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部编人教出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程.doc
《2018年度部编人教出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度部编人教出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程.doc(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课 古代埃及教学目标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2、第 1 课:古代埃及。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1.图片展示: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3.教师提问:(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 。提示: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提示
3、: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提示:便于航行。4.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2(二)象形文字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提示:与事物形状相似。3.资料链接:纸莎草纸古埃及人在距今 5000 年前发明了纸莎草纸,纸莎草纸的制作材料是纸莎草。它盛产于尼罗河沿岸的水生植物。人们将纸莎草的粗茎切割下来,剥去外皮,将里面柔软又
4、有韧性的茎芯儿切成薄片。再将切成片儿的茎芯横、竖编织或叠放。然后用锤子将两层茎芯儿敲打,直至融合成一张薄纸。融为一体的薄片儿在经过晒干、打磨等工艺处理后,世界上最早的纸就诞生了。4.教师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目标导学二:金字塔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2.教师提问:埃及有句古谚语:人类畏惧时间,而时间畏惧金字塔。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想象一下古代埃及人是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提示:学生自由回答;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后人有几种推想:(1)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 (2)
5、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土堆是环绕金字塔螺旋上升。也有人认为,第(2)种方法土堆的清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而推测开始用土堆,然后用杠杆。也有些人认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因为他们觉得古人没有这么高的智慧来建造这么伟大的建筑。目标导学三:法老的统治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法老的图片2.教师提问:说说古埃及法老的地位是怎样的?提示: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他被认为是“神之子” ,具有无上的权威。3.思维延伸:埃及法老们为什么要给自己修筑金字塔?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 ,修筑豪华的陵墓,以备在冥世间继续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
6、宗教神权和世俗专制统治的权力。三、课堂总结金字塔外形雄伟壮观,内有许多甬道和墓室相通,还有绘画、雕刻等艺术品,实际上是一座地下宫殿。国王的尸体经防腐处理,制成了干尸,放置在棺木中,这就是“木乃伊”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板书设计第 1 课 古代埃及1.自然环境 2.文明历程:|3.文明成就:太阳历、数学、象形文字、解剖学、金字塔等4.法老统治第 2 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7、。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难点: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动态图片)这个数学上非常有名的定理是什么?最早是由什么人发现并使用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2 课:古代两河流域。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 ,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
8、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 月至 7 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二)楔形文字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
9、示楔形文字图片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41.教师讲述:公元前 18 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 ” 两自由民正
10、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自由民 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 ”自由民 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 B)打伤了他(自由民 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 (说完 A 做着向 B 的眼睛打去的样子)3.教师提问:(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 (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4.教
11、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1)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学生回答问题(2)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学生回答问题(3)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 A 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 B 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 5.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6.问题思考:讨
12、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提示: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三、课堂总结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 。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板书设计第 2 课 古代两河流域1.自然环境 2.文明历程:|3.古巴比伦王国:君主专制制度4.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的社会等级第 3 课 古代印度教学目标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
13、的兴起和传播。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 , 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 , 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 ,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3 课:古代
14、印度。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 1500 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
15、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 ,意为“肤色,品质” ;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6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度 部编人教 出版 九年级 历史 上册 教案 教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