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实践创新(共3页).doc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实践创新(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实践创新(共3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实践创新作者:李春燕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4期摘 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设区市为主要治理载体,以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内容,加快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发展。通过健全法治制度、科技引领和机制创新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新路径,为建设美好平安中国做出应有贡献。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法治;科技;机制创新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概念2018年6月,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首次正式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概念,并从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
2、、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以树立“五个导向”、优化四大体系、提升七大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框架和方法路径。具体而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概念可以分为三个着力点,分别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治理单位主要以设区的城市为载体,市域社会治理强调市级层面的“主导者”角色定位,市域社会治理突出“以城区为重点”的空间治理取向。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一)市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市域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是推动基层治理的组织者、领导者。抓住了市域这个关键环节,就可以起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我们加快实现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步骤,市域治理
3、就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二)市域是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的主阵地当前矛盾风险系统性、跨界性、传导性特点突出,市域越来越成为防范化解矛盾风险的关键层级。以市域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市域资源手段优势,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进行防范,从源头、传导、转化的关键环节进行化解,防止矛盾风险向上传导、向外溢出,这是守住安全稳定的主阵地。(三)市域在社会治理中有特殊优势市域具有政策制定的自主空间,具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基础,市域往往具备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富多样的资源手段,能够统筹各种资源力量,及时有效解决各类突出问题。市域在探索社会治理政策和模式方面有较大的空间和回旋余地。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实践创新
4、的新路径(一)以法治为本,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创新能力1.法治需求日益增长成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表征。法治的功能性价值和依法治理理念实现了对社会治理领域的全面嵌入,这既是社会的内在需要,也是法治社会的外在强化,二者共同支撑起社会治理中的法治本身功能、本质地位、本源价值。2.进一步拓展了法治为本阐释出的法治理念在社会中公民主体的认同程度和导向作用。在社会中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本质性的“相互关系”要求人本身和人的头脑中内在产生、外在接入社会普遍性的规矩、规则、规范等法治意识,并且與社会环境和生产生活实践相契合,得到强化,从而引导广大人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维护社会共同体。3.从实
5、践来看,法治为本突出了法治在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工具性意义。“在社会生活领域,绝大部分事务属于个体自律、社会自主调节、市场调节的范畴,由道德、伦理、习惯、惯例等社会规范加以调整,出现问题后法治系统才可能介入”。因此,强烈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贯穿在法治为本的社会治理体系中,确保治理的规范有序。(二)坚持科技创新、发挥“智治”支撑作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动力一是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信息支撑,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打造平安建设信息化综合平台。加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力度,搞好“三防”深度融合,构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比如,一个求助电话,网格员了解清楚后,立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治理 现代化建设 法治 实践 创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