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与催化》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吸附与催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附与催化》PPT课件.ppt(1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吸附与催化吸附与催化一、固体表面特性与吸附二、几个吸附等温式三、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四、化学吸附热与催化性能五、吸附和脱附速率方程六、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七、扩散的影响八、催化作用原理简介一、固体表面特性与吸附固体表面特性 固体表面是不均匀的,即使从宏观上看似乎很光滑,但从原子水平上看是凹凸不平的。同种晶体由于制备、加工不同,会具有不同的同种晶体由于制备、加工不同,会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质,而且实际晶体的晶面是不完整的,会有表面性质,而且实际晶体的晶面是不完整的,会有晶格缺陷、空位和位错等。晶格缺陷、空位和位错等。正由于固体表面原子受力不对称和表面结构不均匀,它可以吸附气体或液体
2、分子,使表面自由能下降。而且不同的部位吸附和催化活性不同。吸附剂(adsorbent)、吸附质(adsorbate)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为了测定固体的比表面积,常用的吸附质有:氮气、水蒸气、苯或环己烷的蒸汽等。吸附量的表示 吸附量通常表示为: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体积。气体的体积。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STP)吸附量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对于一定的吸附剂与吸附质的体系,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量是温度和吸附质压力的函数,即:通常固定一个变量,求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1)
3、T=常数,q=f(p),得 吸附等温线。(2)P=常数,q=f(T),得 吸附等压线。(3)q=常数,p=f(T),得 吸附等量线。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从吸附等温线可以反映出吸附剂的表面性质、孔分布以及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信息。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如下5种类型(图中p/ps称为比压,ps是吸附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蒸汽压,p为吸附质的压力)。吸附等温线类型()()在以下微孔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属于这种类型。例如:78K时,N2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水和苯蒸汽在分子筛上的吸附。吸附等温线类型()()常称为S型等温线。吸附剂孔径大小不一,发生多分子层吸附。在比压接近1时,发生毛细管凝聚现象。吸附
4、等温线类型()()这种类型较少见。当吸附剂和吸附质相互作用很弱时会出现这种等温线。如:352K时,Br2在硅胶上的吸附。吸附等温线类型()()多孔吸附剂发生多分子层吸附时会有这种等温线。在比压较高时,有毛细凝聚现象。例如:在323K时,苯在氧化铁凝胶上的吸附属于这种类型。吸附等温线类型()()发生多分子层吸附,有毛细凝聚现象。例如:373K时,水蒸气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属于这种类型。吸附等压线 保持压力不变,吸附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压线。吸附等压线不是实验直接测量的,而是在实验测定等温线的基础上画出来的。例如:在例如:在实验测定的一定的一组吸附吸附等温等温线上,上,选定比定比压为,作垂
5、,作垂线与与各等温各等温线相交。根据交点的吸附量相交。根据交点的吸附量和温度,作出一条和温度,作出一条qT曲曲线,这就就是比是比压为时的等的等压线。吸附等压线 用相同的方法,选定不同的比压,可以画出一组吸附等压线。从图上可见,保持比压不变,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吸附等量线 保持吸附量不变,压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量线。吸附等量线也不是用实验直接测的,而是在吸附等温线的基础上画出来的。在在实验测定的一定的一组吸附等温吸附等温线上,上,选定吸附量定吸附量为q1,作水平,作水平线与与各等温各等温线相交。相交。根据交点的温度与根据交点的温度与压力,画出一条力,画出一条pT线,这就是吸就
6、是吸附量附量为q1时的吸附等量的吸附等量线。q1吸附等量线 选定不同的吸附量,可以画出一组吸附等量线。从图上可见,保持吸附量不变,当温度升高时,压力也要相应增高。q1从吸附等量线上可以求出吸附热。二、几个吸附等温式1、Langmuir吸附等温式 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了吸附量与被吸附蒸吸附等温式描述了吸附量与被吸附蒸汽汽压力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他在推的定量关系。他在推导该公式的公式的过程中程中引入了三个重要假引入了三个重要假设:(1)吸附是单分子层的;(2)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设:表面覆盖度=V/Vm Vm为吸满单分子层的体积则空白表面为(1-)V为吸附体积,吸附速率 ra=ka p(1
