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语文教案(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教案(全).pdf(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上语文教案小学四年级上语文教案1 1、观潮、观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教学课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初读课
2、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学生字、理解新词。(二)读课文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三)学习课文第一和第二两个自然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2、听录音初感大潮的声势。3、出示文中的挂图初感大潮的形态。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3、理解部分生词的意思。三、读课文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四、学习课文第一和第二两个自然段。(一)抓中心句,导入 新课。1、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1)师引生答。师: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人到这里来观
3、潮。”(2)“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看什么呢?“天下奇观”的“观”又是指什么?2、理解“天下奇观”的意思,整体感知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二)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指导学生给第二段分层1提示:第二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该怎样分层,层意如何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2、自读“潮来前”的部分,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1)划线。用“”和“”分别划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2)听、悟。指名读,当读到“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德薄雾。”时,让其他学生说出潮来前江面的最大特点是很平静。当读到“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4、引导学生说出此时观潮人的心情非常急切。3、小结:此时的江面如此平静,人们翘首盼望,让我们共同观望潮来时的景象吧!五、作业 1、熟读生词 抄写生词。2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 2、3、4 自然段,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3、4 自然段。二、教学过程(一)复习 1、听写生词。2、第二段分三层,每层分别写什么?(二)继续理解课文。1、边 听录音边看插图,然后提问:你们从录音中听到了什么?从插图里又看到了
5、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2、默 读“潮来时”一段,画出描写“潮声”、“潮形”的句子。(1)知潮声。A.读描写“潮声”的句子。B.出示投影。a.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b.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c.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读句子,你们感觉潮声越来越怎样?大到什么程度?C.图文结合,理解“山崩地裂”一词。D.此时观潮人的心情怎样?E.再读“潮声”句读出声音巨大和人们惊喜的心情。(2)知潮形。A.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投影。a.只见东边水天相接到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b.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c.只见白浪翻滚,形成员道两丈多高的白色
6、城墙。d.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B分小小组,讨论体会潮越来越大,猛、近、快、高的特点。C.再次观看插图感受潮的壮美景象。D读出壮观。(3)知其序。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找出空间转换的词。(4)训其说。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出来。(可加上空间转换词练说)(5)3、4 自然段中,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2(6)想象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3、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 3、4 自然段。4、学习“潮来后”一段,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5、自己读文,看“潮过后”的投影,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感情。(1)思考: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你
7、体会到什么?(2)讨论理解“潮来前”江面很平静,与“潮过后”江面恢复平静,两个“平静”意思一样吗?6、师小结:本文有声有色的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到近地写出了它的变化。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潮声,写得声势浩大;写浪潮,写得气势磅礴。总之,作者给我们形象生动地描给了一个壮观的场面。这场面的确是“天下奇观”。三、总结全文和总结写作方法。四、作业1、熟读全文、背诵 3、4 两个自然段。2、抄写文中的佳句。板书设计潮来前平静听到:闷雷滚动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潮来时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1观潮看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 形成水墙犹如战马飞奔而来潮过后平静 2*2*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
8、: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
9、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3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2 自然段)奇异(3-4 自然段)三、再读,感悟全文1、齐读 2 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 米以上长 504 千米平均深:22686 米最深处达 6009 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4、齐读 3-4 自
10、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5、指导朗读: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 5 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总结全文六、作业熟读全文,摘抄佳句。3 3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 9 个生字,认识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14 个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
11、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2、学会 9 个生字,认识8 个
12、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4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4、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1、巴金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著名作家,以前曾经读过他的海上日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他的作品。板书课题。2、播放鸟的天堂情景朗读,边看边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你喜欢哪一次的?为什么?二、预习课文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3、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4、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5、朗读课文
13、,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6、质疑。三、交流预习情况1、指读课文,正音。2、解题。3、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收获。4、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5、美读。6、质疑,同学间通过交流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深入学习时解决。四、理清课文脉络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第一段(14):傍晚,“我”和朋友们划
