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五考点心得【经典】.doc
《高中数学必修五考点心得【经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五考点心得【经典】.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 中, 、 、 分别为角 、 、 的对边, ,则有CAabcAC2sinisinabcR( 为 的外接圆的半径)R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 , ;2sinaA2sinbR2sincC , , ;R ;:sin:siabc2、余弦定理:在 中,有 ,推论:CA22cosabAbca2cos,推论: Ba22,推论:Cbccos22abc2cos3、三角形面积公式: 111sininin2CSbaaA 二、解三角形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
2、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4)正弦定理中,a=2RsinA, b=2RsinB, c=2RsinC,其中 R 是ABC 外接圆半径.(5)在余弦定理中:2bc cosA= 22ac.(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S = 1ah, S= 21absinC= bcsinA= 21acsinB , S=)()(cPbaP其中,h 是 BC 边上
3、高,P 是半周长.2、利用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解任意三角形(1)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3)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4)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正弦定理.3、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常用方法是:化边为角;化角为边.4、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1)角的变换因为在 ABC 中 , A+B+C=,所以sin(A+B)=sinC; cos(A+B)= cosC; tan(A+B)= tanC。
4、 2sinco,2ssinCBACBA;(2)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及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p 为周长之半三、解三角形的应用1.坡角和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锐二面角叫做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 和水平宽度 的比叫做坡度,用 表示,根据hli定义可知: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即 .tanil h|2.俯角和仰角:如图所示,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目标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上方时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下方时叫做俯角.3. 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 B 点的方位角为 .注: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区别是:三者的参照不同。仰角与俯角是相对
5、于水平线而言的,而方位角是相对于正北方向而言的。4. 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5.视角: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叫做视角|第二章:数列知识要点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概念:一般地,按一定次序排列成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简记为数列 ,其中第一项 也成为首项; 是数列的第 项,也123,na na1ana叫做数列的通项.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或它的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取值时,该函数对应N的一列函数值就是这个数列.2、数列的分类:按数列中项的多数分为:(1) 有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有限个,即项数
6、有限;(2) 无穷数列:数列中的项为无限个,即项数无限.3、通项公式:如果数列 的第 项 与项数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 ,那么这个式nan naf子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4、数列的函数特征:一般地,一个数列 ,na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前面的一项,即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增数列;1na如果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前面的一项,即 ,那么这个数列叫做递减数列;如果数列 的各项都相等,那么这个数列叫做常数列.na5、递推公式:某些数列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这个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叫做递推公式|二、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
7、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久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即 (常数) ,这也是证明或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依据.1nad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 的首项为 ,公差为 ,则通项公式为:na1d.1 ,nmdnN、3、等差中项:(1)若 成等差数列,则 叫做 与 的等差中项,且 ;aAb、 、 Aab=2abA(2)若数列 为等差数列,则 成等差数列,即 是 与 的等差中项,且n 12,n1n2n;反之若数列 满足 ,则数列 是等差数列.21=n 2=na4、等差数列的性质:(1)等差数列 中,若 则 ,若 则na,mnpqnpq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必修 考点 心得 经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