7、-),脱附速率 rd=kd(3)被吸附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得:kap(1-)=kd设 a=ka/kd式中a 称为吸附平衡常数(吸附系数),它的大小代表了固体表面吸附气体的强弱程度。达到平衡时,吸附与脱附速率相等:这公式称为 Langmuir吸附等温式(1)当p很小或吸附很弱时,ap1,=1,与 p无关,吸附已铺满单分子层。(3)当压力适中,=apm,pm,m介于0与1之间。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简化形式:吸附等温式的简化形式:这是 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又一表示形式。将=V/Vm代入Langmuir吸附公式重排后可得: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吸附等温式的另一种
8、表达形式:双原子分子的解离吸附:双原子分子的解离吸附:对于一个吸附质分子吸附时解离成两个粒子的吸附达到吸附平衡时:则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表示为:多种粒子的混合吸附:多种粒子的混合吸附:当A和B两种粒子都被吸附时,A和B分子的吸附与解吸速率分别为:达吸附平衡时,ra=rd两式联立,解得A,B分别为:对i种气体的混合吸附,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可表示为:1.假设吸附是单分子层的,与有的事实不符。2.假设表面是均匀的,其实大部分表面是不均匀的。3.在覆盖度 较大时,被吸附分子之间可能会有某种相互作用,如:排斥力。Langmuir吸附等温式的缺点:吸附等温式的缺点:2、Freundlich
9、吸附等温式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Freundlich吸附公式对 的适用范围比Langmuir公式要宽。q:吸附量,cm3/gk,n是与温度、体系有关的常数。3、BET公式 由Brunauer、Emmett、Teller三人提出的多分子层吸附公式,简称BET公式。他们接受了Langmuir理论中关于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观点,但他们认为吸附是多分子层的。当然第一层吸附与第二层吸附不同,因为相互作用的对象不同,因而吸附热也不同,第二层及以后各层的吸附热接近于凝聚热。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导出了BET公式。3、BET公式 上式中c和Vm为两个常数,故又称BET二常数公式。c是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Vm为
10、铺满单分子层所需气体的体积。p和V分别为吸附压力和吸附体积,ps是实验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汽压。3、BET公式为了使用方便,将二常数公式改写为:用实验数据 对 作图,得一条直线。从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计算出Vm,进而得到吸附剂的比表面积:L是阿佛加德罗常数,Am是单个吸附质分子的横截面积。非常有用!非常有用!3、BET公式 为测定吸附剂的比表面积,BET二常数公式较常用,但比压(p/ps)应控制在之间,(1)比压太低(p/ps),建立不起多分子层物理吸附,甚至连单层吸附也不能建立起来;(2)比压过高(p/ps),容易发生毛细管凝聚现象,使测定结果偏高。3、BET公式 如果吸附层不是无限的,而是有
11、一定的限制,例如在吸附剂孔道内,至多只能吸附n层,则BET公式修正为三常数公式(n为吸附层数):若n=1,为单分子层吸附,上式可以简化为 Langmuir公式。若n=,(p/ps)0,上式可转化为BET二常数公式。4、乔姆金吸附等温式 对于中等遮盖率的化学吸附,式中式中、A0为常数。为常数。T是吸附温度,对于等温吸附,是吸附温度,对于等温吸附,T值不变。值不变。几个吸附等温式总结三、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举例 H2在金属Ni表面发生物理吸附:这时H2没有解离,两原子核间距)等于Ni的范德华半径)和H2的范德华半径)之和。放出的能量aa等于Qp(物理吸附热),这数值相当于氢气的液化热。在相互
12、作用的位能曲线上,随着H2分子从p逐渐向Ni表面靠近,相互作用位能下降。到达a点,位能最低,这是物理吸附的稳定状态。物理吸附 如果氢分子通过a点要进一步靠近Ni表面,由于核间的排斥作用,使位能沿ac线升高。物理吸附物理吸附的特点:1.吸附力是由固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引力产生的,一般比较弱。2.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kJ/mol以下。3.吸附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当然吸附量会有所不同。物理吸附4.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5.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的,但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的。6.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快。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
