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程复习知识要点(共5页).doc
《心理学教程复习知识要点(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教程复习知识要点(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心理学教程复习要点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现象与心理学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2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个性心理(简称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感觉知觉 认识过程(知) 记忆 想象 注意 心理过程 思维 情感过程(情) 意志过程(意) 研究 需要心理学 心理现象 兴趣 个性倾向性 志向世界观 自我认识个性心理 自我意识 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能力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性格3心理学:是
2、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小学教师了解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2有助于小学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 第二节 对心理的基本认识科学心理学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一、心理具有物质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一)人脑的结构人脑由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组成。1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以下部位是低级中枢。2大脑两半球皮质分四叶:额叶、顶叶
3、、颞叶、枕叶。3低级中枢包括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二)大脑的功能1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与心理(1)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建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揭示大脑机能的最有影响的学说。所谓高级神经活动指的是大脑皮层的活动。(2)神经系统最基本活动的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按起源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形成条件反射的信号:有具体信号和抽象信号两类。(4)条件反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2大脑的机能与心理(1)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藏和发
4、布各种信息。(2)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不对称的。它们各自管理着身体相反的那一半。(3)皮层上四个叶在机能上有所分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二、心理具有客观源泉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客观现实,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是人类心理的源泉,是人脑加以反映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的实际内容,相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
5、映。(1)所谓主观能动的反映,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个人的经验也左右着的现实的反映。(2)人的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它能支配和调节人的行为,能反作用于客观现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3)人们心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小依赖于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水平,并且也要接受社会道德标准的衡量。总之,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因此,心理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四、心理具有发展过程1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心理产生于实践活动之中,也表现于实践活动之中,并在实践活动中经受检验和校正。2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是
6、在不断发展的。儿童期的心理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是一个有阶段的连续发展过程。综上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在于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的。l 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心理具有发展过程。第二章 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一、注意及其外部表现(一)什么是注意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特点
7、。(二)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二、注意与心理过程1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2注意贯穿于各个心理过程的始终。三、注意的种类1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2无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3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4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
8、志努力的注意。5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培养间接兴趣。四、注意品质1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3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4注意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分为广义(集中于一活动)的注意稳定性和狭义(集中于一事物)的注意稳定性。第二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1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9、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2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3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的。它们共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二、感觉和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二)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种类:根据感受器的不同,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感觉内部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2知觉的种类: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肤知觉。
10、按知觉的对象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四、感觉和知觉的特性(一)感觉的特性1感受性即感觉的能力。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的适应。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视觉适应较明显,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嗅觉、味觉、触觉等均有适应现象。只有痛觉很难适应,正因如此,才对生命具有保护意义。(2)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因其它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变化的规律是微弱的刺激能提高对同时起作用的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3)感受性与
11、训练。要使个体感受性从根本上提高,则与实践活动的训练有关。(二)知觉的特性(规律):(1)知觉选择性。人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其它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2)知觉整体性。知觉的对象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人在知觉时,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3)知觉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把它们标示出来。(4)知觉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第三章 小学儿童的记忆和想象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2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
12、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识记就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回忆就是信息的提取和输出。二、记忆的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形象记忆是指以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是指以情绪和情感体验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是指以实际行动、动作、技能为内容的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是指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持续的时间是0.252秒。短时记忆持续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持续的时间一分钟以上,甚至终身。
13、这三中记忆是相互联系的: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它所留下的痕迹就是瞬时记忆;如果加以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如果加以复述,就转入长时记忆。三、记忆表象(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二)表象的特征 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四、记忆过程的分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一)识记1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2识记的种类(1)按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基础上,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是指对材料进行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
14、,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反复感知,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理解。(二)保持1什么是保持 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贮存和巩固的过程。2什么是遗忘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和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和回忆。3遗忘的规律在世界范围内最早对遗忘过程做系统研究的人,要推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中可看出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三)回忆 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有两种不同的水平:再认和再现。1再认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识别。2再现指过去经验的重现,是一种较高水平的回忆。3再认和再现的
15、关系 再认和再现是过去经验的恢复,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两种不同水平和形式。能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都能再现。第二节 想象的概述一、什么是想象(一)想象的定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二)想象与客观现实 想象的形象来源于客观现实,想象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二、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梦是一种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人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教程 复习 知识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