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pdf
《(完整word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曲式分析(word文档良心出品).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 级音乐学 1 班朱建林2012103127 第 1 页 共 4 页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报告学号:2012103127 姓名:朱建林一【作曲家简介】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年 5 月 7 日1893 年 11 月 6 日),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 部交响曲和 1 部标题交响曲,共写过 11 部歌剧,其中最卓越的作品是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柴科夫斯基在舞剧音乐创作上也取得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他一生写了 3 部舞剧音乐:天鹅湖(18751876)、睡美人(18881889)和胡桃夹子(18911892),都已成为世界舞剧艺术中影
2、响巨大的作品,广泛流传在各国的芭蕾舞台上。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二【歌曲六月船歌简介】“船歌”是一种音乐体裁,是浪漫派作曲家们喜欢采用的作曲方式。“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用三拍子摇曳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绘出河上大小船只的游弋和摇曳,借此寄托作曲家游离于具体事物表象之外的思想内涵。中国音乐中也有很多此类的歌曲,我在艺考时也学习了一首乌苏里船歌对这种体裁印象尤为深刻。六月船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1875 年冬,
3、应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之约,用诗歌作背景,每月创作一首富于季节性和俄罗斯特点的钢琴性格小品,与诗歌一并刊登于音乐副刊。六月船歌配合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创作的诗歌六月刊登,是一首充满着无限魅力的钢琴小品。温馨甜美、意味深长的旋律和摇曳的节奏,领着人们来到俄罗斯乡村的夜晚,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乘船荡漾。它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和一抹难以言表的忧伤之情,吸引了无数乐迷为之倾倒,船歌一经问世,名气便超过了与其相配的诗歌,一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名曲。三【六月船歌曲式分析】1,概述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12 级音乐学 1 班朱建林2012103127 第 2 页 共 4 页曲式结构是:引子 A(aba
4、)B(cd)A(al bl al)尾声。2,音乐分析(一)呈式部(g小调,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旋律深情,委婉,略带伤感)引子 A B A .2 4 6 4 6 4 6 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这是一个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由于在第 8 小节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延迟了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较第一乐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题开始的前两小节是引子,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的基本的伴奏音型,为整曲做织体上的预备。第二部分中部中部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展开,情绪显得较为明朗,但就整个中部来说,调性及音乐材料的处
5、理都仍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调性随即转入属调,逐步酝酿再现部的进入。中部的结束是半终止,再现部的开始是以终止在主调上的解决,再现部分准确再现开始的乐段。第三部分再现部这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二)插部(同名大调 G大调上进行。以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中间部分是乐曲情绪的真正展开阶段,对比的新主题又有更多发展,并逐渐引出另一个更积极的对比材料,调性转到同名大调,显得较为明朗、开阔。两个新主题材料的开始片段分别如下:例:(a)(第 32 小节第 36 小节)(b)(第 40 小节第 45 小节)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伴奏声部还继续保持基本伴奏织体,情绪逐渐发
6、展到高潮,固定的节奏也配合着发生变化,第二个新主题的片段动机不断向上模进,转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
7、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
8、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
9、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
10、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
11、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
12、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文档编码:CD10U7N3N8T6 HQ4R8D3Q9C8 ZR10F1F3I4Y112 级音乐学 1 班朱建林2012103127 第 3 页 共 4 页调,连续的琶音减七和
13、弦仿佛水波汹涌,使音乐的发展骤然中断。例:(第 50 小节 51 小节)高潮之后以反向的主要主题动机材料片段来衔接再现部。例(第 52 小节)中间部分结构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式,因此显得不稳定,不完整。中间部分本身的速度变化也对结构的不稳定发生影响使得这一部分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段落。(三)再现部再现部和第一部分没有显著的不同,只是加强了内声部的复调处理,在每个分句末尾加进了呼应的声部,把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犹如两人在船上倾心对话,使有较深的情、景融合之感。(四)尾声(第 83 小节结束)连续的琶音和弦,“摇晃”的音响渐渐弱了下来,有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规模很大的结尾加强了
14、再现部意图的体现,将整个曲式的对比主题材料加以适当的概括,进一步强调作品的主要乐思,给予作品更完满的结束。四 六月船歌 乐曲材料的运用特点柴科夫斯基在乐曲材料的运用上也很有特点,实现了自己的“伟大创新”。首先对于拍子的选用,作曲家打破了以往船歌的常规模式(38 或 68 拍),大胆的采用 44 拍子作为节拍律动;其次,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和弦外音(例如第 3小节跳进离去的辅助音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旋律线条和音响色彩;不仅如此,作曲家还颇有创意的在A部分旋律开始时用属音作为发展动机旋律主题是由主调的属头开始,借用了旋律小调的因素做逐渐上行的音阶式发展。为了使前后层次分明,他复三部结构的再现部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月船歌 完整 word 柴可夫斯基 六月 船歌 曲式 分析 文档 良心 出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