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pdf(1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2.交流
2、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3)正音后,开火车读。“摔”是翘舌音。“坝”读“b”,不读“bi”。(4)做游戏,巩固字词。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三、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指导书写。“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小组
3、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6.评价:自评、互评。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2.花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花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教学设想】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 13 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一、简介作者,导入
4、课题。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1.读准下列字音。荒、笛、罚、假、裳2.交流、识记生字。(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放假 互相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润湿:潮湿润泽。(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3)狂欢:纵情的欢乐。(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5、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2 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第二部分(3-5 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第四部分(7-9 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1.听教师朗读。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6.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教学设想】1认识本课的 13 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步骤】(一)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三)研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
7、了深刻印象?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5指导朗读课文。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六)板书设计不懂就要问不懂 提问 理解创新教案【教学设想】【教学设想】通过有层次的训练,达到交际的目的。从个人训练到两人合作,再到多想交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了小学阶段的第一个暑假,漫长而难忘。你在暑假中都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指名来说一说)哪些是你最感兴
8、趣的?有些什么感受?把你去过的地方、做的事情、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地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二、师生交流。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插图,每幅图上都画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是怎么做的?你还做过其他的事吗?2.指名说一说(由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发言。1.从四幅图中选一幅想一想,说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说自己暑假里做的事。2.分小组交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3.交流完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的好的同学准备好内容,准备在班里发言。四、全班交流。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小组里讲了自己或者暑假里做过的事,各组又选出了讲的好的同学在班
9、级里发了言,希望你们专心听,听一听这些同学说的是什么事,他们是怎样做的及有什么感受。2.同学们轮流发言。3.评一评。选出今天的明星。五、教师总结。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有的同学暑假里不忘记读书学习,有的学电脑,有的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有不少同学和老师或爸妈一起游览观光,特别是参加了夏令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2.同学们认为怎样的暑假生活最好、最有意义呢?(自由说一说)3.只要是对自己的学习、身体、品德有好处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一个暑假中都过得有意义而且愉快。板书设计:我的暑假生活旅游学电脑快乐学书法帮爸妈做事有
10、意义【教学设想】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教法与学法举例、点拨、探究、交流。教学准备生观察同学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选择一个作为重点观察对象。【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教师说出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猜猜是班上哪位同学。二、有指导的示范1.范例感知,教师出示例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例文:他长得高高大大,虎头虎脑的。圆圆的脸、尖下巴,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着温和善良。他总是笑眯眯的,就是不笑的时候脸上也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大多数时间他坐后排,有时也坐坐前排。他特爱踢足球,课间和放学后的操场上常见到他奔跑跳跃的身影。他长得那样高,一定与他喜欢运动有关,我好羡慕他的个头。同学们,你们猜到了
11、吗?他是谁?2.分析内容,教师针对范例进行要点分析。3.了解方法,教师结合范例小姐描写任务的方法。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4.有组织地练习。组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写一个片段。5、有诚意地交流。三、教师总评本次习作的情况。四、品读欣赏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来的?五、作文医院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山行教学设计山行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教学设想】唐诗是中
12、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郎朗上口。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
13、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4.释题:在山上行走。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4、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1.教师范读。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5)“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8)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三、
15、尝试学习,读诗明意。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读到郎朗上口为止。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介绍”法。)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
16、“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三)小组交流,学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四)独立学习,理解三、
17、四句。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
18、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指名朗读。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五、诵读诗句,体验美感。五、诵读诗句,体验美感。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
19、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2)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临平泊舟(元)黄庚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色凉。万顷波光
20、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教学设想】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2.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么回事?)3
21、.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
22、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排列迟到规则凌乱亮晶晶湿漉漉闪闪发光”。(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法国梧桐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法国梧桐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教师简单介绍法国梧桐: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 裂
23、,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 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 4-5 月;果 9-10 月成熟。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增、棕”,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三、回顾总结。三、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
24、,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金色巴掌是怎么回事?2.把你见过的法国梧桐树叶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出示法国梧桐树叶的图片(学生描述。)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1)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2)说说自己了解的秋雨。(3)课件出示描写秋风、秋雨的片段,欣赏阅读。秋天来了,天气变得越来
25、越冷了,树叶开始变黄了,风一吹,大片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满地都是干枯的叶子,走在上面,发出“嘎嘎”的声音。秋天的雨水特别多,总是滴滴答答下不完,害得我哪也去不了。不过空气变得清新了,不再干燥了,雨一停,秋高气爽,很美丽。2.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部分(第 29 自然段)(1)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多么明朗的天空。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