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2017年用.pdf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2017年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2017年用.pdf(1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时(月日)NO:教学内容:教材 1-2 页例 1-例 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
2、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 5 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 4 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二、认识“1 升”1.出示例 2 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2 那么 1 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 1 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 1 升水,让学生观察。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
3、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补充与修改出的 1 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3继续感受 1 升水多少。(1)教学“试一试”先让学生估计下 1 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 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 1 到 1.5 升水,孩子要喝 1 升水,那你知道 1 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三、练习。1.练一练第 1 题。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2.
4、练一练第 2 题。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第 2课时(月日)NO:教学内容:教材第 3-4 页例 3.例 4。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 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 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
5、表示。二、认识 1 毫升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 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 1 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用滴管吸取 1 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 1 毫升的滴数。)实验:大约是 18-20 滴。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 20 滴水(1 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 1 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说一说:1 毫升水是多少水呢?三、教学“1 升1000 毫升”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 1 毫升和 1 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 1 毫升的水要比 1 升水少得多。现在补充与修改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2掌握升
6、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 1 升=1000 毫升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 1 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 2 杯 500ml 的水倒入 1 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结论:1000 毫升1 升 1 升1000 毫升四、完成想想做做: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 50 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
7、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3填空:4 升=()毫升 2000 毫升=()升9 升=()毫升 5000 毫升=()升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3 课时(月日)NO: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第 5-7 页练习一第 17 题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重点难点: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二、练习指导。1.问:(1)1 升=?毫升(
8、1000)(2)计量水、油、饮料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字母表示?(升和毫升、用 L 和 mL 表示)2.2 升=()毫升 4000 毫升=()升 8 升=()毫升 6000 毫升=()升 10 升=()毫升 9000 毫升=()升(1)指名学生说,集体讲评(2)指名学生说说你的根据是什么3.出示练习一(1)第 1 题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2)第 2 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4.练习指导。(1)第 3 题。出示各生活用品,先学生估计下容量。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2)第 4 题。补充与修改学生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3)第 6 题。出示生活中物品,先让学生估计下容量
9、,再在课本上完成选择。(4)第 7 题。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5.练习 在()里填上“”、“”、“”、“”或“=”4000 毫升3 升3 升300 毫升2000 毫升8 升8 升8000 毫升3000 毫升4 升10 升9000 毫升(1)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讲评。(2)指名学生说说解题过程。5.出示补充习题(1)出示第 3 题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一杯饮料有 250()毫升。一人一天大约要喝 2()升。一辆汽车的油箱能盛 50()汽油。一个病人一次喝药水 20()。6.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升”或“毫升”(1)一杯果汁有 250()。(2)一
10、桶汽油能盛放 200()汽油。(3)一瓶眼药水大约 8()。(4)一颗橙子可以榨出 80()果汁。(5)一桶饮用水有 19()。7.出示补充习题第 4 题要启发学生依据升与毫升的进率,思考多少个 520(或 350、195)是 1000。8.练一练(1)一瓶洗发水有 200 毫升,()瓶这样的洗发水正好是 1 升。(2)一瓶果汁有250 毫升,()瓶这样的果汁正好是2升。(3)一瓶酱油有500 毫升,()瓶这样的酱油正好是3升。(4)一瓶可乐有750 毫升,()瓶这样的可乐正好是3升。三、布置课后练习补充习题的剩余题目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 6课时(
11、月日)NO: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补充习题(2)教学目标:4.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换算。5.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3.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重点难点:3.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2.升和毫升的换算。教学过程:补充与修改二、揭示课题:升和毫升练习二、练习指导1.1 升=?毫升(1000)2.练习 15 升=()毫升 8000 毫升=()升 13 升=()毫升 6000 毫升=()升 5 升=()毫升 3000 毫升=()升 7
12、升=()毫升 9000 毫升=()升3.出示补充习题第 5 题一个大口本可以装 1 升水,一个玻璃杯可以装 180 毫升水。往一个大口杯中倒入 5 玻璃杯水后,再倒入多少毫升水就正好可以装满这个大口杯?指导学生在做题是要注意审题,要有一个 1 升=1000 毫升的单位换算过程,要注意解题格式,最后一定还要有答。1 升=1000 毫升5180=900(毫升)1000-900=100(毫升)答:再倒入 100 毫升水就正好可以装满这个大口杯。4.练一练一瓶牛奶的容量是 2 升,小明每天喝200 毫升牛奶,喝了8天,这些牛奶喝完了吗?如果没有,那还够小明喝几天的?2 升=2000 毫升2008=16
13、00(毫升)2000-1600=400(毫升)400200=2(天)答:这些牛奶还没喝完。还够小明喝 2 天的5.出示补充习题(1)第 6 题小星在家榨果汁,榨了 4 杯西瓜汁,每杯 300 毫升,还榨了 800 毫升橙汁。他一共榨了多少升果汁?4300=1200(毫升)1200+800=2000(毫升)2000 毫升=2 升答:他一共榨了 2 升果汁(2)第七题6 瓶橙汁有 3 升,5 瓶苹果汁有 2 升,比较 1 瓶橙汁和 1 瓶苹果汁,那瓶多一些?3 升=3000 毫升30006=500(毫升)2 升=2000 毫升20005=400(毫升)答:1 瓶橙汁多一些(3)第 8 题在自己做的