13、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化学吸附 在相互作用的位能线上,H2分子获得解离能DH-H,解离成H原子,处于c的位置。举例 H2在金属Ni表面发生化学吸附:随着H原子向Ni表面靠近,位能不断下降,达到b点,这是化学吸附的稳定状态。化学吸附 Ni和H之间的距离)等于两者的原子半径(1.25)之和。能量gb是放出的化学吸附热Qc,相当于两者之间形成化学键的键能。随着H原子进一步向Ni表面靠近,由于核间斥力,位能沿bc线迅速上升。化学吸附化学吸附的特点:1.吸附力是由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之间产生的化学键力,一般较强。2.吸附热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一般在40kJ/
14、mol以上。3.吸附有选择性,固体表面的活性位只吸附与之可发生反应的气体分子,如酸位吸附碱性分子,反之亦然。化学吸附4.吸附很稳定,一旦吸附,就不易解吸。5.吸附是单分子层的。6.吸附需要活化能,温度升高,吸附和解吸速率加快。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作用力吸附作用力范德华引力,一般较弱范德华引力,一般较弱化学键力,一般较强化学键力,一般较强吸附热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一般在几个kJ/mol以下以下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一般在一般在40kJ/mol 以上以上选择性选择性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无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附
15、任何气体有选择性,固体表面的活有选择性,固体表面的活性位只吸附与之可发生反性位只吸附与之可发生反应的气体分子应的气体分子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率都很快很稳定,一旦吸附,就不很稳定,一旦吸附,就不易解吸易解吸吸附分子层吸附分子层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单分子层单分子层吸附活化能吸附活化能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不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不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快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快需要活化能,温度升高,需要活化能,温度升高,吸附和解吸速率加快吸附和解吸速率加快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比较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鉴别 发生物理吸附时,在吸附剂表面与吸附质粒
16、子之间没有新的化学键生成,所以在吸附剂的红外、紫外-可见光谱中不会出现新的吸收带。发生化学吸附时,吸附剂表面与吸附质粒子之间生成了新的化学键,所以在吸附剂的红外、紫外可见光谱中会出现新的吸收带。物理吸附向化学吸附的转变氢在Ni表面的吸附:H2分子从P到达a点是物理吸附(图1),放出物理吸附热Qp,这时提供(吸附)活化能Ea,使氢分子到达P点,就解离为氢原子(图2),接下来在b点发生化学吸附(图3)。Qc为化学吸附热。吸附活化能Ea远小于H2分子的解离能DH-H,这就是加氢反应中使用Ni催化剂的原因。化学脱附是化学吸附的逆过程 化学脱附(解吸)沿化学吸附的逆过程进行,所提供的(脱附)活化能Ed等
17、于Qc+Ea,使稳定吸附的氢原子越过这个能量达到P点,然后变成H2分子沿PaP线离开Ni表面。化学吸附活化能Ea、化学脱附活化能 Ed、化学吸附热 Qc的关系Qc=Ed-EaQc值的大小反映了固体表面对气体分子的化学吸附强度。四、化学吸附热与催化性能吸附热的定义吸附热的定义:吸附热的取号:多数吸附是放热过程,习惯上把吸附热取成正值。与化学反应热的符号取法相反。在吸附过程中的热效应称为吸附热。物理吸附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气体凝聚热,很小;化学吸附过程的热效应相当于化学键能,较大。固体在等温下吸附气体是一个自发过程,G0;气体从自由态变成吸附态,混乱度降低,熵减小,S0;而H=G+TS,所以 H 1
18、+aApA,r=?举例:例:(2)双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A+B=C Langmuir-Hinshelwood(L-H)机理机理 Rideal(R)机理机理ACBBACLangmuir-Hinshelwood 机理机理A+B=C Langmuir-Hinshelwood 机理机理 A+s B+s r=k2 A B A-s+B-s =C-s C+sk2aAaBpApB(1+aApA+aBpB)2 pB为定值为定值Langmuir-Hinshelwood 机理机理r=pArk2aAaBpApB(1+aApA+aBpB)2 Langmuir-Hinshelwood 机理机理 r=k2 A B=分情况分情
19、况讨论:(1)A、B都是弱吸附,或都是弱吸附,或pA、pB都很小,都很小,(aApA+aBpB)1,r=?(2)A 是弱吸附,是弱吸附,B吸附吸附较强,aApA(1+aBpB),),r=?(3)A 是弱吸附,是弱吸附,B吸附很吸附很强,(1+aApA)aBpB,r=?k2aAaBpApB(1+aApA+aBpB)2举 例(1)(2)(3)ABACC Rideal 机理机理A+B=C Rideal 机理机理 A+s r=k2 ApB A-s+B =k2 pB C-s C+saApA 1+aApA+aBpB pB为定值为定值Rideal 机理机理pAr 当反应物当反应物B的吸附很弱时,的吸附很弱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吸附与催化 吸附 催化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