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pdf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pdf(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一 单 元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醋、饺”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初读课文1.提出读书要求,扫清字词障碍。: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掺和(ch n huo),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
2、好处。15 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35 个词语。,理解节日习俗中,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正(zh ng)月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三、再读课文2.再默读课文完成下表。时间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过小年,放鞭炮,吃糖大扫除,把吃的预备充足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风 俗习惯,整体感知。,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腊月初八腊月初九到腊月二
3、十二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3.学生汇报。铺户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庙会多数铺户开张春节结束,伙计们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吃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子写得详细呢,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六、元宵节、元宵节。这样写的正月十九等。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好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刻的了解。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能够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
4、日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五、课堂小结。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反复读一读,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重点关注“京味儿”语言。)?(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第二课时-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课文主要介绍了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十九春节结束。,除夕)2.请按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二、品读课文,感
5、受节日气氛。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好不好?,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热闹而又喜庆的老北京的春节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一)腊八:课件展示句子“在腊八这天,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谈谈自己的体会。?深入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学生自由读后交流。),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用词的简洁和巧妙。,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一(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从“家家都”可以看出人们对节日习俗的重视。“农业展览会”是说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种类很多样。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6、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片。)“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翡翠”写出了蒜瓣的颜色住流口水了1.指名读第(三)除夕:1.指名读第7 自然段,说说除夕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热闹)2.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热闹”人们的活动。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二)腊月二十三:(放鞭炮,吃糖)(天一擦黑过年的味道,“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5 自然段,说说人们在腊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动。2.说一说腊月二十三为什么是过春节的“彩排”。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则
7、是祈盼父母长寿。味、色、声的描写。,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日夜不绝”道到色彩到声音对除夕这一天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3.除夕这一天自由发言。4.指导朗读: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绘的热闹场面(四)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1.指名读第2.说一说“元旦):8 自然段,理解“截然不同”的意思。(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一段。,你以前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作者从味,也让你我!让学生(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与“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之处。?(悠闲)
8、人们的悠闲自在?,或走亲访友,课件演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3.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4.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元旦人们的活动(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小贩们。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或逛庙会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5.指导朗读:读出轻松自在的感觉。(五)元宵节:1.元宵节的特点是什么?(处处张灯结彩,像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并写一写。)?(突出元宵节的热闹)2.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说说元宵节上还有什么灯4.作者用这么多的笔墨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5.朗读这一部分三、领悟写法1.快速浏览课文,读出元宵节的热
9、闹。,拓展延伸。,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如“这不是粥)?“色味双美,其用意何在(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化语言之中的写作特点到了残灯末庙”等。2.对比阅读链接,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体会文章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北京春节的方法语言通俗直白,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清浅素白中流露出了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介绍了闽南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老舍先生 北京的春节生活的热爱祭灶、吃春饼等风俗习惯,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顺序井然。
10、舒乙的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的认同和喜爱。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春节习俗,忙碌中透露出温馨与喜庆3.联系生活,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北京的春节腊八忙碌详略得当课前设置预习方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搜集春节习俗,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腊八粥,有助于加深学生教学目标1.会写“腊、粥”等3.了解课文的内容15 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9 个词语。,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哪部分写得简略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1、-一、导入新课1.在上节课中,激发兴趣。,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体会其表达效果。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孥孥(n n)1.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唾沫(tu mo)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三、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的其乐融融。,整体感知。?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
12、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本文围绕八儿,表现了一家人?(盼,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四、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一、复习故知,你感受到了什么,导入新课。?(八儿天真、可爱、嘴馋-第二课时-)?能否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吃粥)(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谈一谈你的感受。,小组内读一读,腊八粥香甜诱人、惹人喜爱。)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八粥让我
