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优秀PPT.pptx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优秀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优秀PPT.pptx(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效果。3.3.能依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能依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规范答题。古古诗诗词词表表达达技技巧巧3 3.表达方式表达方式4 4结构类结构类 铺垫铺垫 伏笔伏笔 照应照应 卒章显志卒章显志1 1.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干脆抒情(直抒胸臆)干脆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比方比方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夸张 借代借代 设问设问 用典用典 顶真
2、等顶真等记叙、描写、争论、抒情、说记叙、描写、争论、抒情、说明明赋比兴,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想,衬托(正、反衬)反衬)描写描写类类记叙类记叙类抒情类抒情类间接抒情间接抒情2 2.修辞方法修辞方法动静,虚实,侧面烘动静,虚实,侧面烘托,微小环节描写,托,微小环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白描,乐景衬哀情抒情手法抒情手法一一 干脆抒情直抒胸臆干脆抒情直抒胸臆二二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1 1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2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借事抒情即事感怀3 3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托物言志托物寓理4 4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讽今借
3、古喻今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5 5用典抒情用典抒情描写手法描写手法1 1、衬托:正衬、衬托:正衬/烘托烘托 反衬反衬2 2、反衬:以动衬静、反衬: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衬哀情3 3、虚实结合、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4 4、对比、对比5 5、白描、白描6 6、微小环节描写、微小环节描写7 7、干脆描写与侧面描写、干脆描写与侧面描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如:以对方写自己)8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9 9、侧面虚写、侧面虚写/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曲写:如以
4、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田园乐写景手法:衬托渲染层次支配运用修辞联想想象写景手法:衬托渲染层次支配运用修辞联想想象 色调搭配诗中有画色调搭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诗画结合 近景远景近景远景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明暗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工笔细描粗笔勾画粗笔勾画 乐景写哀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哀景写乐0101、比兴、比兴0202、比方、比方0303、比拟、比拟-拟人、物拟人、物0404、对偶、对偶0505、对比、对比06/06/通感、移觉通感、移觉0707、双关:谐音双关、双关:谐音双关0808、夸张、夸张-夸大缩小夸大缩小0909、叠字、叠字1010、互文
5、、互文11 11、反问、反问 设问设问1212、反语、反语修修辞辞手手法法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方、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显明。比方、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显明。增加了感染力。比方用在争论中使深邃的道理增加了感染力。比方用在争论中使深邃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形象突出,特点显明,具体生动。借代:形象突出,特点显明,具体生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猛烈的感情。和特征,便于抒发猛烈的感情。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
6、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对偶:音节整齐匀整,节奏显明,有结构美对偶:音节整齐匀整,节奏显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和音乐美。排比:增加语势,强化感情。排比:增加语势,强化感情。对比:使事物特征显明突出,表达猛烈的感对比:使事物特征显明突出,表达猛烈的感情。情。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显明猛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故在作品中或显明猛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加艺术感染力。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加艺术感染力。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常见修辞格
7、表达效果 比喻比喻兰溪棹歌兰溪棹歌(戴叔伦)(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如眉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态并体现: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态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出了它的清秀。“镜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净。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净。修辞方法修辞方法隐语(谐音)、双关隐语(谐音)、双关春思春思(唐(唐李白)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
8、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表面写自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表面写自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仰慕之情;又以然之春天,实喻男女之间的仰慕之情;又以“丝丝”(思)、(思)、“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念情怀。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烟笼寒水月笼沙主子下马客在船主子下马客在船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射秦汉时的关塞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射秦汉时的关塞 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理解:烟和月
9、笼着寒水和沙 理解:主子和客人都下马,主子和客人都在船理解:主子和客人都下马,主子和客人都在船 互文互文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加某种表达效果,把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加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当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本应当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当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当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寻味的艺术效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
10、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运用借代手法,用颜色“绿绿”代替绿叶,用颜代替绿叶,用颜色色“红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借代借代陶者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通过陶者和富家的猛烈显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通过陶者和富家的猛烈显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11、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怜悯。切怜悯。对比对比1、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春雪春雪 韩愈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加了浪漫主义色调。给全诗增加了浪漫主义色调。课堂示例课堂示例2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竹枝词竹枝词 刘禹锡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杨
