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古文作业(含答案内容).doc
《成人高考~语文古文作业(含答案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语文古文作业(含答案内容).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8 题。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
2、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注】玃(ju):大猿猴。 母猴:又叫沐猴、猕猴。过:错误。穿井:打井。子夏:孔子的学生。史记:史书。经:界限。为:这里是审察的意思。16. 文中能够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 分)夫得言不可以不察。 (2 分)举例论证。 (2 分)17. “丁氏穿井”闹出了什么笑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笑话?子夏为什么敢于质疑书|上的记载?(6 分)明明是丁氏打了井,可以节省一个劳动力,却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2分)因为丁氏传出的:“吾穿井得一人”的话过于简洁,有歧义,结果以讹传讹,闹出笑话。 (2 分)“晋师三豕涉
3、河”有违常理, “三豕”与“乙亥”字形相近。 (2 分)18. 将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并说说它的含义。 (6 分)遵循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来审查自己听到的传闻,就可以知道真实的情况了。 (3 分)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事理人情的重要|性,提出了察言的原则和方法。 (3 分)(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8 题。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
4、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注】间:间谍。马服君:赵奢的封号。胶柱而鼓瑟:瑟。古代弦乐器;柱是用来调弦的;鼓,弹奏。把柱胶住,弦不能调,声音就没有变化了。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人高考 语文 古文 作业 答案 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