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题.pdf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题.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高中化学必修一实验题1、(24 分)把 18.0 mol/L 的浓硫酸稀释成2.00 mol/L 的稀硫酸100 ml,实验操作如下。(1)请把正确操作步骤(用 1、2、3表示)的序号填入括号内,并回答有关问题。()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盖好容量瓶塞,反复颠倒,摇匀()用量筒量取 _ml 的 18.0 mol/L 的浓硫酸()将_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_的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 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将已冷却至室温的硫酸溶液沿玻璃棒注入_ml 的容量瓶中()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
2、,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_cm 处(2)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造成的后果,请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表示:未洗涤稀释过浓硫酸的小烧杯_;使用经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的小烧杯稀释浓硫酸_;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又将超出部分用吸管吸出_;配溶液用的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经干燥_;定容时俯视刻度_;倒转容量瓶摇匀后,液面降至刻度线下,再加水至刻度。_ 2、如下图所示,烧杯中盛有A 溶液,滴定管内盛有B 溶液,B 溶液不断滴下的过程中,始终开启电源,使导电线路处于通电状态,并用电磁搅拌器不断搅拌烧杯中的溶液,使之混合均匀。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灯泡经历“亮暗亮”的变化过程。(1)A、B 两份溶
3、液的可能组合是下列的_(序号)。(2)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B 溶液滴下过程中,烧杯里发生的化学反应:_。3、(6分)(1)实验室通过 _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2)在分液漏斗中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中,如何用实验方法知道那一层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_。4、除去下列主体物质中的杂质,请选用合适的试剂,写出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试剂_;离子方程式_。(2)除去 HNO3溶液中的少量HCl:试剂 _;离子方程式 _。(3)除去 CuCl2溶液中的少量CuSO4:试剂 _;离子方程式_。(4)Fe2+(Cu2+),:试剂,离子方程
4、式5、(7 分)某实验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1)写出仪器的名称:_;_。(2)两个实验依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都为_;_。组合A 溶液NaOH 溶液熟石灰悬浊液Ba(OH)2溶液NaCl 溶液B 溶液稀盐酸稀盐酸稀硫酸AgNO3溶液2(3)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与实验相比,实验最主要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_。A实验比复杂B实验比安全C实验比操作简便D实验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不行(4)若用实验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 A 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5)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实验室制备饱和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是将氢氧化钙悬浊液静置
5、后取上层清液。若想快速从氢氧化钙悬浊液得到饱和澄清石灰水的方法为 _。6、(10 分)在高温下,Fe 与水蒸气可发生反应。应用下列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请回答该实验中的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的操作是_。(3)碱石灰的作用是_。(4)如果要在A 处玻璃管口处点燃生成的气体,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_,检验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7、两同学为制得纯净的Fe(OH)2,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A 管中是 Fe+H2SO4,B 管中是NaOH 溶液(1)同学甲:先夹紧止
6、水夹a,使 A 管开始反应,在B 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同学乙:打开a,使 A 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 a,实验中在B 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管B 管(3)同学乙打开a 的目的,(填甲或乙)同学可成功。8、(9分)某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上,三 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 究“NaHCO3和 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 件 下,将 两 个气 球 中 的 固 体 粉 末 同 时 倒 入 试 管 中(装 置 的 气 密 性已检查)请回答:(1)(3 分)各组反应开始时,_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7、_。(2)(6分)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填写下表的空格。9、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 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a 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
8、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
9、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
10、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
11、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
12、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
13、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文档编码:CB7X6F9R10Q10 HO2C1F9M9B6 ZD8P7M9I3E73 中发生反应的
14、化学方程式为。中的实验现象为,此实验说明SO2是氧化物。的品红溶液,证明 SO2有。中的实验现象为,此实验说明SO2有性。中的实验现象为,此实验说明SO2有性。的作用是,反应方程式是。10、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在 A 的锥形瓶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的目的是。(3)在干燥管B 里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填序号)。碱石灰生石灰五氧化二磷氢氧化钠(4)在 C 的玻璃中观察到的现象是。(5)E 装置中盛有浓硫酸的目的是。11、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NO 气体,
15、如果采用如下图装置(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十分理想,因为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有人设计了图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1)用装置做实验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中的颜色为色;实验过程中由于,不易观察到生成,从而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2)用装置做实验时,将有关操作补充完全: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从U 形管的 B 侧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为止。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在U 形管的A 侧加热,当时,立即撤去酒精灯。(3)完成下列问题: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动停止?答:。可在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 气体?答:。如果将分液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word 高中化学 必修 实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