13、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第 1 自然段)。1 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回忆一下。:作者写腊八粥时(一)品读第一部分(师生齐读)。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呢的状态,还有腊八粥的香气。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二)品读第二部分表现的呢?自读第28 自然段,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表现的?“喜得快要发疯”那么多人都喜爱腊八粥)?(美味可口)?(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煮,还有什
14、么作用?(为后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第 28 自然段)。,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面对这样的一锅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是怎样的,八儿又是如何?作者是如何:心理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眼睛可急红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那我饿了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从八儿的心理、神态、语言中能感受到八儿有什么特点(三)品读第三、四部分怎样的呢?(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锅内的情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2.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4.一位同学朗读第句子并进行品析。“饭豆肿胀了吧”运用拟人手法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15、。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垫。)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5.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栗子跌进锅是深褐。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饭豆煮得肿胀?(妙极了)?(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你能感受到什么,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第 919 自然段)。1.朗读第913 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天真、可爱、颇有童趣,你能感受到八儿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看到腊八粥淡淡的烟气后,开始猜想;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的。: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3.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
16、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间浓厚温馨的亲情。14 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写出了想象中豆子发胀饱满的状态。,为八儿实际看到腊八粥做铺,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了。?齐读第1517 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妈妈煮的粥究竟是,粥的颜色,锅巴围了锅边成一圈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的状态。,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觉得腊八粥很脏。?(“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迫不及待等待憧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6.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怎么,黑的!”有点嫌弃7.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八儿”。)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教师小结:在第三、
17、四部分中惊讶嫌弃),妈妈是如何表现的?(妈妈对八儿的疼爱。,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四)品读第五部分子进行赏析。(第 2021 自然段)。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动作描写。,八儿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满足,通过?画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靠着”、“斜立”、筷子“摆”成十字“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半碗陈腊肉三、总结全文对人们喝完腊八粥后状态的描写,拓展延伸。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外貌描写,写出了八儿喝饱了以后满足的样子。,表现出腊八粥的美味。,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通过写熬
18、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 自然段,仿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教学反思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宫、侯”等8 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
19、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导入新课: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2.知诗人,解诗题。韩,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诗集。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的前12 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二、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1.自学“御、暮”两个汉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日暮”的意思。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音。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一
20、)连词成句,读懂诗意。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105 天,清明节前12 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禁火2.把词语连成句子“春城无处不飞花“日暮汉宫传蜡烛3.全班汇报。,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小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轻烟散入五侯家。”,受赐的可以点火。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
21、侯近臣(你读懂了什么(二)展开想象悟诗情。“春城无处不飞花2.“飞花”是什么情景了花的轻盈美丽。),寒食东风御柳斜。”?(板书:飞花御柳)?(落花随风飞舞,写出?“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1.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不说“落花”而说“飞花”指导读出花飞柳摇的美。,意蕴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之中的盛况。3.交流寒食节有哪些习俗。“日暮汉宫传蜡烛4.日落天黑时5.你看到了什么四、补充资料(寒食节禁火、吃冷食。),轻烟散入五侯家。”?指名读第二句。?(板书:蜡烛轻烟)?想到了什么,加深理
22、解。,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这首诗的含义。?,讽喻皇宫的特权以,而汉宫却传烛赐火),拓展延伸。,和同学交流你自己的见解。,这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1.补充课前搜集到的资料2.寒食节民间禁火及宦官的专宠。五、熟读成诵(皇帝特许重臣“五侯”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1.朗读全诗,熟读成诵。2.课下搜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提问:这是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1.展示牛郎织女故事图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跟这个故事有关的诗迢迢牵牛星。3.板书课题
23、,解释题意。迢迢,遥远。)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集体交流。指导学生读好以下词语。o ji o)擢(zhu)素手札札(zh zh)机杼(j zh)皎皎(ji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同桌互读迢迢(tio ti o)(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脉脉(m m)2.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2.全班汇报。汇报
24、词语意思。迢迢:遥远。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银河。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擢:伸出,抽出。素:白皙的。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机杼:织机的梭子。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零:落下。几许:多少。盈盈:形容清澈。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连词成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整幅布帛,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银河又清又浅,相隔
25、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织女与牛郎被银河阻隔,不能相见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2.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五、熟读成诵苦),拓展延伸。?(美丽、勤劳、孤独、哀怨、痛1.熟读成诵,小组交流: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板书设计-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你看到了什么的古诗)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十五夜望月。二、释题意,明作者。)人,唐进士,曾任昭应丞、渭南尉。一生困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教学 设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