14、量器上找到 1L、L、2/4L、L,想一想,如果用mL 表示,分别是多少 mL?你能在下面填一填吗?1L=()mL2/4L=()mLL=()mLL=()mL要先引导学生找出 1 升到底在什么地方,在让学生平分成 4份,在让学生求出正确答案。1L=(1000)mL2/4L=(500)mLL=(250)mLL=(750)mL三、布置课后练习自己根据课本第 7 页的“动手做”做出一个量器。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1 课时(月日)NO:教学内容:教材第 8 页例 1。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已积累的除法计算经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两位数除以整十
15、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重点难点: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笔算:484656933补充与修改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二、新授。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学习口算方法:提问:6020 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完成“练一练”。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可
16、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学习笔算方法:6020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练习:8040。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说说笔算过程。5.教学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说说笔算过程,并问问学生怎样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3)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11.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三、巩固算法练习。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 1 题)。1202072090学生口算。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练习二第 2 题。学生练习并验算。说说
17、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练习二第 5 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什么方法做?如何列式?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布置完成练习二第 3.4 题。7010300603204035070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 2课时(月日)NO:教学内容:教材第 9 页例 2。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试商过程,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使学生在探索、练习中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重点难点:初步感受试商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除法,估计商的大致范围。
18、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1204032040二、新授。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提问:38030 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估算出结果。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笔算出结果。学生尝试完成,师巡视指导。(提示: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吗?)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 1 的?这个 1 要写在商的什么位上?为什么?商的个位是几?怎么来的?组织验算。让学生独立进行验算。560704206024080补充与修改比较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使学生明白两者的相互支持作用。小结笔算方法三
19、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3.教学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先看被除数前两位)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师小结,补充完整。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练习二第 6 题。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练习二第 7 题。出示三组题,让
20、学生一组一组计算。让学生比较每组两道算式计算过程中有什么不同。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3 课时(月日)NO:教学内容:教材第 11 页 8-15 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重点难点: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1计算下面各题
21、。36030=11.11.31030=11.11.42140=72060=11.11.34020=11.11.5235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板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1.口算下面各题。(练习二第 10 题)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上下两道题的联系。2.练习二的第 11 题。出示第 11 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老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补充与修改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练习二第 12 题。先让学生说清楚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
22、完成。指名四位同学进行板演,最后集体订正。2.练习二第 14 题。学生独立审题。提问:卡车要运走哪些水果?解答这道题时要先求出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列综合算式时的运算顺序)3.练习二第 13 题。(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将自己的观点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可适时点拨,使学生初点体会除法算式中的“商不变的规律”。四、课堂小结。通过这些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练习二第 8.15 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4 课时(月日)NO:教学内容:教材第 12 页例 3。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
23、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把除数教学目标: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1.初步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重点难点:2.能正确计算不需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答:96 里面最多有几个 30?190 里面最多有几个 30?74 里最多有几个 20?274 里最多有几个 20?口答 42()31()69()75()二、新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题图,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请学生列出算式?组织学生估计一下它的结果,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想补充与修改的?笔算 9632。提问:
24、是不是 3 天正好看完呢?请大家用竖式来算一算。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全班交流。提问:你是怎样想到商 3 的,有什么好方法?组织学生验算,看看算得对不对。三、模仿训练、加强理解。1.完成“试一试”。出示题目,质疑:可以先怎样估计一下商?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指名说说计算过程,提问:你是把 39 看作多少来试商的?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2.完成练一练。学生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指正,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四、巩固训练。1.完成练习三第 1 题。(1)出示题目要求,指名读题。(2)请学生说说各题都
25、是把除数看作几十数试商的。(3)学生们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五、全课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5 课时(月日)NO:教学内容:教材第 15 页练习三 2-6 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通过提高题练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1.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二、基本练习、查漏补缺。小黑板出示口算练习444154906046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四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2017 年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