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册.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册.pdf(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学生基本情况:本年级学生共计 37 人,从上期测评情况看,学生基本能正确进行计算,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审题能力较差,缺乏检查习惯,理解能力较差。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一)、走进乡村、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整理与复习(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习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五、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2、(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3、,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4、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八单元“加与减(二)”。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空间与图形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 千米”“1 分米”“1
4、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三)、统计与概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1 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六、教学措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数小正
5、方体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利用自制的方向板,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操场上辨认方向;通过数学游戏“你问我答”、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加减法;通过设计图案复习图形;通过“泡黄豆”的实验,绘制统计图表描述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 25 人,面包车限乘 8 人,小汽车限乘 3 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
6、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想出一种方案就可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
7、,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七、教学用具: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教学进度表项目周次234567891011起止时间2.132.172.202.242.273.23.53.93.123.163.193.233.263.304.24.64.94.134.164.20教学内容(课题或页次)分苹果分草莓租船小熊购物花店买花练习二过河认识路线练习课数一数拨一拨练习
8、五铅笔有多长1 千米有多长练习六走进乡村买电器回收废电池小小图书馆练习七教学时间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备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131415161718192021224.234.274.305.1-5.55.7-5.115.145.185.215.255.286.16.46.86.116.156.186.226.25-6.29认识图形(角)练习八复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欣赏与设计运白菜买洗衣机整理与复习(二)美丽的植物园统计图表总复习复习复习复习、考试4 课时1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4 课时一、一、
9、除法除法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课本第 2 页第 3 页“分苹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10、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显示 20 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 个苹果,20 个可以放几盘?二、探索新知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 4 盘;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 4 盘。(3)同桌同学合作用 20 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师指出:205=4 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横式:205=4第 3 页 共 55 页4
11、5 20竖式:200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4商:“4”表示分 4 盘。除数 5 丿 2 0被除数:“20”表示有 20 个苹果。“5”表示每盘2 0商和除数的乘积:“20”表示需 20 个苹果。放 5 个苹果。0余数:“0”表示 20 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5)练习:第 2 页“试一试”的四道小题。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2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1)课件再次显示 20 个苹果画面。(2)组织小组讨论:有 20 个苹果,如果每盘放 6 个呢?请每个同学
12、用代表苹果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再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3)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6=3(盘)2(个)36 丿 2 01 82答:可以放 3 盘,还剩 2 个。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20”表示把 20 个苹果拿去分,“6”表示每盘放 6 个,“3”表示放了 3 盘(强调单位“盘”),“18”表示 3 盘共 18 个(63=18)。“2”表示放了 3 盘后还剩下 2 个(强调单位:“个”),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 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
13、了。3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 3 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 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4)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三、巩固练习:第 3 页“练一练”第 1、2 题。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五、反思:学生对于新学的算式大部分都能很快接受,但是对于除法的意义
14、理解还不够,对于同一题中有两个问题的形式学生比较难理解,本课的内容需要再加一节课给予消化。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课时:除法(二)试商方法第二课时:除法(二)试商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4 5“分草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
15、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2.练一练:105165185205335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 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二、探索新知1.探究试商方法。(1)课件显示 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55 个草莓平均放在 8 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2)列算式:558(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87=56 比 55 大;86=48 比 55 小。所有商 6。思考:如果商是 5 可以吗?如果商是 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 5
16、 小的数。(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2.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 1 5 题。四、总结五、反思:五、反思:本节课的内容学生相对较容易接受,但在订正错误的题目时出现了把除数更改的情况,以后这部分要加以说明。第三课时:除法(三)解决问题第三课时:除法(三)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6 9“租船”“派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
17、意识。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第 5 页 共 55 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6258()387()40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485=366=537=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二、探索新知出示 P6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 元、每条船限乘
18、4 人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3.解决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14=5(条)1(人)至少要租 6 条船。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1)其中 5 条船,每条船 4 人,还有一条 1 人。45+1=21。(2)其中 4 条船,每条船 4 人;另外两条船,一条 2 人,一条 3 人。44+5=21。(3)其中 3 条船,每条船 4 人;另外 3 条船,每条船 3 人。34+9=21。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
19、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 6 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 4 人“这个规定。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5.练习:P6“试一试”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条件:每时租金 3 元。问题:10 元钱最多划几时?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103=3(时)1(元)答:10 元钱最多划 3 时。提问:上面的横式中 1 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 时?三、巩固练习:P7“练一练”的第 1 4 题。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 壶茶而不是 4 壶茶。
20、4.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 张桌子?7 张桌子够吗?四、总结五、反思:五、反思:这节课中学生对于究竟哪些需要加一,哪些不需要的搞不清楚,还有对于余数用什么单位也不是十分清楚,这节课应分成两课时上比较合适。第四课时:练习课第四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练习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具准备
21、: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引入课题板书:除法练习课二、指导练习1.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2.第 2、3 题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第 4 题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4.第 5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5.第 6 题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6.第 7 题(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派车的可能性有 5 种,只要求
22、学生说出一种。至于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只要说得出道理即可。7.第 8 题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3)题通过规律:5 个圆为一组,第 25 颗正好是第 5 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五、反思:五、反思:二二.混合运算混合运算第一课时:乘加、乘减第一课时:乘加、乘减教学内容:教学内容:P10 11“小熊购物”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
23、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点:教具准点:口算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开火车)35=48=76=36-17=80-43=93=85=37-15=8+15=36+7=第 7 页 共 55 页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6+5-1845-18+20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二、探索新知出示 P10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2.提出问题
24、: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如:买4 个面包和 1 瓶饮料需付多少钱?3.解决问题。(1)列算式:34+66+34(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讨论:34+66+34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34+6”中的“34”表示 4 块面包共付 12 元,所以3 和 4 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 1 瓶饮料共付 18 元。算式“6+34”红的“34”表示 4 块面包共付 12 元,所以 3 和 4 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 1 瓶饮料和 4 块面包共付 18 元。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
25、4+6 与 6+34 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4 个面包和 1 瓶饮料共付多少元。(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34+66+34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解法一:34+6解法二:6+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12+6=6+12=18(元)=18(元)答:该付 18 元。4.尝试独立解决(1)提问:有 20 元,买 3 包饼干应找回几元?(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a.34=12(元)20-12=8(元)答:应找回 8 元。b.20-34(PS: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年级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