14、船出去游玩。第二段(59):“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三段(1013):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第四段(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能分辨课文中的见闻和联想,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能用“看到-,想到-”的句式说话。2、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眼中“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你驻足在温馨的家中,停留在爱的港湾时,你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美好的天堂。那么,鸟类栖息的天堂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15、课文。(板:鸟的天堂)5二、导学第一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第一段。2、再读,并说说你从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热气已经退了”说明了什么?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读出美的感觉。小结并过渡:在美丽的黄昏和好友荡舟游玩,的确是件非常惬意的事。船慢慢向前驶着。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三、导学第二段1、自由读,说说他们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2、你觉得榕树怎样?用“我从_体会到_”的句式体会榕树的大、奇、美。并且美美地读一读。3、重点研读 8、9 小节。小组合作学习:、用不同符号划出作者的见闻和联想。(板:见闻联想)、用“看到(或听到)_,联想到_”的句式说说作者的见闻和联想。、对作者的见闻和联想
16、进行分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反馈。重点出示:重点出示:、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A 抓住重点词“枝叶繁茂”、“全部”来研读句子。写出了什么?(板:枝叶展示生命力)B 指导朗读。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枝叶在展示它的生命力?、那么多的绿叶,一蔟堆在另一蔟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A 画画。用你手中灵动的笔把这棵榕树的叶子画下来。B 抓重点词研读句子。(板:绿叶生命在颤动)C 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小结:看到这美丽的树,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请你用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仿
17、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物让我们留恋忘返。现在你们就放眼大自然,用“看到(或听到)_,联想到_”的句式说话。4、回归课文。填空:鸟的天堂是_。说它是鸟的天堂,是因为_。第一次经过这里时,感到奇怪的是_,那是因为_。(结合作者当时去的时间是傍晚)四、总结第二段描写的内容和写法。五、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六、作业:抄写课文第 8、9 自然段。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继续理解课文,感受鸟的天堂的热闹,学会作者的描写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抽个别的学生回答课后题 3。2、齐读课文 8、9 自然段。二、继续理解 10-14 自然段。(一)学习 10-13 自然段。
18、1、听录音、默读。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又发现什么特点呢?具体到文中的那两个词?找出描写鸟特点的句子,在文中用“”标出。(a.大的,小的翅膀。b、一只画眉真好听。)62、齐读描写鸟特点的句子,做到边读边想。然后提问:作者抓住鸟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种类、色彩和形态)描述鸟的特点时,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结合描写?(点面)这样写有何好处?“鸟的天堂”除景色优美外,还有许多姿态万千、种类繁多的鸟,故作者看不过来。文中用了哪个词来描述?(应接不暇)3、小结:10-13 自然段抓住鸟动态的特点和点面结合进行具体的描述。(二)学习。1、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2、结合上下文理解最后一句话,重点理解习题
19、2 提出的问题。三、总结全文,学习写法。四、作业1、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2、摘抄文中你认为写得具体的句子。板书:榕树(静)大茂盛生命力强 3 鸟的天堂鸟(动)种类色彩大小花黑形态有的(3 个)飞出飞进兴奋叫 4*4*火烧云火烧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 5 个生字,理解“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等词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
20、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二、出示自学提纲,交待学习任务1、出示自学提纲。(l)默读课文,勾划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2)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2、这节课,我们采用自学的方法,按自学提纲的要求,学习课文。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71、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自读课文,按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1、指读课文。(正音)2、按提纲交流:什么是火烧
21、云?课文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板书:霞光、颜色、形状)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霞光?与火烧云有什么关系?(“霞光”是火烧云的一个方面)第 1 自然段: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第 23 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第 47 自然段:讲火烧云形状的变化。五、小结课文具体描绘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读了课文,谈谈你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可随意谈,如条理、写法等等。)火烧云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下节课接着学习。六、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交待学习方法、任务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采用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继续深入理解课文。出示自学提纲1、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
22、哪两方面?2、逐段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了霞光、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二、指名读全文,回忆课文内容1、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2、课文写了火烧云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霞光、颜色、形状)三、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明确: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板书:变化多、变化快)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l)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
23、化快?是怎样写的?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是通过傍晚阳光透过云层照到人或动物身上呈现出色彩来写的。(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不强求一致,符合要求即可。板书:五光十色 变化异常(4)感情指导朗读,语气要轻快活泼。8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提问:我们是怎样学习“霞光”一段的?先读文,再勾划重点词句,用一个词概括,最后朗读,进一步体会。运用学习第一段课文的方法,学习写“颜色变化”部分内容。学习时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解决重点、难点。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是怎样写的?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先讲了什么?(先讲火烧云从西烧到东,“好
24、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出示句子、推敲词语:“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可以用“红”字代替,但用“烧”字更为准确。原因:(l)与文题照应;(2)“烧”字表动态,给人以动感,而“红”字则不能;(3)如果用“红”和“红通通”重复;(4)和后面“着了火”呼应。感情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接着写了什么?(再讲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学生通过对“这地方的火烧云一会儿一会儿”等句子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表示颜色词语的推敲,知道准确地写出了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最后讲了什么?对“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
25、见过的颜色”让学生学习上面带有比喻性的表颜色的词语说一说,如“茄子紫”。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色彩斑斓,变幻莫测)感情朗读,注意语调的轻快流畅。4、引导领悟写“形状”变化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作者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先写它出现,再写样子,最后写它变模糊了,看不到了。)引读:(边引读边投影演示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师:一会儿,天空出现生:一匹马。师:马的样子一生:写狗和狮子的段也如此引读,读中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5、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能用一个词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语文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