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模板(精选6篇)_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docx





《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模板(精选6篇)_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模板(精选6篇)_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必修一速度教案模板(精选6篇)_物理必修一加速度教案第1篇:中学物理必修一复习教案 中学物理必修一复习大纲 1运动的描述(7概念1试验)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概念 什么是质点? 时间与时刻有什么区分? 位移和路程的区分? 速度的公式:v=s/t 加速度:a=v/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讨(1试验) 速度、时间、位移、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
2、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学公式 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而改变) 3、(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F1 +F2 F F1F2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y=oFx=o F=o 或 ( 2
3、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Nm(1 ) 滑动摩擦力: f= 说明 :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mb、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其次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f静大小范围: O 说明: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
4、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4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肯定律: 一切物体在任何状况下,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相对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变更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肯定律。 牛顿其次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F合=ma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始终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F 解题技巧: 运动的过程
5、化 力学分析 运动与力学结合 第2篇:中学物理必修1教案 中学物理必修1教案-功率 (3000字) 中学物理必修1教案-功率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一般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切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肯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试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实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应立足于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
6、通过学习物理探讨方法,使学生学会思索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物理概念。机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相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亲密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学问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试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育学生运用科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实力。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2)从功率概念的定义,体会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3)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说明现象和进行计算。 (4)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
7、功率区分和联系。 (5)具有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坚持原则,擅长合作的良好 习惯。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功 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二、案例设计 (一)新课引入 问题: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干脆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胜利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引发学生思索,让学生从身边生活找寻做功事例,并思索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的差异。)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非常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分析一些生产事例、工作场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图片。有条件的状况下还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更生动地
8、展示这些画面和情景,使学生对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为形象和详细的相识,从而为建立正确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事例: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建筑工地上要把砖块或水泥等建筑材料搬到楼顶上,起重机和搬运工相比,起重机要比工人快得多。从水井里提水,运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家住在高楼(如8层),乘电楼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等等。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休戚相关,无处不在,探讨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如挖
9、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探讨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详细数据,让学生感性地相识做功的快慢。如在某高楼建筑中须要搬运一批砖头 到一高层上,在搬运砖头过程中,起重机和搬运工人的生产记录状况如下表所示: 师: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索并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索: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探讨中留意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和批判思维实力。) 预料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
10、,时间长的,做功就慢。 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 说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老师应激励学生在沟通中补充完善自己的相识。 教学中留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 (二)新课教学 1功率 (1)定义式:物理学上用物体所做的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作为在该时间内物体平均做功快慢的量度。即 =W/ t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老师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公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功率,单位:瓦(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W) W:力所
11、做的功,单位:焦耳(J) :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 单位换算:kW = 1000 WW=J/s (4)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 (5)探讨与沟通: 小试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书的封面上,打开书的封面形成一个斜面,并使硬币起先下滑。请同学细致分析一下,在下滑的过程中硬币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哪些力不做功?假如斜面的倾角增大,状况会有什么改变?倾角增大时,功率是否也增大? 提示:比较不同倾角时的功率,应留意硬币起先下滑处的高度应相同。探讨功率时须指明哪个力的功率。试验的分析探讨,要留意所分析的是某个力的平均功率。留意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
12、可利用功率的定义式,在理论上进行的推演,使思维更加严密。 (6)相识一些常见机械做功功率 汽车发动机:510 W 1510 W 摩托车约210 W 喷气客机约210 W 火箭的发动机约 110 W 人的平均功率约 110 W ,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内的功率可达1000W 人心脏跳动的功率 1.5W左右 万吨巨轮 10W以上 蓝鲸游动的功率可达350kW 等等。 61324438 2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思索与探讨:一部汽车载重时和空车时,在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试探讨这两种状况下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预料学生会回答: 载重汽车与地摩擦力较大,牵引力也大,由于行驶速度一样,故相同时间内
