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pdf(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进度第 一 周课题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一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1.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目标2.通过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3.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课型新授教具课件教法观察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 35 个学生说一说)。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
2、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
3、,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2)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
4、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1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
5、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 3 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1 题。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数据收集整理(一)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 4 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红 黄 蓝 白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2课时进度第 一 周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课题第
6、二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1.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教学目标2.通过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课型新授教具课件教法观察法一、情境引入谈话: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你想推荐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1)收集数据。教师提问:用我
7、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学教生自由发言。)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2)学习记录方法。学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内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完成统计表。容姓名票数与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3)小结。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
8、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把过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2、教学例 2.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程(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姓名票数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回答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你
9、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3 题。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二)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姓名票数4课时进度第
10、 一 周课题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三课时练习一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知识。教学目标2.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3.培养学生的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能力。教学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课型新授教具课件教法练习法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引入新知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6 题。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 6 题表格内。出示统计表。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采用
11、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回答教材上的问题。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4 题。(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同学举手,了解学生家里有车的情况。)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 10 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种类面 包 车大
12、 巴 车小 轿 车摩 托 车辆数683312(3)回答问题。这个路口 10 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如果再观察 10 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生讨论,说出理由。)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5 题。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回答问题(1)和(2)。5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三、巩固迁移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 7 题。1、出示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图中 1 格代表()份。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3、你还能发现什么?
13、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4、如果每格表示 2 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指名回答说出数据。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四、课堂小结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练习一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6课时进度第 二 周课题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平均分的认识(一)1.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目标2.通过分一分活动,了解平均分的意义。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难点通过分一分
14、活动,了解平均分的意义。课型新授教具课件教法自主探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分好吃的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怎么分的呢?二、新课 1教学例 1,引入“平均分”。师:我们来看看这 6 块糖,如果要分成 3 份,该怎么分呢?(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拿小棒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分糖,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 8 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2)教材第 8 页“做一做”第
15、 2 题 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 瓶矿泉水平均分成 3 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 1练习二的第 1 题。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2、练习二的第 2 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卡片,动手分一分,特别强调要“平均分”成3 份。(2)交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借助分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平7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均分的含义。再填空。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
16、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8课时进度第 二周课题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教学目标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教学难点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课型新授教具课件教法自主探究教学内容与过程
17、一、复习把 12 个苹果平均放在 4 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 12 个苹果放在 4 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授课1教学例 2。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那么你有办法把 18 个苹果平均分成 6 份吗?每份几个?可以拿出图片分一分。学生尝试自己分一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组织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A、我是 1 个 1 个地分的,分了 3 次才分完,每份 3 个。B、我觉得苹果有点多,每次分的时候每份放了2 个,第二次分的时候每份放 1 个,这样就正好分完,每份 3 个。C、我也觉得苹果有点多,所
18、以我分的时候,是3 个 3 个地分的,结果正好分成 6 份,每份 3 个。师:同学们的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不管是 1 个 1 个地分,还是先 2 个 2个地分,再 1 个 1 个地分,还是 3 个 3 个地分,只要结果是 6 份,并且每份地个数同样多,就符合要求,就是正确的。具体的分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师:现在请同学们把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几盒?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教材第 9 页“做一做”)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师巡视了解情况。巡视汇报结果: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成 2 份,每份 5 盒。2、教学例 3师:如果把 8 个果冻,每 2 个
19、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学生尝试自己分小棒,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组织汇报。生:把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分的时候就是把果冻每 2 个一组分开,结果分成了 4 份。师:每份同样多吗?是不是平均分呢?生:每份都是 2 个,同样多,是平均分。9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师:现在请大家尝试完成下面的练习。(教材第 10 页“做一做”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最后集体交流订正。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三、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了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交流一下。平均分分成()份,每份有(
20、)个平均分每()个一份,分成()份10课时进度第 二周课题第一单元 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三课时 练习二1.通过平均分的练习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教学目标2.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3.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平均分的练习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教学难点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课型教学内容与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1新授教具课件教法练习法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这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你们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练习一下,帮助你们巩固学到的知识。二、自主探究师:谁愿意告
21、诉大家,关于平均分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1.把一些物体分成同样多的几份,是平均分。2.把一些物体按每份是多少的要求来,正好分完也是平均分。师:那么把一个具体的数平均分,是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结果呢?我们现在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吧 18 个平均分,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学生尝试自己分,和同桌交流各自分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1、我把 18 个圆,按每 2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9 份。2、我把18 个圆平均分成 9 份,结果是每份2 个,与刚才同学的结果相同。3、我把 18 个圆,按每 3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6 份。.师:通过刚才的分法汇报,你发现了什么?生:同样多的物体
22、按不同的要求分,虽然是平均分,但结果不一定相同。三、完成练习二的练习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二同样多的物体按不同的要求分,虽然是平均分,但结果不一定相同。课时进度第周课题第一单元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初步认识除法1.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学目标2.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课型新授教具课件教法自主探究教学内容与过程板书设计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
23、并且知道加法与减法是相对的,那么有没有与乘法相对应的第四种运算方法呢?那又是什么运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第四种运算方法除法。(板书课题:除法)二、新授课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2、教学例 4。教师:大熊猫想“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 个)把 12 写在除号的前面。把 12 平均分成几份?(4 份)把 4 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是 3)把 3 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教
24、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 12 平均分成 4 份,每一份是 3。”这个算式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 13 页的“做一做”。2完成教科书第 20 页练习三的第 1 题。3完成教科书第 20 页练习三的第 2 题。初步认识除法除法的符号是“”1243 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12课时进度第周第一单元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1.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2.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
25、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教学目标也是用除法计算。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题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课型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新授教具课件教法自主探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 8 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 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 2 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 2 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 2个小圆片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二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