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点大全(共10页).docx
《林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点大全(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考点大全(共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林业:林业是培育、保护和管理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等多种效益的社会生产部门。林学:林学是研究与林业生产有关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管理森林、保护森林和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林分:林分是指内部特征一致,与周围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森林地段。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包括:林木、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植物的双命名法:目前统一采用的林奈倡用的国际通用的双命名法:属名种加词(种名或种区别词)定名人 (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种全为小写) 桃树 Pru
2、nus persica Batsch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指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是两年生植物和一年生冬性植物成花的常见生理现象。种群: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群落: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也称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简称生态系。五大成土因素:气候-climate、母质-parent material、生物-biology、地形
3、-topography、时间-time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土壤剖面是土壤发育的结果。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淋溶和淀积作用形成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发生层次,其特定的性质和组成反映在土壤剖面上。引种:把树种从原有分布区扩展栽植到分布区外,或栽植外来树种。乡土树种:当某一树种在该树种的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种源:即种子的产地,指某一树种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采集地区。母树林:又叫种子林,是在现有优良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选择比较好的林分,经过采用恰当的经营管理措施,以专门生产品质优良的林木种子的林分。种子园: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
4、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采穗园: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实生苗:利用树木种子作为繁殖材料在田间通过播种的方式培育的苗木。催芽:自根苗:苗木根系均系由繁殖材料自身产生的苗木。假植:是将苗木的根系在湿润的土壤上进行的暂时的埋植,分临时假值、越冬假值两种类型。立地指数:指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经营密度:在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单位面积的活立木株数。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林分)总面积的比,它反映林分的密度。农林复合经营:
5、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封山育林:以封禁为基本手段, 促进森林形成的措施, 即把长有疏林-灌丛或散生木的山地、滩地等封禁起来, 借助林木的天然下种或萌芽逐渐培育成森林。低效林: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衰竭,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总称。林分改造:林分改造是为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对低效林采取的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补播、封山育林、林分抚育、嫁接复壮等营林措施。自然稀疏:
6、在林业生产上,森林随着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林木分化:是指林分内林木个体间在树高、胸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现象。近自然经营:指利用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群落的时间跨度来计划和设计各项森林经营活动,通过不断地调整优化森林结构,从而使生态与经济的需求能最佳结合的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轮伐期:是同龄林的经营周期。是指林分的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轮伐期的确定依据主要是森林成熟和更新期。林班:林班是在林场范围内,为了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成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
7、。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植被分布规律1、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1)纬度地带性 森林类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依次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2)经度地带性 森林植被类型由沿海的湿润区、经半湿润区到内陆的半干旱区、干旱区,依次为森林区、草原区和荒漠区。2、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在一定纬度地区的山地,森林类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更替的现象称为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森林垂直带由下向上的
8、变化规律,与森林水平带由赤道向极地的变化规律一致。 森林垂直带谱愈近赤道愈完整,愈向极地愈少。 森林垂直带的变化以水平带为基础,森林垂直带谱的基带与该山体所在纬度的水平地带性森林一致。 森林垂直带幅窄,而水平带幅宽。中国植被分布特征寒温带针叶林区域、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温带草原区域、温带荒漠区域、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1)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的植被变化也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依次出现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
9、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3大植被区域。(2)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由于地形的复杂,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可分为东西两部分。我国东部由于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雨林。森林的多功能属性和森林效益1.生态作用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生态平衡的调节中枢。 主要表现在: (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通过固碳释氧,维持空气组成成分的稳定 (2)涵养水源
10、、净化水质 (3)保持水土、控制风蚀、防风固沙 (4)调节气候、减灾防灾 (5)保护生物多样性 (6)净化大气、防治污染2.经济作用森林为人类提供大量生存所需的生物质产品和再生能源,可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 森林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目前全世界木材生产约为30.5亿m3 ,其中工业用材占47.7。 为生产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等林产品加工的原材料。 从森林植物中提取甲醇、乙醇、糠醛、活性炭以及松香、橡胶、栲胶等工业原料。 全世界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木材、作物秸秆等作为燃料。 是各种木本粮油产品、保健美容产品、香料佐料产品、多种中草药等的重要原料来源。3.社会公益森林的社会公益作用是为
11、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并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文化、健康保健、社会发展保障等方面。 森林的教育文化功能 森林能产生有益于健康的物质,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森林是国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被子植物: 种子位于果实或子房中,不裸露; 繁殖过程中产生特有的生殖器官花; 木质部导管和纤维,韧皮部筛管和伴胞 25万种,占植物界总数一半以上,农作物、果树、蔬菜、医药、木材、 纤维等轻工业原料; 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 木质部管胞,无导管和纤维,韧皮部筛胞,无筛管和伴胞 植物体为木本,高大乔木,多为常绿树种 主要造林树种和成
12、林树种,现存700种 我国的裸子植物多,近300种 代表种:苏铁、 银杏 、松类、 柏类 、杉类植物叶和花的主要组成部分双子叶:叶片、叶柄、托叶单子叶:叶片、叶鞘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果实的类型森林植物的主要种间关系森林群落演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在同一个地段上,一种森林群落为另一种森林群落更替的现象称为森林演替。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其保护的必要性及途径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生态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最佳场所。意义: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学 概论 期末考试 复习 重点 考点 大全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