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概论(PPT 72页).pptx
《质量管理概论(PPT 72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概论(PPT 72页).ppt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质量管理概论质量管理概论Introduction to Quality Management主讲人:赵永满所在系:工业工程系E-mail:内容 基本概念 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大师的质量观 全面质量管理汽轮机汽轮机离心叶轮离心叶轮船用多层复合转子船用多层复合转子闭式叶盘闭式叶盘 有毒有毒从奶牛到奶粉奶牛场挤奶站奶企奶农奶粉奶源奶企奶农小作坊奶企奶牛企业三鹿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三鹿事件是如何发生的?19871987年左右,田文华正式任年左右,田文华正式任三鹿总经理。她上任的三鹿总经理。她上任的“第第一板斧一板斧”就是砍掉三鹿自己就是砍掉三鹿自己的郊区牧场,提出的郊区牧场,提出“奶牛下奶牛下乡,牛奶进
2、城乡,牛奶进城”模式。模式。同时,三鹿与各县、乡、村同时,三鹿与各县、乡、村政府合作,由政府供地、三政府合作,由政府供地、三鹿提供技术规范、农民个人鹿提供技术规范、农民个人提供资金建设收奶站。各散提供资金建设收奶站。各散户奶农的奶都通过奶站最终户奶农的奶都通过奶站最终被集中至三鹿各家工厂。被集中至三鹿各家工厂。 田文华:原董事长、总经理兼党田文华:原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三八三八”红旗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红旗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 这种模式在此后的这种模式在此后的2020余年中,让余年中,让中国成为
3、世界第三大乳品国(仅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乳品国(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但也埋下了次于印度和美国),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这种模式只能对应巨大的隐患。这种模式只能对应于中国乳企都各自偏于一隅的时于中国乳企都各自偏于一隅的时代。因为乳企在一地独大时,是代。因为乳企在一地独大时,是买方市场,各个私人奶站都有求买方市场,各个私人奶站都有求于乳企。三鹿集团过去在河北掌于乳企。三鹿集团过去在河北掌握着鲜奶的终极验收权,奶站送握着鲜奶的终极验收权,奶站送来的奶如果不合格,甚至可以当来的奶如果不合格,甚至可以当场倒掉,这种较强的控制权一直场倒掉,这种较强的控制权一直持续到持续到20052005年前后年前后。但但2
4、0052005年后,中国乳品业竞争加年后,中国乳品业竞争加剧,各大乳企纷纷在全国抢夺市剧,各大乳企纷纷在全国抢夺市场,河北省内也陆续新开了众多场,河北省内也陆续新开了众多工厂,各家的总产能严重超过了工厂,各家的总产能严重超过了河北省的奶源总量,开始出现各河北省的奶源总量,开始出现各家抢奶源的现象,此时,奶源由家抢奶源的现象,此时,奶源由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奶站与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奶站与乳企话事权易位。在实际运作中,乳企话事权易位。在实际运作中,乳企无法监管奶站,政府管理又乳企无法监管奶站,政府管理又不到位,巨祸最终酿成。不到位,巨祸最终酿成。薛建忠是一个关键角色。以薛建忠是一个关键角色。
5、以卖水为生的薛获得一项特别卖水为生的薛获得一项特别的技术:生产去离子水,后的技术:生产去离子水,后者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将微溶者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将微溶于水的三聚氰胺融化,同时于水的三聚氰胺融化,同时不破坏其构造。借此,薛在不破坏其构造。借此,薛在县城附近建造了一家秘密工县城附近建造了一家秘密工厂,并在周遭搭建起初步的厂,并在周遭搭建起初步的销售网络,为顾客做好产品销售网络,为顾客做好产品配比的服务相当配比的服务相当“到位到位”。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1 1)小农散养的奶源供应方式与)小农散养的奶源供应方式与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应。现代化企业规模生产严重不适应。(2 2)少
6、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少数奶站经营者利欲熏心、违法犯罪。为追求利润,明目张违法犯罪。为追求利润,明目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胆地制造销售和向原料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三聚氰胺。(3 3)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三鹿集团见利忘义、故意隐瞒真相。瞒真相。(4 4)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漏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漏洞。(5 5)社会监督软弱无力。)社会监督软弱无力。(6 6)地方政府处置不力、报告不)地方政府处置不力、报告不及时。及时。 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是“四大缺失四大缺失”:(1 1)个体经营者守法诚信意识)个体经营者守法诚信意识缺失。缺失。(2 2
7、)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3 3)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缺失。)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缺失。 “八顶大盖帽抓不住八顶大盖帽抓不住 一个杀一个杀猪猪 的的, ,十个部委管不住十个部委管不住 一个一个造假造假 的的. ”. ” (4 4)领导干部宗旨观念和政治)领导干部宗旨观念和政治敏感性缺失。敏感性缺失。1、质量概念的演进、质量概念的演进n 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概念u 标准定义标准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要求的程度的程度在在ISO标准中标准中l “特性特性”: 可以区分的定性或定量的特征可以区分的定性或定量的特征l “固有的固有的”与与“赋予的赋予的”本来的本来的人为增加的人
8、为增加的l “要求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必须履行的需求和期望合同中合同中 惯例惯例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产品产品-过程过程-人人-体系体系 一组一组固有特性固有特性满足满足要求要求的程度的程度 -事物本身就有的,尤事物本身就有的,尤其是永久特性其是永久特性-性能性能/功能功能-可信性可信性-安全性安全性-经济性经济性-适应性适应性-明示的、通常隐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需求或期望-可用定语修饰:可用定语修饰:顾客要求顾客要求/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要求要求/产品要求产品要求/服服务要求务要求/工艺
9、要求等工艺要求等(1)质量概念中主体的演进产品的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的质量小质量大质量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包括性能、可信性等实物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扩展到包括准时交付、周期时间等服务质量。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的质量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涉及5M1E,体现QCDES等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的质量。(2)质量概念中客体的演进符合性质量。满足标准或规范要求,即合格,反正则不合格。适用性质量。质量就是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质量好不好关键看对顾客是否适用。顾客及相关方综合满意的质量。综合满
