virus infection)v 病原学:病原学:仙台病毒(仙台病毒(ParamyxoviridaeParamyxoviridae, Sendai virus, Sendai virus)v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鼠传染源:病鼠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途径:呼吸道 易感动物:所有实验动物易感动物:所有实验动物v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肺炎肺炎仙台病毒感染肺病变仙台病毒感染肺病变对麻
32、醉实验和吸入毒理学研究等产生严重干扰v 诊断诊断: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v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引进动物时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发现感引进动物时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发现感染鼠后及时扑杀,剖腹产重建鼠群染鼠后及时扑杀,剖腹产重建鼠群3. 3. 鼠肝炎(鼠肝炎(Mouse hepatitisMouse hepatitis)v 病原:病原:鼠肝炎病毒(鼠肝炎病毒(CoronaviridaeCoronaviridae, Mouse hepatitis , Mouse hepatitis virusvirus)v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隐性感染鼠、病鼠
33、传染源:隐性感染鼠、病鼠 传播途径:消化道,接触传播传播途径:消化道,接触传播 易感动物:小鼠易感动物:小鼠v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乳鼠死亡,裸鼠乳鼠死亡,裸鼠“waste syndrome”waste syndrome”感染鼠肝炎的裸鼠感染鼠肝炎的裸鼠waste syndromewaste syndrome裸鼠的肝脏病变裸鼠的肝脏病变v 诊断诊断: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v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引进动物时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发现感引进动物时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发现感染鼠后及时扑杀,剖腹产重建鼠群染鼠后及时扑杀,剖腹产重建鼠群4. 4. 犬细小病毒病
34、(犬细小病毒病(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Canine Parvovirus disease)v 病原:病原:犬细小病毒(犬细小病毒( Canine Parvovirus Canine Parvovirus )v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犬传染源:病犬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途径:消化道 易感动物:犬易感动物:犬v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严粪便呈咖啡色或番茄酱色样的血便,严重者重者机体休克、昏迷死亡或呈心肌炎型机体休克、昏迷死亡或呈心肌炎型 v 诊断诊断: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v 预防和控制:
35、预防和控制:禁止野犬进入动物房周围,饲养人员不得禁止野犬进入动物房周围,饲养人员不得与宠物狗或其它草狗接触,一旦发现感染,则对其隔离与宠物狗或其它草狗接触,一旦发现感染,则对其隔离或扑杀,并对环境做彻底消毒。或扑杀,并对环境做彻底消毒。v 5. 5. 犬瘟热(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anine Distemper) 病原:病原:犬瘟热病毒(犬瘟热病毒( Canine Distemper VirusCanine Distemper Virus)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犬或海豹等野生动物传染源:病犬或海豹等野生动物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途径:消化道 易感动物:犬易感动
36、物:犬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鼻眼流浆液性分泌物鼻眼流浆液性分泌物 ,发热,食欲废绝、,发热,食欲废绝、鼻镜干裂,或出现急性肠胃炎和神经症状鼻镜干裂,或出现急性肠胃炎和神经症状犬瘟热典型症状v 诊断诊断: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v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禁止野犬进入动物房周围,饲养人员禁止野犬进入动物房周围,饲养人员不得与宠物狗或其它草狗接触,一旦发现感染,则不得与宠物狗或其它草狗接触,一旦发现感染,则对其隔离或扑杀,并对环境做彻底消毒。对其隔离或扑杀,并对环境做彻底消毒。五五. . 常见的实验动物寄生虫病常见的实验动物寄生虫病1. 1. 体外寄生虫(节
37、肢动物)体外寄生虫(节肢动物)病原:病原:EctoparasitesEctoparasites(虱子、螨)(虱子、螨)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带虫动物传染源:带虫动物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宿主:各种动物宿主:各种动物临床症状:临床症状:v 诊断诊断: :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v 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笼具和垫料要彻底消毒,一旦诊断出有外笼具和垫料要彻底消毒,一旦诊断出有外寄生虫病,应剖腹产重建动物群或重新引种,有经济价寄生虫病,应剖腹产重建动物群或重新引种,有经济价值的大动物可用杀虫剂治疗。值的大动物可用杀虫剂治疗。2. 2. 弓形虫病弓形虫病病原:病原:ToxoplasmaToxoplasma gondiigondii生活史:生活史: 感染途径:幼龄大鼠常导致致死性肺炎幼龄大鼠常导致致死性肺炎v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v禁止猫进入动物房周围,一旦感染扑杀整禁止猫进入动物房周围,一旦感染扑杀整个感染群个感染群重点掌握内容v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清洁动物、普通动物;微生物感染对物、清洁动物、普通动物;微生物感染对人、动物和实验的影响人、动物和实验的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