12、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兴奋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子希望而又疑虑、兴奋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课堂示例课堂示例3 3、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千古长如白练飞。1 1、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概。、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概。2 2、以比方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调和、以比方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调和形态。形态。课堂
13、示例课堂示例2.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争论和抒情。争论和抒情。(1)常见的抒情手法常见的抒情手法干脆抒情干脆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又称直抒胸臆)手法简介:干脆对有关的人物、事务等表明手法简介:干脆对有关的人物、事务等表明爱憎看法。爱憎看法。例证分析:苏轼江城子:例证分析: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茫,不斟酌,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作者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1)(1)干脆抒情:直抒胸臆干脆
14、抒情:直抒胸臆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之士的华蜜而牺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之士的华蜜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牲自己的高尚情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干脆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干脆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生的情怀。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宗明义,诗句开宗
15、明义,直叙登上高台后,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前不见古人人,后不见来者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独怆然而涕下”。干脆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干脆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就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就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2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表现手法)、借古喻今用典故(表现手法)、借古喻今绝句二首绝句二首 杜甫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
16、日是归年。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爽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爽 奇异奇异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哀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双调双调 清江引秋怀清江引秋怀张可久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干脆外露,却是以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干脆外露,却是以“西风西风”
17、“”“红叶红叶”“”“黄花黄花”“”“芭蕉芭蕉”“”“秋雨秋雨”这些富有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调浓丽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调浓丽的秋景图。借景抒情,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的秋景图。借景抒情,衬托自己浓浓的乡思情!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画菊画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郑思肖(宋末诗人)花开不并百花丛,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何曾吹落北风中。托菊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托菊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高尚气节。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
18、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调。的色调。蝉蝉 虞世南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緌:蝉喙)(緌:蝉喙)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德高洁的人,不须要某种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德高洁的人,不须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德的热忱赞颂和高度自信。在品德的热忱赞颂和高度自信。
19、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净的操守。媚的坚贞、纯净的操守。墨墨 梅梅 王冕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托物言志1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性,此“物物”非非“景景”,咏物不是写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借景抒情的“景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是某种物品。托托物物
20、言言志志借借景景抒抒情情2 2、托物言志的、托物言志的“志志”可以指感情、志向、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的“情情”专指酷爱、憎恶、赞美、快乐、专指酷爱、憎恶、赞美、快乐、哀痛等感情。哀痛等感情。区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21、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典故借用典故 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用典的作用。
22、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高雅耐读,富于文采;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高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绝句绝句 李清照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指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王项羽的英雄气概,指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2)描写手法描写手法鉴赏古代
23、诗歌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微小环节等。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微小环节等。渲染渲染手法简介: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手法简介: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加艺术效果。形象,增加艺术效果。例证分析: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诗:例证分析: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诗:“楚江微雨里,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相送情
24、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里的这里的“微雨微雨”“暮钟暮钟”“漠漠漠漠”“冥冥冥冥”“浦树浦树含滋含滋”等都是在渲染一种迷漫暗淡的景色,以营造离别时伤感的气氛。等都是在渲染一种迷漫暗淡的景色,以营造离别时伤感的气氛。烘托烘托手法简介:烘托就是手法简介:烘托就是“烘云托月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例证分析:例证分析:.正衬:苏轼的念奴娇正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用千古风赤壁怀古,作者用千古风流人物来衬托周瑜,突出了周瑜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流人物来衬托周瑜,突出了周瑜在自己心目中的
25、重要地位。b.反衬:反衬:李煜的望江南: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从前游上苑时的热闹与奇异正衬托了今日境从前游上苑时的热闹与奇异正衬托了今日境况的凄凉。况的凄凉。虚实结合虚实结合手法简介:诗歌中的手法简介:诗歌中的“虚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到,却又能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到,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的景象和境界;从字里行间体会出的景象和境界;“实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象和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景象和情境。情境。例证分析:辛弃疾的破阵子例证分析: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诗歌 表达 技巧 优秀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