13、,载重车的牵引力做功较多,所以载重汽车的输出功率较大。 载重汽车行驶得比空车慢,因此功率较小。 载重汽车比空车费劲,因此载重车的输出功率较空车时要大些。 说明:上述分析探讨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索功率与力和速度有何关系。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片面和不完整回答,老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探讨分析中,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相识。 (正确的回答应是)。老师依据课堂须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如汽车在上坡和下坡时功率、速度和牵引力会怎样改变?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思索,如何计算牵引力的功率。(让学生依据所学学问和功率定义式进行推演,培育良好的科学思维实力和思维习惯) 提出问题:某汽车在平直马路上做匀
14、速直线运动,已知其在牵引力大小为F,运行速度为V,试求此时汽车牵引力F的功率为多少? 留意引发学生思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功和功率的定义式进行分析和推导。 课堂分析结果: F 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的乘积.。留意:这里的F是速度V方向上的作用力。 分析探讨:由V=S/t求出的是物体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入公式F求出的功率是F在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假如取得足够小,则V表示瞬时速度,此时由F求得的功率就是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即当V为平均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平均功率,V为瞬时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 (1)总结: 平均功率F(是平均速度) 瞬时功率F(是瞬时速度) 假如物体做匀
15、速直线运动,由于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故此时平均功率等于瞬时功率。 沟通探讨问题:由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学生小组探讨后得出:由公式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该力在t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求出功率是平均功率。 (2)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相识 问:人力干脆做功能否像汽车做功那样快呢?汽车做功能否像飞机做功那样快呢?人假如做功过快,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汽车超负荷运转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人做功过快,会引起疲惫、甚至受伤、生病等,汽车超负荷工作会造成发动机熄火或烧毁。) 问:奥运长跑运动员能否用100米短跑的速度来完成5000米的赛跑路程呢?为什么? 提示:奥运竞赛是一种挑战运动局限的竞赛,
16、人与机器一样,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短跑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时间不过是十几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时运动员的输出功率是正常时的数十倍。在5000米的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不行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因此长跑运动员不行能始终保持百米赛跑那样的速度。 说明:此问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思索自己身边所熟识的问题,相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肯定的。 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是实际功率,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称满负荷运行
17、),但不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会损坏机械。 许多机械的铭牌上都标有这台机器的额定功率,请同学将家里的电器设备上的额定功率都记录下来,并计算家里的每部机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电能?哪一部机器最耗电?请与同桌同学进行沟通。 (3)汽车发动机的功率肯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当汽车输出功率肯定时,依据公式P=FV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牵引力F成反比,假如汽车须要较大的牵引力,就必需减小运动速度。 思索: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马路行驶时,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徒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要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加大油门,汽车可顺当到达坡顶。汽车要换档,才能顺当驶到坡顶。
18、 师生共同分析:依据P=FV 知,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因遇上坡路段,汽车所需的牵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驶速度不变,这是不行能的;加大油门,只会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发动机将因超负荷而过热损坏。这是一种正确的操作方式,当司机将发动机的速度档位调低后,速度削减了,牵引力加大了,只要牵引力足够,汽车便可顺当上坡。 思索:汽车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行驶速度? 3学生进行测功率活动。(建议课后支配) 问题:如何才能知道在某种运动中自己做功的功率呢?请同学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测量。 说明:应激励主动思索、设计可行方案,动脑动手,体验科学试验方法和感受试验成果的喜悦。 试验方
19、案举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状况来进行设计试验) 方案1:学生快速跑上楼,来测量做功的最大功率。 方案2:估算学生自己平常上楼或爬山过程的功率。 方案3:设计沿某一竹杆或树杆上爬肯定的高度,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4:利用跳绳运动,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5:测算自己举起杠铃时的最大功率(须要同学的帮忙) 说明:有关试验方案、原理、器材、数据的测定及同学协作等,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探讨、分工,这样才能培育学生的试验实力,给学生以合作沟通的机会。 方案选定后,要留意引导学生如何求功和功率,须要选择哪些试验器材,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是否存在误差问题,如何才能较精确地测量。 依据学生设计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
20、试验。最终试验结果,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沟通汇报,师生共同观看,最终还可以进行评比活动。 活动目的是:培育学生应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实力,并通过亲身的试验,达到内化学问,提升实力。同时也在试验过程中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看法。 三、案例评析 本案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物理学问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功率”与生活、生产联系亲密,在引入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概念时,都留意通过生产、生活的详细实例引入,使原本味同嚼蜡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和好玩,学生易于相识和理解“功率”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在学问形成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思维方法,体会比值法在定义“功率”概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科
21、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实力。通过设计测定人在某种运动中做功功率试验,来达到内化和强化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实现学问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加强物理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的联系。 在“功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生活与物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培育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形成将物理学问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较好地体现了在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教化的课程理念。 四、相关链接 1瓦特其人其事 生平简介 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年)苏格兰独创家。1736年1月19日生于苏格兰格林诺克。童年时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学校念过书,然而没有受过系统教化。瓦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必修 速度 教案 模板 精选 物理 加速度

限制150内