10、足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社会等利益相关方的程度。质量管理发展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世纪初特点:专职检验特点:专职检验代表人物:泰罗代表人物:泰罗统计控制阶段统计控制阶段 20世纪世纪40 50年年特点:事前预防特点:事前预防代表人物:休哈特、道奇、罗米格代表人物:休哈特、道奇、罗米格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960年年代表人物:朱兰、戴明、克劳士比代表人物:朱兰、戴明、克劳士比问题:事后检验;全数检验,成本高问题:过分强调统计方法2、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百年历程质量管理百年历程 质量检验阶段n操作者质量管理:操作者质量管理:工人自己制造产品,又自
11、己负责检验产品质量;制造和检验的质量职能统一集中在操作者身上,因此被称为“操作者质量管理”。n工长质量管理:工长质量管理:由工长行使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操作与检验职能的分化(质量检验职能的强化)n检验员质量管理:检验员质量管理:管理分工;专职的质量检验岗位、专职的质量检验员、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质量检验阶段n两个重要的历史事实,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公差界限问题 n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产品的大幅增长要求零部件系列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互换性,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n在18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欧洲各工业国家的广泛关注。人们认识到产品质量特征不
12、可能只取一个数值,于是提出了公差界限的问题。在1840年左右,美国提出生产者对装配的零部件精密度规定一个公差界限;1870年更加明确规定,超出公差界限即为不合格品,从而保证装配的零部件的通用性、互换性。公差界限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追求质量水平和经济性最佳组合的一种新思考。 质量管理在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发展到检验员,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质量检验阶段存在很多不足:1)事后检验;2)全数检验; 3)破坏性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之间发生矛盾)。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这些弱点尤为突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n“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存在的不足引起了人们的关
13、注,一些质量管理专家、数学家开始注意质量检验中的弱点,并设法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n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Bell)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组:W. A. Shewhart博士为首的工序控制组:“事先控制,预防废品”;具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 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该专著奠定了质量控制理论的基础。 H. F. Dodge博士为首的产品控制组:抽样的概念和方法:“抽样检验表”(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1944年,正式公布了“道奇罗米格抽样方案”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美国制定
14、的战时控制质量标准:AWSZ1.1-1941 质量控制指南;AWSZ1.2-1941 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AWSZ1.3-1942 工序控制图法。 这些标准的提出和应用,标志着质量管理在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后,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开始得到推广,为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利润。 20世纪40年代起,WEDeming博士把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传播给了日本企业,对日本的质量管理作出巨大贡献 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一次飞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但是,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统计方法的作用,忽视了其它方法和
15、组织管理对质量的影响,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又高深莫测,让人们望而生畏,质量管理成了统计学家的事情,限制了统计方法的推广发展,也限制了质量管理的范畴(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局限在制造和检验部门)。 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前产品质量由各个工匠或手艺人自己控制1895年年泰勒制诞生泰勒制诞生科学管理的开端最初的质量管理最初的质量管理检验活动与其他职能分离,出现了专职的检验员和独立的检验部门。1925年年 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休哈特提出统计过程控制(SPC)理论)理论应用统计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以减少对检验的依赖。 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
16、针对质量检验方法缺乏预防性,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经济控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6”法 1930年年 道奇和罗明提出统计抽样检验方法。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 1940年代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应用统计质量控制技术取得成效;美国军方在军需物资供应商中推进统计质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美国军方制定了战时标准Z1.1Z1.1、Z1.2Z1.2、Z1.3Z1.3最初的最初的质量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三个标准以休哈特、道奇、罗明的理论为基础。1950年代年代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戴明提出质量改进的观点在休哈特之后系统和科学地提出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管理概论(PPT72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