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精品】.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精品】.doc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本册内容结构图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
2、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1、认识平面图形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
3、第2、第3、第6题。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教学过程(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是 4 条边一样长;三角形师有 3 个角,3 条边;平行四边形有 4 条边;圆没有角的如果学生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如:长方形对
4、边相等,4 个角一样(3)重点区分圆和球。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面长方形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2)记忆想象。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这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名称,学生想)让学生闭眼,然后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图形,由学生判断它的表面的形状。(1)老师说要求。(2)学生动手画。 (3)集体交流。哪个题争议较大,可拿实物亲自画画。2、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 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教材第3页例2和“做一做”、第4页的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4、5题。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
5、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
6、么特点?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教学过程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
7、试试!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学生独立完成第 3 页的“做一做”。2第 6 页的第 4 题。3第 6 页的第 5 题。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新知识点:1、2、3、4、十几减 9 的口算。十几减 8、7、6 的口算。十几减 5、4、3、2 的口算。综合应用。教学要求:1、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建议: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
8、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发展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
9、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 13-8,13-5 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 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
10、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1、十几减 9第一课时 十几减 9教学内容教材第10、第 11页的内容。 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复习1口算。9 十 3 9 十 7 9 十 4 9 十 69 十 9 9 十 2 9 十 5 9 十 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9 十( )12 9 十( )139 十( )14 9 十( )1
11、59 十( )16 9 十( )17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 P10 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 个气球,买了 9 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 减 9 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教学过程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 加 6 得 15,15 减 9 等于 65(2)15 可以分成 9 和 6,15 减 9 等于 6;(3)10 减 9 等于 1,l 加 5 等于 6;(4)15 减 5 等于 10,再减 4
12、等于 6。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 9 加几得 15,15 减 9 得 6)同时板书得数“6”。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 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 P10“做一做”第 1 题。 四、课堂练习l完成教科书 P1
13、1 练习二第 1、2 题。2布置作业。第二课时 十几减 9 练习课教材第11、第12页的内容。通过十几减 9 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 9 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 9 的口算。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 )15 (2)9+( )181完成 P11 页练习二的第 4 题。(1)教学过程(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 P11 页练习一的第 3 题。教师将 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 9 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 9。教师还可以
14、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4完成 P12 页练习二的第 8 题。(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 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三、课堂练习第三课时 十几减 9 练习课及练习二第 5、第 6、第 8、第 9 题十几减 9 练习课及练习二第 5、第 6、第 8、第 9 题1、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十几减 9 退位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13-9= 7+6= 4+8= 18-10
15、= 4+9=17-9= 14-9= 18-6= 11-9= 17-10=5+9= 4+15= 2+9= 16-9= 18-9=2、用 8、9、10、17 中的三个数写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首先判断从这四个数中选择哪三个数,再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3、在里填上“”或“”。教学过程12-9=2、(1)做加法(2)做减法车上原来有 14 人,下去 9 人。车上还有多少人?三、思维训练+=18 +=10 +=15 =? =? =?2、十几减 8、7、6第一课时 十几减 8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初步掌握十几减 8 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理解“破十法”教 学
16、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教学过程提问:(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 个红圆片,5 个黄圆片,一共有 13 个圆片。)(2)再用虚线套住 7 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 或 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三、巩固练习1完成 P13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 P15 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3 布置作业。第二课时 十几减 8 的练习及练习三第第 1、第 2 题十几减8的练习及练习三第第1
17、、第2题口算卡片、小棒、图片。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12-8 12-9 8+6 14-8 16-9 8+913-8 14-8 11-8 15-8 17-8 15-9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破十法”“想加算减法”。14-812-815-813-8456713-915-916-914-9教学过程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老师要提醒学生认真审题。二、课堂作业新设计1、练习三的第 2 题。(2)怎样租车空座位最少?第三课时 教材第 14 页的例 3 及“做一做”的内容教材第 14 页的例 3 及“做一做”的内容教学内容 1、使学
18、生掌握十几减 7、6 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初步掌握十几减 7、6 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2、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课件、小棒、口算卡片。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学前准备1、口算12-8 12-9 3+8 14-84+9 15-8 16-8 17-92、导入新课。出示例 3.图中有什么?两个小朋友都给大家提出了问题?你们能解决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3.(1)要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用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教学过程依靠摆学
19、具,算出答案。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先用 13 中的 10 减去 7,等于 3,再把 3 和 13 中的另一部分合起来就是 7,所以 13-6=7,红的有 6 条。同理:先用 13 中 10 减去 6,等于 4,再把 4 和 13 中的另一部分合起来就是 7,所以,13-6=7,黑的有 7 条。想加算减,算出答案。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 7+6=13,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13-7=6,13-6=7.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2、教材第 14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
20、视,集体订正)3、教材第 14 页的“做一做”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 3 组算式)老师追问:看到这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还可以想到:8+5=13 13-5=8 13-8=5 等)4、教材第 14 页的“做一做”第 3 题。 第四课时 十几减 7、6 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 5第 10 题十几减7、6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5第10题1、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 7、6 的退位减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正确地口算十几减 7、7 的退位减法。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8+4 7+9 7+6 9+3 6+5 16-9 13-6
21、16-712-9 11-5 12-7 13-7 12-6 11-6 12-82、口算接力。教学过程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14-7=7也让学生说说算法。二、课堂作业新设计1、练习三的第 5 题。2、练习三的第 6 题。3、练习三的第 7 题。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4、4+6+8-9=8-4-3+10=15-7+2-2=12-9+3-6=5、练习三的第 8 题。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6、练习三的第10 退。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你还能想到什么?3、十几减 5、4、3、2第一课时 十几减 5、4、3、2教材第17页的内容。教 学 设 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老师:我们已经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人教版 一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完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