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地质量评价28.pptx





《第六章土地质量评价28.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土地质量评价28.ppt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 土地质量评价 第一节 土地质量评价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三节 农用地定级 第四节 城市土地定级 第五节 土地潜力评价 第六节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 第七节 土地生态足迹评价 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质量评价一、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一、土地质量评价的概念 土地质量是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所表现出来的优良程度。土地质量是土地的综合属性。 土地质量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定,将土地按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相对等级或类别,以表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评土地对于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被
2、评土地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某种特定用途的生的生产能力和价值大小。产能力和价值大小。 土地质量评价必须针对某种特定用途。 科学的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二、土地质量评价的类型 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分类: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分类: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业用地评价、园地评价、城镇用地评估、旅游用地评估等 按主要参评项目指标体系分类按主要参评项目指标体系分类 :土地自然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生产力评价等。 土地经济评价:土地国民经济评价、土地农业经济评价、土地单项或综合经济评价等。 按评价的方法分类按评价的方法分类:土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三、土地质量评价的目的 面
3、向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质量评价目的:v已利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需要调整的土地数量、分布和调整利用方向。v各类用地后备资源的适宜性评价:说明其适宜开发的方向、数量、质量、分布以及进行用地结构调整的可能性。v土地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评价:估计土地经营好坏,以及可供挖掘的潜力。v提出改良或消除障碍因素的途径和技术措施。v综上,综上,土地质量评价是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依据,以便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四、土地质量评价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评价不能脱离土地具体用途或利用方式。只有针对具体的用途或方式才有意义。 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土地的适宜
4、性是指长期、持续利用下的适宜性。要注意用途改变后对土地生态条件的影响,避免短期行为。 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土地评价中,土地利用种类的提出,必须考虑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适宜性评价涉及到各行各业对土地的不同要求以及土壤、气候等自然和经济多方面的知识。只有综合分析才能客观地做出评价,增强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评价单元的选择 以土壤图的图斑确定土地评价单元以土壤图的图斑确定土地评价单元 :利用土壤普查资料,节省大量调查工作量。但是缺乏明显的界线,往往和权属界线不一致。以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土地评价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土地评价单元:根据自然地块(地段)或耕作规
5、划单元以及种植地段等划分土地评价单元,是常用的方法。采用网格方法确定土地评价单元采用网格方法确定土地评价单元: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问题是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获取因难,成果的应用也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 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即针对一定的用途或方式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永续利用原则永续利用原则: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或利用方式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在永续利用条件下的适宜性。效益原则:效益原则:即土地利
6、用所获取的收益与其投入相比应是有利可图的。 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即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实际进行评定。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即全面考虑土地的自然与经济经济属性,通过综合分析,多方面比较来进行评定。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当前适宜性与潜在适宜性兼顾原则:既要评定土地当前的适宜性,也要对进行土地改良后的潜在适宜性进行评定。 三、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v根据FAO土地评价纲要(1976)规定,土地按照适宜用途可分为多宜性(如一块土地适宜农林牧等用途,又适宜建筑用途)、双宜性(只适宜两种用途)、单宜性(只适宜一种用途)和不宜性(不适宜任何用途)。按照土地适宜某种用途的程度分
7、为高度适宜(s1)、中等适宜(s2)、临界适宜(s3)和不适宜(n)。纲 级 亚级 单元 纲: 表示适宜性种类。 适宜纲(S) 不适宜纲(N) 级:表示在纲内的适宜程度。 高度适宜(S1) 中等适宜(S2) 勉强适宜(S3) 暂时不适宜(N1) 永久不适宜(N2) 亚级:表示级内的限制性因素种类。 (以中等适宜为例) S2m:表示水的限制 S2o:表示通气性差 S2n:表示养分状况差 S2e:表示抗侵蚀差 S2w:表示土壤耕性差 S2v:表示扎根条件差 等 N1m: N1me: 等 单元:表示级内限制性因素的微小差异。 S2e-1 S2e-2 分别表示 S2e亚级内可以区分两种抗侵蚀能力。 三
8、、土地适宜性分类体系五、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一)基本方法 一般常用指数法,也就是综合定量的方法,它可以将定性比较转化为定量比较,将不同的计量单位转化为同一的计量单位(或无单位),将多目标转化为综合的单目标,再根据其数值加以综合评价。 具体的说,应用指数法进行评价,就是先对每个项目打分,再把每个评价单元的评价项目的分数加总乘以权重以求得综合评价分数,最后据以评价土地质量等级。 由于评价因子的权重不同,指数计算时分为等权和不等权两种情况。(二)确定权重的方法 一般来讲,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经验法(或称为特尔斐法)、等差法、标准回归系数法等。1.经验法2.等差法 首先应按不同地区(丘陵、山区、平原
9、等)把土地评价因子对于土地质量作用大小依次排列,称为作用序列,然后按照等差原则分配权重,使两个相邻因子的权重相差一个公差(d)。公差(d)可按等差级数公差计算公式求得,即 式中an为末项,a1为首项,n为项数。计算时假设an=0, a1=100,带入公式计算公差,所得公差d为负值。11naadn%100iiippw(三)标准回归系数法 回归系数法的实质是在土地质量(Y)与土地评价因子(X)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将评价因子的标准回归系数作为其权重。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nnxxxY22110式中,Y为应变量(土地质量), x1 、x2 xn 为自变量(评价因子), 1、 2 n为回归系数。依据回归系数标
10、准化公式计算标准回归系数为: /1、 /2 /n,再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可比权重:%100/iiWi水稻用地 土地用途(水稻 ) 水稻用地评价因子 1.有机质(x1)2.非毛细管孔隙(x2)3.土壤质地(x3)4.排水能力(x4)5.水源保证度(x5)6.地面高程(x6)0.85-1.60 11.61-2.35 22.36-3.10 33.11-3.85 4 7.0-4.23 14.24-5.75 25.76-7.28 37.29-8.80 4 36.4-29.7 129.6-22.7 222.8-15.8 315.7-8.7 4 414-626-838-104414-626-83 8-104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土地 质量 评价 2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