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第13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第13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第13章-博弈论和竞争策略).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13章 博弈论和竞争策略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1博弈和策略性决策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描述、分析多人对策行为的理论,由棋奕、桥牌、战争中借用而来,在经济学中应用广泛,如用来表现寡头间相互依存的竞争特点便有其突出的优越性。现代经
2、济博弈理论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和奥斯卡莫根施特恩的博弈论及经济行为一书。(1)非合作和合作博弈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如果各博弈方可以谈定能使它们设计联合策略的有约束力的合同,博弈就是合作的。如果不可能谈判并执行有约束力的合同,博弈就是非合作的。合作博弈的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行业中的两个厂商谈判开发一种新技术的联合投资(假设其中任何一个厂商都没有能独自成功的足够知识)。如果两个厂商能够签订一份分配联合投资利润的有约束力的合同,则使双方都获益的合作的结果就是可能的。非合作博弈的一个例子就是两竞争的厂商相互考虑到对方的可能的行为,并独立确定价格或广告策略以夺取市场份额的情况。在这两类博弈
3、中,策略设计的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理解你的对手的处境,并(如果你的对手是理性的)正确推导出其对你的行为会作出的反应。(2)二者差别合作和非合作博弈之间的基本差别在于签订合同的可能性。在合作博弈中有约束力的合同是可能存在的,而在非合作博弈中它们是不可能存在的。2占优策略有些策略在竞争者作某些选择时很可能是成功的,但如果他们作另外的选择就会失败。而其他一些策略却不管竞争者选择什么都会成功。占优策略不管对手做什么对博弈方都是最优的策略。每个参及者都有占优策略时,把这种博弈的结果称之为占优策略均衡。3纳什均衡回顾纳什均衡就是一组满足给定对手的行为,各博弈方所做的是它所能做的最好的策略(或行为)。由于各博弈
4、方没有偏离它的纳什策略的冲动,因此这种策略是稳定的。(1)占优策略均衡及纳什均衡的关系占优策略的均衡是纳什均衡的一种特例,不管其他博弈方如何做,占优策略总是最优的。而纳什均衡依赖各博弈方的理性。占优策略均衡:我所做的是不管你做什么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你所做的是不管我做什么你所能做的最好的。纳什均衡:我所做的是给定你所做的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你所做的是给定我所做的你所能做的最好的。(2)极大化极小策略极大化极小策略指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是使自己能够获得的最小收入最大化。所谓最小收入指采取某一策略所能获得的最小收入。极大化极小策略是一种保守的策略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的策略,博弈者往往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才
5、采取极大化极小策略。(3)混合策略、纯策略概念混合策略是相对纯策略而言的。纯策略指一种规定博弈参及人在每一个给定的信息情况下只选择一种特定行动的策略;而混合策略指一种规定参及人在给定信息情况下以某种概率分布随机地选择不同行动的策略。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指在一个有两人参及的混合策略博弈中,一方在给定对方混合策略的情况下,使自己期望效用最大的混合策略。4重复博弈如果博弈是无限期反复的博弈,博弈的结果将是合作均衡。在有限期反复的博弈中,博弈的结果取决于反复的次数及博弈者的理性程度。如果博弈反复的次数很少,博弈者具有完全的理性,则博弈者只会出现竞争的解而不是合作的解。如果博弈的次数很多,且博弈者只具有有
6、限的理性,则博弈将产生合作的解,因为博弈双方报复的机会都很多,任何一方的不合作行为都会引起对手的报复,给自己造成较大的期望损失。“以牙还牙”策略就是指在一个重复博弈中,选择前一轮对手所选择的一种策略。该策略将及合作者保持合作,而报复不合作者。5序贯博弈在序贯博弈中,各博弈方依次行动。斯塔克博格模型就是序贯博弈的一个例子,一个厂商在另一个厂商之前定产。(1)博弈的扩展形博弈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标准形式的博弈;另一种是扩展形式的博弈。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只是博弈的表现形式而已,二者可以相互转换。扩展式表述在标准式表述的基础上,扩展了描述博弈局势的要素,比如参及者的行动顺序以及外生事件的概率分布
7、等,可以描述更复杂的博弈局势,极大地扩大了博弈理论所能描述的范围,一般用来表述动态博弈。扩展式表述一般包含六个要素:博弈的参及者集;参及者的行动顺序:即什么参及者在什么时候行动;参及者的行动空间:在每次行动时,参及者有些什么行动可供选择;参及者的信息集:每次行动时,参及者知道些什么;参及者的支付函数:在行动结束时,每个局中人得到什么;外生事件(即“自然”的选择)的概率分布。(2)先行者优势先行者优势产生于序贯博弈。在序贯博弈中,各博弈方依次行动,先行者获得比后来者更多的利益,因而各博弈方可能会有在他的竞争者行动之前抢先采取特定行动的冲动。6威胁、承诺和可信性(1)空头威胁空头威胁就是作出威胁者
8、没有实施意愿的威胁。如果威胁者的竞争者是理性的,空头威胁没有任何价值。为了使一个威胁可信,有时必须采取一种限制自己以后的行为,从而存在实施其威胁的愿望的策略性行动。(2)承诺和可信性如果厂商想要吓退竞争者,必须作出一定推出新产品的承诺,它是一种无法反悔的行动。厂商必须有策略性行动,才会使得空头威胁变为承诺。即通过某种限制厂商选择范围的行动,改变竞争者对厂商行动的预期,从而迫使竞争者选择对厂商有利的策略,达到限制对手的目的。(3)讨价还价策略讨价还价问题是合作博弈的例子。正如在非合作博弈中一样,在讨价还价中人们有时可以通过限制自己的灵活性获得一种策略性的优势。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讨价还价是一个非
9、零和博弈。博弈当事人的利益是对立的,任何一个人效用的增加都会损害另外一个人的利益。但博弈当事人的利益也有一致的地方,博弈者都希望避免两败俱伤,他们都希望至少达成某种协议。这样谈判方就需要在达成协议的底线和争取较优结果中进行权衡。7对进入的阻止进入壁垒是垄断势力和利润的重要根源,有时是自然形成的。例如,规模经济、专利和许可证、关键投入要素的得到都能造成进入壁垒。不过,厂商自己有时也能阻止潜在的竞争者的进入。为了阻止进入,原有厂商必须让任何潜在的竞争者确信进入将是无利可图的。这可以通过投资,从而给进入就会引起价格战的威胁以可信性,而做到阻止进入者进入。政府的策略性贸易政策有时就有这种目的。一种先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观经济学 平狄克 笔记 13 博弈论 竞争 策略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